close

image.jpeg

修道煉氣之秘訣⋯下篇

太上道祖曰:仙道以金仙為極品,即是無極金仙,其不生不滅,永不輪迴。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為道家上乘工夫,未能修至如此,則無法進入金仙境界無極圈內。

也就是說,一個人若能修身養性,藉由修煉上乘功法,積功累德,使自己身心沒有一絲一毫之缺點,在人間可以自由來往,雖有千法萬律,仍然不能拘束他(靈體解脫、超越),

自然可以超脫三界,跳出五行,這也即是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原理。三花五氣是一種神氣昇華,一旦結為一體,則其力量可以衝天闖地,神聖無法阻擋,自然成就最高果位——大羅金仙。

「三花聚頂」是一種內丹功的上乘狀態,這種狀態的出現必須經過循序漸進的煉養過程。古代道教內丹家由於害怕洩漏天機,又擔心大道失傳,便以含蓄的符號象徵方式來表達。

於是,有關「三花」的名稱便有許多轉換的形式;「花」是「華」的隱喻字,「華」則是精華的意思,因此元精、元炁與元神是屬於先天之狀態,而精、氣、神則是屬於後天的狀態。

如果我們世人的精、氣、神不能修返回到~原來先天元精、元炁與元神之狀態,那麼便會墮入「太極氣天」與「皇極象天」之後天狀態,如此的話那麼生死輪迴就無法避免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道教修行會有~煉精化氣、煉氣化神與煉神還虛的修煉過程之原因!煉精化氣、煉氣化神與煉神還虛之「煉」字是從火字旁,與練身體的「練」字從糸字旁不同,

糸字旁的「練」字是後天肉身之修練或是訓練,而從火字旁之「煉」字則是先天法身之修煉,法身就是指沒有實體的「化身」或「靈體」也,那麼先天法身修煉之「煉」字與後天肉身修練之「練」字有什麼不同嗎?

當然不同,肉身修練之「練」字是指藉有形器具操練或訓練肉身以達到肉身體魄強健之目的,而先天法身修煉之「煉」字則是須藉無形的「三昧真火」來磨煉或鍛煉我們的靈體。

何謂 "三昧真火"?【指玄篇】有云:『吾有真火三焉:心者君火 亦稱《神火》也,其名曰上昧 音妹,低去聲;腎者臣火 亦稱《精火》也,其名曰中昧;

膀胱 即臍下氣海 者民火也,其名曰下昧。聚焉而為火,散焉而為氣,升降循環而有周天之道…』。萬載玄冰可滅之。

在世人而言,所謂「三昧」就是指隱喻世人受貪、嗔、癡三毒之影響,而掩蓋或遮蔽了本性之意,而「真火」中的火是指~那種看也看不見、摸也摸不著的《真火》,

但是卻可以燒得我們全身心浮氣燥、怒火攻心、慾火難熄之「無形火」,因此那些可以點燃與熄滅的凡間之火都稱之為「假火」。

「精」指的是構成人體生命組織的精華,這種精華可以從先天與後天兩個層面來理解。「先天之精」本是與生俱來的,所以又稱為「元精」,它是性的精華,「後天之精」指的是~

人在性交時所射出的精液,故「元精」 與「精」是相對應的,而「氣」也有先天與後天的區分,「先天之氣」是人體原發性的「氣」,故又有「元炁」之稱,它體現了先天原火的推動,這種「火」就是生命的原動力。

至於「後天之氣」指的是世人每天一呼一吸之「天地氣」,也就是宇宙空間外在之氣,對於人的生存來說,呼吸之氣也是必需而不可少,但這必須通過「神火」的溫養才能成為內丹修煉的能源。

在內丹學中,「神」也有先天與後天之區別,所謂「後天之神」指的就是「識神」,它的作用是認知與分別外在的「事」與「物」,這種「識神」對於學習知識是有用的,但是有意識作用便會落入後天之境界。

所以老子在《道德經》所稱「為學日益」講的就是如何通過「識神」的作用來增加自己應世之知識;但是知識越學就會越多,這就是「為學日益」的意思,「益」指的就是「多」的意思;

但是就內丹學《法身》的修煉來講則不一樣,法身的修煉不能靠「後天識神」的作用,而必須靠《先天元神》的觀照。

這種「先天之神」又稱為「元神」,它是我們世人本來原有的自我慧光,元神之觀照是一個減損識神作用的過程,因此老子在《道德經》所說「為道日損」的意思,就是在指~

漸漸排除識神對我們如如不動之本性的干擾,從而進入無為的直覺狀態,如果經常這樣由元神直接的去觀照「氣」與「精」,則「後天之氣」便可以轉化為「先天之氣」,「後天之精」也可以轉化為「先天之精」。

後天之精轉化成元精的培補之後,可以轉化為先天的元炁,以逐漸的將後天之氣排除掉,這就是「煉精化炁」的作用,而元炁的培補也能使元炁逐漸的增加而轉化為先天的「元神」。

元神培補之後便會逐漸增加~元神的渾厚能量程度,再逐漸的減少識神之作用,這就是「煉氣化神」的作用。

由「凡精」轉化成為「元精」,這個元精就是道家所說的「鉛花」,「鉛」字是隱喻陰氣下凝之作用猶如鉛的特性一般,由「精氣」轉化成為「元炁」,這個元炁就是道家所說的「銀花」,

「銀」字是隱喻陰陽氣混合之作用猶如銀的特性是由不同的兩種金屬混合而成一般,而「識神」轉化成為「元神」,這元神就是道家所說的「金花」,「金」字是隱喻陽氣上昇、昇華之作用也。

三花聚在崑崙頂之後畢竟還在人身之中,因此必須有「還虛」之過程才能由後天轉回先天,「虛」者「無」也,而對佛家而言「精」就是指「惡念」,「氣」則是指「善惡念參半」之意,而「神」則是指「善念」,

「虛」則是指「無念」,因此所謂的「煉精化氣」就是隱喻先袪除一半的惡念,成為「善惡念參半」的狀態,而所謂的「煉氣化神」就是隱喻再袪除另一半的惡念,使自己的凡心之中只有純善念而沒有任何惡念之意。

但是善念仍然是凡人之心念,因為仙佛是無善惡之念的,故「無念」又稱之為「正念」,而善念與惡念皆稱為「邪念」即是此意(未居中庸之道),「邪」者「斜」字之隱喻也,

「斜」字係指傾斜或偏向於某一方之意,因為「善念」很明顯的是偏向於善的一邊,而「惡念」則是很明顯的偏向於惡的一邊,此種現象與不偏不倚之正念是完全不符合的,故善念與惡念皆稱為「邪念、斜念」即是指這個意思。

人由善念或惡念之「老者混濁狀態」因修煉而返回無念或正念之「童之純真狀態」就是俗稱的「返老還童」,而由凡人之精、氣、神因修煉而返回先天元精、元炁與元神之狀態;

再返回虛無之境界亦是一種「返老還童」的修煉方式,因為這些修煉的過程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需要真正的功夫才能達成,故純陽祖師才會說:「返老還同真功夫」即是此意。

靜坐或修道的實際工夫,如果真能做到如上所講“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的情況。那麽,煉精化氣的基礎工作,可以說是告一段落;不過,這種基礎,可不能偶一而止的~

必須要“持盈保泰”,恆常如此,而且可以自由作主的要如此便如此才算數。倘使在靜坐的過程中,偶然有過一次類似經驗、瞎貓碰到死耗子、一見永不再見,那就不足為是。

但從此要進到“煉氣化神”的境界,就必須再和“道”的觀念結合,並非只屬於靜坐功夫的範圍了。

Ps.道家的內丹修鍊:
上乘「以天地為鼎爐,日月為水火,陰陽為化機,鉛汞銀砂土為五行,性情為龍虎,念為真種子,以心煉念為火候,息念為養火,

含光為固濟,降伏內魔為野戰,身心意為三要,天心為玄關,情來歸性為丹成」。稱此為上乘延生之道,可證仙果。

最上一乘「以太虛為鼎,太極為爐,清凈為丹基,無為為丹田,性命為鉛汞,定、慧為水火,窒慾懲忿為水火交,性情合一為金木並,洗心滌慮為沐浴,存誠定意為固濟,戒、定、慧為三要!

中為玄關,明心為應驗,見性為凝結,三元混一為聖胎,性命打成一片為丹成,身外有身為脫胎,打破虛空為了當」。稱此為上品天仙之道,修習成就,可「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對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的修行法,水精子引用太上清靜經「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即無、無無亦無、無無即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慾豈能生、慾即不生、即是真靜」。

而註解說「掃三心(貪瞋癡),飛四相(人、我、壽者、眾生),心身物沒了,連真空都沒了,無慾界、無色界、無思界、無想界、無真空,則大定矣,混混沌沌一派先天則入其靜,三花自然聚頂,五氣自然朝元」。

人之修道,必由五行歸五老,三花而化三清,始能歸原無極本體,而達圓通究竟。然其修法無難,守精氣神,遵仁義禮智信,空喜怒哀樂欲,則其本性自在,成就金仙果位…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5.08.31~~

arrow
arrow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