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仙道氣功丹道法訣 (1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image.jpeg

 

對於“靈仙宗”法門你瞭解多少?

 

試問,現今世代有那些宗派法門,在教導你如何去了業,如何才能轉化業障、秉性、習氣?“靈仙宗法門”它不是口號,是現今世紀的應世法門,因應眾生根器,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應機轉化,應運而生,應世創脈。

 

“靈仙宗”是『道、顯、密』三者合修法門,應世而生,應世創立,最適合現代人修行的不二法門,準提轉業,法緣殊勝,成效卓著,在未來更可預期,本法門教導學子如何從根本上調整,轉化、了業、進階、歸根。

 

妙德法語:

攀比欲求心蒙塵,生死輪迴顛倒顛。

覺醒凡胎藉假修,轉識成智靈性明。

客觀歷境法無礙,圓融處事觀自在。

誤晤悟明智慧啟,解脫了愿歸根期。

 

            修身養命→修練身體保養肉體

            修心養性→修練心性增長靈性

            修靈養神→修練靈性轉化元神

            肉體內細胞含累世業障與福報

   修練身體轉化七情六慾〈魂魄〉過去世

   修練心性轉化五行八卦回歸真意〈皇極〉

 

靈仙宗世紀,應天應運,學修得證與否,全在空有性理之間,以悟證理,以理證道,以道證真,以真合道,但一般人的領悟力極為有限,無法一腳蹬破,因此學修禪宗法門之學子,能頓入證知者,畢竟是非常有限的。

 

再說密宗亦然,密又有東密和藏密之分,密即是秘密也,大凡指的是身密、語密、意密,講斷了身語意之大法,其中學理之深,其義諦之深遠,更非一般人所能修學得之,修者若非大智上人,也是難解其中之真諦。

 

靈子當知修行必須要契入精髓,方能達到進階的目標,任何法門的修行都離不開“修心”,心性修養是修行的起步,如果你跟我說:這個人修行修了一二十年,修為修得很好,我會說:先看看他的言行舉止再說吧!

 

這個人是否把修行融入生活當中,我們可從他的一言一行來檢驗他的修行成長與否,學子當知道“心性”隱藏著秉性、習氣、脾氣、毛病,修為的好壞⋯他人則是從旁觀察,就能驗收成果的。

 

妙心語錄:

無學不能修正(修正言行陋習)。

無修不能正心(觀念行為偏差)。

無行不能實證(行道佈道傳道)。

無證不能悟法(聞法印證開悟)。

無悟不能證道(知障知解宗徒)。

無法不能合道(法-法律 方法 法界)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無道不能化解(逆境阻礙障道)。

 

“靈仙宗”強調修行必須在社會人群中,確實的去實踐與歷練,更可從中印證自己內德涵養的功夫是否到家,將本身所學的精神(正能量)傳播給社會大眾、親朋好友,讓他們感受到修行的薰染與益處。

 

我們整理出有系統的修練功法,再加上現代化的人生哲學以此來作為教化人間的題材,希望各界修士能夠珍惜此得來不易的“法緣”!

 

“智慧”來自于宇宙的能量,宇宙法界能量是非常有規律化、組織性、積極性,它是不生不滅的能量,虛空法界中隱藏著一股無形力量在推動著,永不停止地運作和推動,以帶動整個大宇宙的法則默默地在運轉著。

 

若你在學修過程開發“智慧”,而不將它運用在社會人群中,則此智慧也因得不到發揮而毫無作用(缺少發揮平台)。“智慧”要用在人間,造福人群,修行要修出“智慧”,運用“智慧”才能幫助眾生解決人間許多的困難問題。  

妙心語錄:

道宗心法:九宮八卦、七情六慾、五行四相、有為轉化、三魂七魄、空性歸源、氣運神定、放下我執、三毒化解、神火下炤、真氣俱足、抽坎填離、鼎爐煉丹、丹成化無、河車運轉、無為而治、三關九竅、奇筋八脈、內觀證道、雖名證道、實無所得。

 

天仙狀元

道降三期應未年,良辰自古得逢難。

寸陰當惜勿可負,船到江心補漏難。

 

見人﹤不是處>-返觀以自省。

見人﹤私偏處>-返觀以自律。

見人﹤過份處>-返觀以自戒。

 

學修目的在於靈性覺醒、淨化與昇華,但許多人都注重在『表象修行』的形式上,忘卻了靈體本質與內在因素的相互關係,所以,才會導致許多人在學修方面,一直停滯不前,遲遲無法進階,追根究底還是不得要領!

 

在修行上你/妳到底要的是什麼?是否鎖定目標向前邁進?心性的修養、調整與命運的改造,是否真有落實執行?心靈層面的問題,你是否審慎評估過?學修心鑰就在潛藏的心靈密碼中,只看你是否能順利找到那把開啟心靈之鑰,如此才能真正的《開發潛能》!

 

鳳凰山脈 慈凰宮~2019.05.02~

 

⋯⋯《鳳凰山脈慈凰宮》⋯⋯

專用服務電話:0985288095(玄紫師姐)

宮裡服務電話:07-8716591(玄惠師姐)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eg

仙道修煉功法~3

 

仙道氣功修煉功法...煉精化炁

 

在道家修煉功法當中的煉精化炁,必須要有藥物、鼎器、火候,這乃是煉製外丹的三大要件。若無藥物,如何煉丹。雖有藥物,但缺鼎爐,亦無法煉製藥物。藥物、鼎器已備,但不知如何控制煉藥火候,則丹藥亦煉不成。

 

是故,藥物、鼎器、火候三者,缺一不可。內丹襲用外丹名相,亦以此三者為內丹修煉之三要。其中,以先天的元精、元炁、元神為藥物,以三丹田為鼎器,以元神的運用為火候。

 

《天仙正理直論》云:

 

仙道以神炁二者而歸復於丹田之中以成真。金丹以鉛汞二者而烹煉於爐鼎之內以成寶。故神炁有鉛汞之喻,而丹田有鼎器之喻也。是鼎器也,古聖真本為煉精、煉炁、煉神所歸依本根之地而言也。

 

煉精化炁的主要功法可分為:采藥、封固、煉藥、上火四個步驟。

 

煉精化炁中的采藥-則是指將築基所形成的...充足的精、炁、神進行采煉。分為采外藥、采內藥、采大藥。初步采煉精、炁、神為采外藥,采煉完成後繼續采煉為采內藥,內外藥凝合後續采為采大藥。

 

藥即人體的元炁,它有順逆變化,順則化為元精由陽關向外洩露,逆則返還於炁穴。內丹家抓住此變化之機,凝神入炁穴,將元精從外攝歸爐內,所以稱作“勒陽關”,又叫“調外藥”。

 

調藥功法要掌握三點,即調法、調所、調時。調法的要訣是凝神入炁穴,神炁相依,息息歸根。調所-即在炁動之處。調時-即陽物欲動之時。這時要用武火,以後天呼吸接先天炁穴...

 

以正念深入炁動之處,將所生之精攝回丹田本穴,使神炁交媾,紐成一團。隨後再用文火溫養,忘息忘意,不存而照,方得藥產。人的生殖器無念而舉,便是身中“活子時”。

 

這時一陽初動,有光現于眉間(陽光一現),元炁產生,稱為產藥。小周天所產之藥也稱“小藥”,又名“真種子”。小藥產生時會感到周身融和,四肢綿綿,癢生毫竅,心覺恍惚。

 

張伯端則認為:「“內藥還同外藥,內通外亦需通。丹頭和合類相同,溫養兩般作用。內有天然真火,爐中赫赫長紅。外爐增減要勤功,絕妙無過真種。”」這就是說,先天的內藥來源於後天的外藥,要使內藥在體內運行。

 

不管是先天的藥,還是後天的藥,必須內通結合外通,才能有闔闢的功效。活子時一到,外藥便可以生成,抓住時機急采而將它煉成內藥,再由內藥煉成丹頭而產生大藥。具體的做法~

 

張伯端說:「“要知產藥川源處,只在西南是本鄉。鉛遇癸生須急采,金蓬望遠不堪嘗。”」這就是說,產藥的地方猶如河流的源頭,丹藥的源頭在人體的腹部下丹田。

 

被稱為元炁的鉛是真陽之炁,有時也叫做腎水。清而輕的先天腎水叫做壬水,濁而重的後天腎水叫做癸水。壬水藏于癸水當中,癸水不生,壬水不現,真元之炁便無法產生。

 

鉛現必須在癸生時,此時靜中有動,癸水即生,為了不使其下行所以要急采,不采便無用了。張伯端認為采取方法生于心,“心者,萬化綱維樞紐,必須忘之而始覓之。”

 

忘者,忘心也。覓者,真心也。恍惚之中,始見真心。真心既見,就此真心生一真意,加以返光內照,庶百竅備陳,元精吐化矣。要在乎無中生有,有中生無,到了這個境界,并真心俱忘而棄之也。

 

我以無待己則真息綿綿,真意綿綿之時,後天之氣定。後天隱則先天之炁見,故陽生焉。陽生者,先天之炁,自氣穴流出,則至于腎中。如噴泡然,蓋兩腎中間有一縷透氣穴,乃父母交媾之後,始生脈絡也。

 

故先天之炁游之既覺如勘探,則一身百脈盡。若春生春融而漸長,此時先天之炁始立。先天之炁立而後天之氣愈退藏矣。然後可以微動采取之意。意者,以目垂觀于心,卻以心放下送入陽宮,徐收而又縱,則陽起矣。

 

采之意生于心,心生于目,故老子日:「“吾當觀心,得道亦至靈。真息既定,內光乃神光,此心乃真心,真心生真意,神光燭心,故常為之,說曰目視心,心生意,意采鉛,若陽生未融,盛而遽采之,則一念采意,

 

既萌後天復起,故曰了命,實關于性地。性者,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既無著相,則虛妄除而真理顯矣。真理方明而一念生,豈非復其虛妄之相乎。故伺陽長而始采,則勃然而升,先天炁盛而後天伏,不暇矣,采之升也。”」

 

詩曰:「醺醺和氣釀春風,一點陽生恍惚中。無自有生無勝有,色從空裡色還空。升于臍上鉛情見,產自心源汞性通。定裡見真真裡定,坎離交會雨蒙蒙。」。                                 ~~未完待續~~

 

摘錄自~鳳凰山脈 慈凰宮~~2016.02.05~~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eg

 

仙道氣功《內功心法》                   

 

心中有佛,見眾生皆是佛。

心中是魔,所見眾生皆是魔!

 

佛魔一念間,起因皆是心所造。

萬法唯心生,萬魔亦唯心造!

 

天堂與地獄一線之間。

貪執之人,眼界只在利益之間圍繞。

何嘗想過地獄之門已開啟?

 

既有多餘的心力關心他人之是非與批評論斷~

此乃現今宗教的垢病,何不利用時間去宏法佈道,來做利益眾生的種種善舉、善行?

 

尹真人云:「道法三干六百門,每門各執一妙根。惟有些子玄關竅,不住三千六百門。」

 

呂祖云:「只知性,不知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

 

張子云:「要得谷神不死,須憑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黃金室,一顆靈光永不離。」

 

學者苟能打破塵緣,看空孽網,不但身外之物視為非我固有,即身內之身亦等作幻化之軀,不甚經意,由此而煉精必成元精,由此而煉炁必成元炁,由此而煉神必成元神,以先天之大藥,成先天之大丹,不誠易易事哉!

 

道家修煉是要修成真人,真人因為能與道合同,所以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也就是長生不老。道家修煉的要旨是「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

 

而能通過修煉,將有形的「精」轉化成更高能量無形的「氣」、「神」、「虛」,也就是將「有形」轉變成「無形」。

 

「得其心而身可忘,得其神而心可忘。然而下手興功,必先垂簾塞兌默默觀照臍下丹田一寸三分之間,繼而精生藥產,始用河車搬運,將丹田所積之精運而至於周身,灌溉久之,精盡成炁,充周一身,此煉精化炁之功也。」

 

至於精盡化炁,由是而過關服食,溫養大藥,此煉炁化神之事也。自此已後,則為面壁之功,還虛之道。始由下田而煉,繼則中田而修,終由上田而養,所謂三田返複真生涯者是。此修養之路,學道人不可不照其理以為修養之基也。

 

而且更要進一步做到精神的修養,也就是《黃帝內經》所說的「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要能夠清心寡欲、看淡名利,不受外物的引誘,才能養護丹田的先天「真氣」,並使「精」與「神」陰陽相結合,內守而不外洩。

 

而修煉就是修煉人的元神、元氣、元精,是性命雙修的功法,既要修性(修心性,包括德性),也要修命(長生之道,改變本體)。修煉就是要磨練心性的菱菱角角(內正外圓);這也正是提昇靈格和煉功的最主要關鍵!

 

妙德法語:

人生在世幾十年,為誰辛苦為誰忙。

是非對錯難定論,蓋棺論定功與過。

識心執於色身相,未知省悟內性修。

終日生計繁忙過,心如回腸九轉傷。

縱有家財萬貫者,何期得知百歲憂。

時至日日疾風過,庸庸碌碌何時休。

悟了凡塵藉假修,速向內在懺悟行。

修持靈光智慧明,覺照明心見自性。

性靈修持淨化明,摩尼七彩通撤靈。

 

摘錄自~鳳凰山脈 慈凰功~~2015.04.19~~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道家的修煉~7                          

 

道家修煉若是用守竅法,那麼應當守在何處為宜?還有守竅之時,應當注意什麼?修煉用守竅法,也不能說守住哪一竅最好。守竅的法門很多,如守祖竅,守丹田,守命門,守會陰,守湧泉,守黃道,守黃庭⋯等等。

 

根據老師傳授和修煉情況的不同,各有所宜。如煉性當宜守祖竅,此處為性之根。煉炁當宜守丹田,此處為炁之根。煉精當宜守會陰,此處為精之關....等等。但是無論守於何竅,均要求不可死守,死守必出問題。

 

這猶如狂野之馬,賓士不守,今為約束起見,以韁繩繫之樁上,即為之守,這時就不要再去管他,聽其自然可也。守竅也是同一道理,守在一竅,即可聽其自然。如果再加心力,守住不放,則其處氣機凝滯,而不流通,必然產生問題。

 

丹經上對此頗有強調,如云:“不可以有心守,不可以無意求。”“真意往來無間斷,知而不守是功夫。”這妙就妙在有意無意之間。道家講“守中抱一”,亦有此意。中即中道,不偏兩邊,一即一竅,不可死守。

 

《周易參同契》云“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仔細參悟“浮游”之旨,即可明白。守某些竅位,丹經上面說妙在有無之間,也就是書上所指的“若存若亡”,不知如何才能做到?守竅的要妙,在於守而不守,既非死守,又非不守。

 

假如死守一處,則易氣機凝滯,淤塞不通,恐生弊端。假如失心不守,則易散漫無際,氣機不聚,恐落空亡。因此丹書強調守竅之功,妙在有無之間,謂曰:“著意頭頭錯,無為又落空。”又曰:“真意往來不間斷,知而不守是功夫。”

 

總之,不可用意太過,亦不可完全無意。具體做法,開始可將意念守於竅位,然後逐漸忘掉,但又不可全忘,還要時時照顧。訣曰:“先存後忘,知而不守。”其中精微,還要個人仔細悟解其義。

 

有的丹書,下手第一步要求二目垂簾,眼觀鼻,鼻觀心,迴光返照,又要求意守祖竅,還要求呼吸入於丹田。如此一來,心意豈不是更加散亂,而且不成章法了?具體的修法又當如何?應當注意些什麼?

 

丹書上面所講的功法,下手各自不同,皆有一定程式,不可顛倒錯亂。而且入手的種種方法,各有各的不同功用。首先要把道理認識清楚,然後依照次序去做即可。二目垂簾的作用,起初來說是為了幫助入靜。

 

然後意守祖竅,祖竅為性之根,守此可以見性,此為修性之功。待等念去心澄,神光會聚,即可眼觀於鼻,鼻觀於心,心觀於丹田,迴光返照於丹田之中,隨之呼吸入於丹田。丹田為命之源,此為修命之功。

 

如此做去,雖屬下手之法,已將性命雙修之功,囊括其中。可見其中功法,皆有次序,步步分明,並無心意散亂之憂。以上具體修為,應當注意,一者逐次做去,不宜躁進,二者意守非同死守,但留意在即可,不要執著。

 

有人說兩眉之間為“玄關”,對否?守此處可以結丹嗎?“玄關”二字,在道家丹道書中,多有提及,是修煉的重要機關。如云:道法三千六百門,每門各執一妙根,惟有些子玄關竅,不在三千六百門。

 

意思是說,明白了玄關一竅,即可超越於眾多修道法門之上,得此一竅,即足以了道成真。又云:玄關不在身內,亦不在身外,不離己身,身上又沒有。這樣說法,幾乎要把人搞糊塗了。

 

同時也應該明白,如果功夫未到,僅憑字面理解,很難明白其真實含義。再則功夫上的景象描述,也很難藉以文字真實表達。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玄關不是一個有形有象的竅位。

 

所以如果說兩眉之間為玄關,是未經明師指授和真功實踐的錯認。但是對於最初學習修煉的人,不必追問玄關的真正含義。

 

這是高層次的一個問題(需要經過明師次第指引解說,功夫到了才能恍然大悟)。只要按照丹書之中所講的方法,按部就班地依次修煉,功夫逐漸遞進,才是最現實的得道。

 

同時,結丹是一定要按照修煉精炁神的方法,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在下丹田烹煉溫養,才能逐步成功。執守兩眉之間,根本就不可能結丹。

 

若在白天坐功之時,受到其他人的外來干擾,導致氣機大亂,甚覺懊惱,感到元氣虧損,難以恢復,現在想換個環境治療,是否可能治癒?

 

坐功之中,遇到這種情況的人並不罕見,只不過受影響的程度存在深淺之分而已。選擇白天坐功之時,注意一定要在自己說了算的時間進行,即在白天坐功的時段內,保證不會受到外來的干擾,然後才可以安下心來踏實坐功,才不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

 

另外注意,為了防備萬一可能出現的外來干擾,就要在坐功之前存在一個預先就有的心念,即在坐功之時,無論發生何種情況,自心都不要為其所動,這樣受到影響的程度就可以降低到最小,甚至完全可以不受其影響。

 

須知修煉的人,隨時都可能受到各種各樣的干擾、魔擾(心魔招感),而且並不僅僅限於以上這種情況。同時這也是對於修煉者的一種考驗,如能安全過關,功夫同時也會超昇一層境界,所以我們常說“有魔即有道,無魔即無道”。

 

修煉之士,應當明白此點玄機。關於靜坐煉功的這種情況,主要是平時煉心不夠,所以受到外來干擾,自心隨之動搖,不能自主,導致氣機大亂。由於這種情況乃是自心決定,試圖調回原來的境界,恐怕難以奏效。

 

道家修煉所云“入靜”之意,如果不能夠做到“心不動”,即自心尚隨外界境象而動搖,不能算是真正入靜。所以道家丹道修煉以靜功修煉作為基礎,自有其充分理由。至於打算換個環境治療,並非完全不可。

                                               

                                                   ~~未完待續~~

 

摘錄自~鳳凰山脈 慈凰宮~~2015.02.11~~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eg

 

道家的修煉~6                           

 

我們作道家修煉,該如何安排動、靜功法?上篇提到“靜則炁生”,因此道家提倡以靜功入手,這就好比是往身上掙錢。若直接從動功入手,則不易取得新生之炁,因為動功本身難免會產生炁的消耗。

 

道家之所以不贊成以動功入手,乃是須著重在靜功的鍛鍊,但是道家並不反對動功,而是提倡二者之間的合理安排,如同運動與勞動需求中庸之道,靜極而動、動極而靜,即應當先煉靜功之後再來煉動功,亦即先掙錢而後花錢。

 

如此先從靜功養炁入手,具備一定本錢之後,再使用動功之練習,將此炁運化於周身。如同掙了錢就要注意補養身體,再去做更好地掙錢。為了不虧本,應以掙錢(靜功)為主,無論如何花錢(消耗),都應保持入大於出。

 

為了保住本錢《元炁》,花錢(消耗)之後,還要歸結到掙錢(靜功)上面。體現於動靜功法的安排,宜多靜(靜功)而少動(動功),即動功三分而靜功七分。再就是動功之後,仍要回到靜功之修煉,則真炁不失,而生機長存。

 

練習太極拳,如何體會“炁”?太極拳怎樣才能做到煉炁?太極拳的口訣,就是“以意領炁,以炁領形”。因此練習太極拳不懂煉炁,等於不明太極拳的真髓。但是這個“炁,不是呼吸之氣,所以僅以呼吸配合太極拳的練習,不屬於上乘的方法。

 

要在練習太極拳之中,體會“炁”的存在。首先在起勢和收勢的“無極勢”之時,要靜得時間長一些。因為越是能夠靜下來,越能有利於炁的生發。在中間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不要用太強的意念,要似有似無,綿綿不斷。

 

尤其要注意利用起勢養靜所得之炁,用炁領動形體,則毫不費力,而且練習之後不僅不累,反而精神飽滿,這才是太極拳的真妙處。兩手、兩腳、手與腳、肩與胯、肘與膝、神與形、內與外等各個方面,要注意協調配合。

 

用一炁貫通,則是煉炁而非練形。這時就要注意一動則齊動,一靜則俱靜。就像太極圖的陰陽魚一般,陰魚一移則陽魚隨之而動,陽魚一動則陰魚隨之而移,總之互相配合而齊聚於太極之中,聚起來就會有“炁”。

 

曾看過不少修道書籍與經典,但好像無法領會及下手,請問應當如何從之?下手之處,本來就不一定非得人人一致。因為每個人體質不同,悟性各異,故須分別對待之,道家向來強調“因才施化(教)”。

 

諸如健康者與多病者,體弱者與體強者,年輕者與年老者,聰明者與愚鈍者,好靜者與好動者,性剛者與性柔者,貧賤者與富貴者,男同修與女同修,寡欲者與多欲者⋯等等,各自不同,其下手方法也不應該完全相同。

 

只有選擇適合自己的下手法,學道修功才會得到切實的進步。而且即使是同一老師傳出的同一下手法,在每個人身上做出的效驗也會各有差異。真正走過丹道修煉之路的明師,是會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傳授不同的下手法。

 

道家認為“道法自然”,這也是一個側面的含義。在缺乏師傳的情況之下,如欲從事初步內丹修煉,由於這一步驟的口訣丹經書中都有講述,因此悟習丹書即可。鑒於書中下手方法各不相同,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每種都試一試...

 

以尋找適合自己的下手功法,如果感覺不合適,就改用另外的方法,即使走點彎路也無大礙。道家內丹無有偏差之說,因而不必擔心走火入魔。無論取得正面或是反面的經驗,都會幫助自己尋找打開內丹之門的鑰匙。

 

初覺丹田發熱,是否炁足的表現?其火候應當如何調節?丹田發熱,是初習煉炁常見的現象,此乃心火下降的自然效驗,不一定就是代表炁足。煉炁之時,做丹田呼吸,是為了借助外呼吸的炁機,促使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心腎交合,則腎水化為真炁,而內炁之端倪始顯。

 

內炁充盈,自然能夠做到“炁滿不思食”,非不思食也,炁足則無以進食矣,這一點可以作為內炁是否充足的衡量標準。還要注意此處所言之“不思食”,乃是煉炁達到一定程度之後,自然出現的現象,不是人為想像的結果。

 

有些煉氣功的人單憑意念作用而辟穀,即不吃東西,與此存在本質上的不同。而丹田發熱,有時反倒談不上是炁足的表現。試看《黃帝內經》云:“熱則炁泄”,炁泄何以能夠達到炁足?

 

因此初步煉炁,丹田發熱,是好的現象,逐步就應當調節火候,勿使熱之太過,以免火多傷炁。真正內炁呈象、黃芽萌發之時,丹田的感覺乃是非熱非冷,非寒非燥,一團中和之炁,這才是真火候,不可錯認。

 

然而非至經脈大開、先天炁生之時,不可得也。丹書云:“真火本無候,大藥不計斤。”正謂此也。

 

靜修之時,感覺身內之炁如同水蒸氣一般,冉冉上升,自身好像騰雲駕霧一樣,美不可言,有人說這種現象不對,內炁應當歸入丹田,不應該往上走,這種說法對嗎?

 

這是一種誤解,修真過程之中,不同的層次均會出現不同的景象,豈可死搬硬套,一概而論(公式套用便是一種誤導)。納炁歸入丹田,只是煉炁初步的一種法門。炁歸丹田的目的,是為了逐漸培蓄丹田之炁。

 

丹田之炁積累到一定程度,自己就會發動,這種內炁的發生是一種自然,修煉必須合乎炁機之自然。內炁發生之狀,如果純屬先天輕清之質,自然就會冉冉上升,脫換自身陰濁之氣,漸覺身輕如雲,似飄雲端,妙不可言,這些都是極好的現象。

 

這時發動的內炁,是由體內自動發生,與初學之時炁歸丹田有所不同。初學炁歸丹田,是收納空氣之中的清炁,納入丹田之中,是有為的;內炁自動發生,是無為的。引炁歸入丹田,真正積累於丹田的清炁極少...

 

待積累到一定程度,便會由丹田自己發動。當然,內炁發動之後,仍當一意不動,令炁自主,否則意隨炁走,不免產生“助”炁之失。又當須知內炁發動,並非全都表現出冉冉上升之狀。有時會有種種形象,變化萬端,難以具述,功夫到處,效驗自見。

 

摘錄自~鳳凰山脈 慈凰宮~~2015.02.09~~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eg

 

道家的修煉~5                         

 

依照靜坐之法,看到眼前有光,但是心中跟著高興起來,這個光就忽然看不到了,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也正是心性未定階段的表現。

 

上一篇有言,心定光即定,而心不定光亦不定,起初階段做到完全心定不太容易,會有不穩定的時起時伏,所以就要在具體功夫之中來修正之。

 

看到光之後,心中就跟著高興起來,說明心性還未降伏,如果心性已伏就不會起心動念。須知修煉之中,不好的心念屬於雜念,好的心念亦屬於雜念,所以必須做到心不動方可。

 

即前面所講的由初成“身不動”,進入中成“心不動”之後,才可以說心性初步定下來了,直至上成“意不動”之後,方可以說是心性大定。心靜之後,見到性光,是在心無所思、一念不生之時所發生,此時心性已聚。

 

但是一旦動了心念,則已聚之心性,又被擾亂而分散,自然性光隨之消失。所以我們說根據性光,可以檢驗我們自己的功夫。性光不見,即心性尚未進入清靜,性光現而復失,則心又動念而入於散亂。

 

所以根據性光,可知自己心性尚未完全凝定。這時就要注意掃除一切思慮念想,再從止念上下功夫,使心性做到完全不動念,則已現之性光,必然時時光明,而無得而又復失之憂。

 

至於在觀照之中,光的顏色,是否會不一樣呢?這是一個較為深入的問題,須要身心驗證方能見到。一般來說,如果完全入靜,眼前出現的是白光,古人云:“虛室生白。”但是人的五臟之炁,亦應五色。

 

白色之光,乃屬肺炁,炁主於肺,靜則炁聚,故為白色。其他心炁為赤色,肝炁為青色,脾炁為黃色,腎炁為藍色。隨著功夫的變化,都可能有所表現,但是不要管他,這是自然而產生的。

 

如果從功夫的較高層次而論,五臟之炁,會聚於中宮丹田,逐步結成大丹,中宮為脾屬土,則其所見之光,乃為黃色。這些都不要去管他,功夫只管繼續做去,只要見到光,就要順其自然,就是最正確的做法。

 

有人說眼前出現的光,就是丹書上秘而不傳的“玄關”,請問是不是呢?這是一個有層次的問題,也是很多人存在誤解的盲區。“玄關”之義,在道家修煉學是很關鍵的內容。但是若非功夫到處,則不易明白。所以秘而不宣,自有其難言之處。

 

簡要說來,玄關就是人天相通的一個機關,這是需要修煉達到一定層次之後,自然就會印證。但是在初乘的靜功修煉,我們所講修證的性光,和玄關並不是同一回事。性光就是性光,玄關就是玄關,在此階段,不可等同而語。

 

若見到性光之後,思想上頓時感到與平時大不一樣,自己看到光中好似有形象,有時看到像一條龍在雲中翻騰,有時又看到仙室宮闕金碧輝煌,請問這些都是真的嗎?見到性光的境界,此時身心已然入於靜地...

 

當然在思想上與平時感覺不會一樣,這時也須要正確把握。如果在光中看到某種事物的形象,就是說明在心念上尚未完全掃清思慮,還有一些潛伏的念頭在暗中作怪,因而無形的光會呈現有形的東西。

 

這個還要在掃除心念上再下功夫,前面講到無論光是什麼形狀,都不要管他,亦有這方面的含義。否則把光中感覺到的形象視為真的事物,就等於為自己的心念找到了另外的歸宿,如此,

 

不光對於靜功的修煉製造了無形的障礙,而且對於以後更高層次的丹功修為都會產生阻力。我們在前面已經講到,即使看到性光,也不要當成是怎麼回事,心中有任何東西存在,對於道家的靜功修煉都有妨礙作用。

 

至於靜功是許多人在一起做好?還是一個人單獨做好?這兩種形式各有利弊,不能說哪一種就是最好。許多人一起做,在彼此的互相觀摩與監督之下,容易對自己嚴格要求,也容易增強坐功的勇氣與信心,提高做靜功的興趣。

 

但是人多難免互相嘈雜與影響,一個人做靜功,雖然容易獲得清靜,身心較為自由,但是容易產生怠惰。從前道家叢林的圜堂和佛家叢林的禪堂用功的方法,就是集體在一起做。深山老林裡面住茅庵修煉的道人,就是單獨坐功。

 

雖然宗教家坐功另有信仰上的神秘含義,與普通人煉功的宗旨有所不同,但是其中的方法,也可以作為借鑒。今天我們煉功,最好是兩種辦法結合起來,互相增益。另外根據每個的實際情況,再作取捨。

 

我們所修煉的靜功,和其他功法有所不同。一般人認為,靜功就是靜,就是什麼都不想,這種認識不能說是不對。但是在具體的靜功修煉之中,還是要有一些方法,因為一般人如果不用任何方法去做入靜的功夫,實際上不太現實。

 

氣功上許多方法就是用意念,煉到一定程度也就沒有進展了。而在道家修煉的目標,就是把靜功作為初步築基的功法,築基是為以後更高層次的修為打下雄厚的基礎,所以道家靜功的起步層次就已很高。

 

這是為以後深層修煉的長遠考慮,靜功也就不是單純的靜功,即使不做靜功以上的功夫,僅做靜功也會達到較高的層次,這是道家靜功的層次本身所決定的。但是從前道家人士,拘於閉關自守的陳規陋習,所以才會有“一訣天機值萬金”之說。

 

但是學道與修煉並不是要拿著口訣去贏利,自古道家從來淡泊名利,而是要把口訣傳給符合修煉條件的人。所以道家本身修煉靜功的方法,從不輕傳,知之者甚少,相對來說幾乎失傳。我們所修煉的靜功之道...

 

是在道家內部傳授的基礎之上,經過自身驗證之後,修煉出的靜功法訣。是用最簡單的方法,印證高層次的功夫。所以和歷代丹經道書的宗旨,若合符契。之前所講到的“聽息”與“觀照”兩大法門,是自然而且無為的方法,不是強調用心念。

 

靜功止念的方法,主要也是在提倡我們於日常生活之中,去行持靜功的“清靜心”。陳攖甯先生五十年代曾寫過《神經衰弱靜功療養法》一文,那是當時在杭州屏風山療養院講授靜功的講義,因為主要針對治療神經衰弱而言,

 

所以和傳統道家修煉靜功的要求會有所不同。道家修煉所談到的“聽息”法,是道家靜功中的精華內容。從前做靜功修煉,身體出現會靈動(氣動)的現象,現代氣功則稱為“自發功”,但在正統道家修煉而言,是不可取的。

 

所以在有關靜功的修煉中著重辨析了這個問題。須知,道家靜功的修煉層次,所談聽息與觀照兩大法門,看似簡單,其實高深。學道修士應當從功夫印證中...實際深入去驗證《真修實煉》的進程階段,你就會明白箇中道理。

 

摘錄自~鳳凰山脈 慈凰宮~~2015.02.09~~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eg

 

道家的修煉~4                           

 

靜功做到一定的程度,內部丹田之炁就會發動。是否須要經過外部身體自然靈動的這個階段之後,丹田才會出現有炁發動的現象?

 

根據許多人坐功的經驗,會有以下幾種情況發生:

1. 有少數煉靜坐功夫的人,在身體外部靈動將要結束的時候,丹田之內即開始有炁發動。

 

2. 又有些人,身體靈動的階段過去之後,而內部毫無動靜,中間再經過一段完全安靜的時期,才慢慢地覺得丹田有炁發動。

 

3. 更有些人,日積月累地把功夫做下去,身體內外並未發生什麼特異的情況,但是自己的身體,無形之中已經發生了許多好的變化,都是在不知不覺之中出現的。

 

4. 還有些人,身體外部並無靈動現象,功夫做到一定時候,丹田之炁便會有自己發動之感覺。所以外部身體靈動,和內部丹田炁動,並沒有直接關聯。

 

也不是必須要經過身體外部的靈動,才會出現丹田炁動。因此切切不要誤認為煉靜功一定要身體發生靈動才行,否則將會心魔感招。

 

靜功煉到相當的程度,身體內部有炁衝動,請問這時候應當如何對待?

 

此時身體應當仍然靜坐不動,讓內炁自己發動,只要運用輕微的意思照顧之,切記不要用意念去幫助或引導之,也不要在心中存在疑慮或害怕,丹法有一句口訣,叫做“勿忘勿助,勿疑勿懼”。

 

漸漸地,緩緩地,聽候內炁自然發動、自然運行、自然收斂、自然停止。回復平常狀態之後,再靜坐二三十分鐘,然後收功下坐即可。

 

內炁發動,在半路上尚未停止的時候,不可用自己的後天意識做主將靜功甘休,更不可受驚嚇、被干擾、起妄念、動情緒,否則可能會出現岔氣的問題。

 

靜功之道,所授聽息、觀照兩大法門,一邊要做聽呼吸的事情,一邊要去觀眼前的光,俗話說:“一心不可二用”,這樣做不是分散精力嗎?怎麼能夠入靜呢?

 

這裡所講的聽息與觀照兩大法門,各有各的用法,對於這一點首先要搞清楚,然後才會知道二者之間並不矛盾。非惟如此,兩大法門之間還可以相互補充。

 

我們所講的聽息法門,是要先天呼吸法,然後凝聚注意力,專一於聽呼吸,但又不是去聽呼吸的聲音,而是通過聽呼吸的法訣,使自己的心神安靜下來,逐步達到“入靜”的境界。所以靜功的初步法訣,是要用在“聽息”的上面。

 

我們所講的觀照法門,是在聽息的基礎之上,逐步做到心神的安靜之後,眼前自然就有性光的發現。因為通過聽息,使心神凝聚為一,而當心神安靜之後,則散亂的心性隨之聚起,而性光亦隨之逐漸現出。

 

這時所講的觀照,是在有光之後,以似觀非觀的意思去體驗。不是說在聽息的時候,再分出心來去觀照,這樣自然無法專一用功。而是說通過聽息,達到入靜之後,性光發生,同時也就體會到了光的存在。

 

這個“觀”照,是在“聽”息的功夫有了效果,然後自然也就“觀”到了光。而這個“聽”息,如果在“觀”到了光之後,也才會真正明白“聽”息不是聽到聲音。二者之間有連帶關係,但又能夠自然進入道家靜功之正軌。

 

聽息是隨息而聽,觀照是靜觀其變。聽息是有為的,觀照是無為的。觀照之後,聽息也成為無為。由聽息進入觀照,也就真正達到了入靜的境界。這樣由不自然進入自然,由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才符合道家修煉的基本原則。

 

古代道書上面講“迴光返照”,是要把光照入丹田,這裡所講的觀照,為什麼只是觀看祖竅?

 

古代道書上所講的“迴光返照”,這個“光”指的是目光,因為平常人目視於外,心神隨之外遊,為了達到內修的目的,須要將其收歸於內,以此光照入丹田,返照身內,然後從事內練之功。

 

這個“光”和我們靜功所觀的“光”,雖有連帶關係,但不是同一回事。當然修功日漸越深,迴光返照的“光”,也就是性光的作用。我們在築基功夫第二步進入練炁的層次之後,也要把性光返照身內,去從事修煉丹田內炁的功夫。

 

但是在靜功初層,性光還沒有聚起來,怎麼能夠返照身內呢?而且我們如果用目光代替性光,那就達不到修“性”的深層次第功夫了。

 

所以把意念放於祖竅,因為此處是性之根源,欲使吾人散亂之心會聚一處,只有收歸於此,才能見到性光。一般的人,心性散亂而不知覺察,倘若還沒有做到聚合性光,就令其迴光返照...

 

則心性尚未聚於其本來根源,又分到別處,反而阻礙“性”功的修煉。所以道家築基之正法,靜功入手第一步,須要修性於祖竅,從道理和方法上面,自有其深刻含義存在。

 

為什麼守靜多日,還是兩眼漆黑,從來也看不到光的現象?這是入靜還沒有深入的緣故,繼續靜下去總會見到(但是千萬不能抱著貪求、祈待的心態,不然所看到的內景將會是幻化、或者僅是曇花一現之景象而已)。不要著急,但是也不能強求。

 

須知光的發生,是在心性凝聚之後,自然發生的現象,不是想來就來的。(而且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此種階段的體驗)還應當在入靜上多下功夫,逐漸領悟。將來才有機會發生眼前見光的現象,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且更不可追求!

 

摘錄自~鳳凰山脈 慈凰宮~~2015.02.07~~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eg

 

仙道修煉功法~2

 

在道家丹道修煉功法中築基修煉有七個步驟:收心、存心、內視、入靜、調神、調息和調精,在上篇仙道修煉功法中已論述到內視功法的修煉,現在接著再來談談入靜功夫的修煉。

 

入靜-是經過上述功夫後然而形成的結果。其狀態是:“心惟靜則不外馳,心惟靜則和,心惟靜則清。”此時要使考慮運煉精、炁、神的問題,“精、炁、神之所以為用者,

 

心靜極則生動也,非平昔之所謂動也,用精、炁、神于內之動也。精固精,炁固炁,神亦可謂之性之基也。何也?蓋心靜則神全,神全則性現。”

 

調神-是入靜平穩後調和、調配元神的功夫。張伯端認為必須內視、內聽、內嗅。原因是:「“兩目為役神之宅,顧瞻視矚,神常不得離之。兩耳為送神之地,蓋百里之音聞于耳,而神隨之而又去。兩鼻為勞神之位,隨之而辨之者誰?

 

神也。使耳目口鼻皆如眉,則神豈不安而全之。夫如是,則不為後天也,亦不勞修煉也。大抵忘于目則神歸于鼎而燭于內,蓋綿綿若存之時,目垂而下頣也;忘于耳則神歸于鼎而聞于內,蓋綿綿若存之時,耳內聽于下也;

 

忘于鼻則神歸于鼎而吸于內,氣歸無海之理。合而言之,俱忘而俱歸于鼎而合于內矣。”」也就是說,通過內視、內聽、內嗅等內煉、調神定息,使神歸于鼎內。

 

調息-是上述功夫的輔助功夫。整個築基過程中,調整好呼吸,至關重要。張伯端說:「靜定之際,先行閉息之道。閉息者,夫人之一息,一息未際,而一息續之。今則一息既生,而抑後息,後息受抑,故續之緩緩焉,久而息定。

 

抑息千萬不可動心,動心則逐于息,息未止而心已動矣。」說明人心若沉著事物,心便散亂無定。故要用心息相依之法,拴住鬆弛之心,由精入細,息調心定,終使心靜而神存其真。

 

調精-是築基的最後一步功夫,也是煉精化炁前的關鍵功夫。整個築基功夫,重在培補精、炁、神三寶,神調息調,則精亦調。精為炁、神之基礎,所以必須首重調之補之。

 

至于其調補之方法,張伯端說:「竹破須將竹補宜,覆雏當用子為之,萬般非類徒勞力,爭似真鉛全聖基。」也就是說,以自己的神,補自己的神;以自己的氣,補自己的炁;

 

以自己的精,補自己的精,方合天地造化的聖機。但是補精調精,不能獨而為之,還必須精、炁合煉。張伯端說:「莫把孤陰為有陽,獨修一物轉羸九王。勞形按影皆非道,服氣餐霞總是枉。

 

舉世漫求鉛汞伏,何時得見龍虎降?勸君窮取身外處,返本還原是藥王。」這明確地指出精、炁、神必須合煉。《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訣》卷中《青娥在我》“真鉛則元炁矣”;

 

精炁神亦先有胚胎在其中矣,火足氣充,則元精、元炁、元神盡合而為一,故嬰兒產矣。“嬰兒”便是“藥物”。此時築基功夫完成,修煉者達到精滿、氣足、神旺的狀態,下一步便可以進入煉精化炁的階段了!

 

摘錄自~鳳凰山脈 慈凰宮~~2016.01.22~~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eg

 

丹道真正築基法                                             

 

丹功修煉,須明順逆。順即順天道,逆即逆天行。順天道即築基,包括煉精、煉氣、煉神的三種實功,乃後天也。逆天行即上乘仙功,還丹以上的層次,

 

包括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的化功,乃先天也。要想真正進入氣功神秘的殿堂,必須經過築基一關。下面具體談談築基中的三煉實功。

 

—、築基煉神

 

張紫陽曰:“吾別無他術,為能定心。”又曰:“目不亂視,神返於心,乃靜之本。”煉神可分四步,即收心、守一、止念、入靜。

 

具體煉法:室內練功,須選光線適中、通風無干擾為最好。後淨手、淨口、淨心以去邪念,焚香三支,以去穢氣。另自做二尺見方、一寸半厚軟墊一個(亦或是雙層的禪坐墊亦可),做為靜坐用。

 

室外煉功,須選空氣清新、並且避風無干擾的高地為佳。如果有山水更好。不可靠近墳場~因在墳場內煉功,如功力不深,體質敏感者,墳場陰穢氣太重,可能出現各種幻景,有礙於煉功的專注力及氣場的凝聚力。

 

自然端坐後,淨心片刻,收神光,觀鼻端白,待白茫茫時,暝目,上注日月天罡(兩眼與天目成“品”的上口處),用意須輕。待片刻,天罡處即有氣旋,漸忘卻,入虛空。

 

如雜念紛紜,可用以下四法:1、斬念法:待念剛生,立即忘卻,使其無法連續;2、順念法:如舊念未消,新念又起,無法斬斷時,可順此念,任其天南海北遨遊,久之念盡,即無念也;

 

3、紫陽以事煉心法:夫妄念莫大於喜怒,怒裏回思,則不怒,喜中知抑,則不喜,種之皆然,久而自靜;4、莊子聽息法:耳聽於息,心相隨之,久之聽亦不聽,息亦不息,念住矣。

 

二、築基煉氣

 

吾師有云:“築基煉氣乃煉呼吸之氣與內氣。煉呼吸氣又稱調息,屬後天八卦中的後天氣。而內氣包括營衛之氣和丹田元氣,總稱後天氣。”故煉氣當先調息。

 

1、調息:張三豐曰:“調息不難。心神一靜,隨意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調息也。調息者,調度陰臍之息與心中之氣相會與神,凝氣穴之中也。”

 

張紫陽曰:“靜坐之際,先行閉息之道。閉息者,夫人之息,一息未際,而一息續之,今則一息即生,而抑後息,後息受抑,故續之緩緩也。久而息定,抑息千萬不可動心,動心則逐於息,息未止而心已動矣。”

 

閉息與息定,因內氣已生,已脫出調息範疇,下一步可行運氣之法,促其炁自轉(此閉習與習定法初學者暫不適用,得等內氣已生之後,方可嚐試)。

 

2、運氣:《性命圭旨》曰:始而有意,終於無意,起初用意引氣帶動,一般我們會建議採用氣走任督二脈,讓身體氣機自然運行,先採用有為法導氣,直至氣順通暢後再採取無為法~此即稱為「一周天」也。久則不必用意,自然璇機不停,炁自轉,真個有歇手不得處。

 

通八脈(奇經八脈者,陰維脈,陽維脈,陰蹻脈,陽蹻脈,衝脈,任也,督脈,帶脈)~在築基煉氣中起很大作用,每天清晨早起,先行八脈之氣,閉口鼻氣,心意先由生死竅(會陰)起,此八部脈通後,能驅逐一身之陰邪。蓋陰氣不除,為結丹之障礙,則無法採藥結丹。

 

三、築基煉精

 

道德曰:“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悟真曰:“勸君窮取生身處,返本還元是藥王。”陳致虛曰:“養生之士,先資其氣,資氣在於寡欲,欲情不動,則精氣自相生也。”

 

具體功法:

 

1、心法口訣:接煉神之法,四門緊閉(即眼不觀,鼻不嗅,口不言,耳不聞),萬緣不動,一意守中,久之萬念歸一念,一念歸無念。持此無念,

 

靜待,忽覺心花怒放,周身酥快,萬緣淨盡,心地空明,此時有一虛靈不昧之念乃真念,不須引動,自然下潛北方極幽之地,此地在陰臍一脈,會陰穴上二指,乃一虛無圈子也。守此,自然水火交而真陽產矣。

 

2、具體火候的運用,亦可取訣:“真意往來不間斷,知而不守是功夫。著意頭頭錯,無為又落實。”能真正理解這四句修道古訣,並能在修煉中確實做到,

 

證明你已經進入到另一個層次,自然陰精足而無精補也,很快基成無漏而產真陽,進入還丹功程,採後天中之先天也,乃逆運之法。

 

3、補漏:吾師曰:”夫修道之士,欲全後天形體,需謹防夢中走丹。即睡夢中無我無相,忽一震而醒,自覺陽物壯起,此乃真陽初動,後天精氣旺盛標誌,需急坐起,用法收回,自可保命長存也。“

 

以上幾種方法,雖有導引成份,然入手築基必須有為而作,故紫陽《悟真篇》曰:”始於有作人難見,及至無為眾始知。“也即是這個道理。

 

四、行功效驗

 

煉功須知行功效驗,以此為憑,並參照身體反應,可知自己進入何種層次,是否已築基完成。

 

前為修復功程,自覺百病皆癒,精力充沛,猶如脫胎換骨。

 

後為調補功程,有以下效驗:在行動期間,有精滿不思淫,氣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睡,頭腦清醒,思維敏捷,並曰賦萬言而不疲。形體見有:精足現於牙,

 

齒則健全,氣旺現於聲音則宏亮,神全現於兩目則有光,並且白髮復黑,面如童顏,步履矯健如飛。

 

每次行功中,丹田翻滾盤旋,百脈盡開,陽物興起次數特勤。此時藥源活潑,水質清真,即可轉入上乘仙功——還丹功程。ps.但切記煉功勿選睡前修煉,否則煉完功法後,精神抖擻不思睡!

 

五、需懂修道常識

 

1、收功後,可引丹田氣遍佈四肢,後收回丹田,此乃古經曰:“真火焚身”,可解因靜坐而產生的經脈失調,四肢酸麻無力。

 

2、若頭暈者,乃心高妄想,可猛睜兩目,意注足下,口中深呼氣幾口即癒。

 

3、若亂引氣運行,丹田跳動,氣散入百脈遊走不定時,五倍子磨粉和鹽調糊敷臍上,放鬆入靜即可,或用散氣法只守湧泉穴。

 

4、若煉功傷神而至失眠者,可兩腳相互摩擦湧泉穴36次,能使你很快入睡。

 

5、四肢潮仍匯,乃意念過重,虛火旺盛所致。可引冷息從頭流到足心,反複多次即癒。

 

綜上所述,可見仙家築基法是一套完整的體系,不但具備功、理、法,而且包括行功效驗、注意事項、修煉場地、糾編方法等等,這也是區別於一般氣功的,

 

如果我們再去除其中的迷信成份,只從養生煉功的角度來審視,就會發現它是萬法的總綱,不愧是仙道氣功的最高境界!

 

本文引用網址:http://blog.xuite.net/abc120267927/twblog

 

摘錄自~妙心隨意窩~~2011.01.20~~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道家的修煉~23

 

道家修煉的過程若是以存想的功夫,是否在修煉之中起著主導的作用?最後的陽神出竅是不是依靠想像而修成?曾聽聞煉氣功的人三天可以結丹,修煉一月就可以出陽神,若非想像如何能煉成?

 

這個問題提得荒唐,這就是不懂道家修煉的說法。缺乏真修實證,僅憑字面想像,妄斷臆測,如此,如何能夠認識丹道之真面目。須知,存想的功夫,僅僅是為了集中自己的心神的一種法門。

 

從事存想的功夫,在丹道之中也只是凝神的一種方法。而且存想需要用意念,是一種有為的法門,這種法門在丹道之中並不重要,甚至反對使用,因此存想之法決不能夠有大成的希望,更遑論其在修煉之中起到主導的作用。

 

真正道家修煉性命功夫,是需要一步一腳印,一步一層效驗地去完成,丘祖言:“挨排功到自周全。”

 

陽神出竅的功夫,就像播下一粒種子在土中,從最初冒出黃芽開始,逐漸澆水施肥,專心護理,經過相當時間的生長期,自然會開花而結果,絕非憑藉空泛想像就可做到。

 

又像男女精血成卵,女子十月懷胎,自然就會產育嬰兒,也根本不是依靠什麼想像。如果僅僅依靠想像的功夫,動用意念,就算費盡心機,也就可能會像現代流行的氣功一樣,

 

三天就能結丹,一個月就能出陽神,可以到地球之外,可以和外星人見面,這些根據想像力十足的人就可以完成。但是這些盡屬虛幻,不過是鏡花水月,畫餅充饑,如果弄假成真,誤入魔道,倒是容易,而且導致神經失常,也不在話下。

 

大概薰陶氣功的神侃胡聊甚多,誤以為丹道修煉也是這麼一回事。這裡也就是道家修煉和時髦氣功的一個嚴格分界線,不可同日而語。

 

像氣功那樣,把自己的所謂“神”搬弄出來,只憑想像就可以離開肉身,靈魂出竅。這個“神”並未和“形”在一起經過鍛練,是個如風似霧的陰影,就算抬舉他們的說法,勉強可以稱為“陰神”(真正丹道意義上的陰神,在此層次之上咫尺千里)。

 

這種僅憑想像的東西,對於修煉來說毫無用處,既不能夠出竅離身,更不可能夠具有神通變化。只能自欺欺人而已,如何能夠與丹道同日而語。

 

若是童子修煉,是不是比年長的人見功會快些?如果從道家修煉學的角度而論,一般而言,童子修真,的確是比年長的人見功要快一些,相對來說是這個情況。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從性功修煉的角度而論,童子先天的成分居多,即一般所說的“天真無邪”,因而後天雜念較少,容易進入真心清靜的境地。

 

第二、從命功修煉的角度而論,童子之體,精炁神三寶沒有虧損,因而不必去做煉精化炁的功夫,可以省去一大步。

 

因此童子修真,一旦進入正軌,將會突飛猛進,直超頓達。而且童子具有的先天靈性,尚未遭到後天破壞,原來就合乎於大道本體。

 

故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相對而言,年長的人若要入室修煉,需要首先培補虧損,蓄養精炁神三寶,三寶充足,返為童子之體,然後向上的功夫,才能與童子相當。

 

可見童子修煉,要比年長的人見功快捷。但是利與弊,往往是一件事物相對存在的兩個方面,童子修真比較年長之人,也有其短缺之處。

 

比如童子身體正在發育時期,逐漸進入後天利欲世界,尚未經歷過紅塵烈火的鍛練,是鐵還未練成鋼,功夫進展雖快,可是難於保守。

 

而年長之人,因為閱歷較深,對於紅塵諸境,已經具備足夠的定力,特別容易放下。所以童子見功雖快,保守不易。觀見歷代修煉祖師,童身成道者,只有藍采和、謝自然等少數幾位,比年長成道者人數為少,也是這個原因。

 

                                               ~~未完待續~~

 

摘錄自~鳳凰山脈 慈凰宮~~2016.09.08~~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eg

 

道家的修煉~22

 

煉功修士於夜間睡臥之中,忽覺身中炁動,是否應當馬上起身靜坐,收回此炁?

 

夜間睡臥,念想俱眠,心火自沉而下降,腎炁自升而上騰,陰陽二炁,自然和合。前述“靜則炁生”,自可產育新的生炁。炁足自動,炁動自醒。若在修煉之人,神定炁清,自然感覺格外靈敏,即所謂“時至神知”。

 

炁動之景,變化多端,愈入高深境界,愈覺其妙。有時炁運周天,不令而行;有時炁衝關脈,不由自主;有時炁生中黃,暢於四肢;有時炁穿內臟,卻之不能;有時炁布周身,恍惚迴旋;

 

有時外腎自舉,無中生有;有時清炁上升,如騰雲霄……等種種妙境,功到自知。而在炁動之時,千萬不可起身動作。因為內炁之生發,乃在不動狀態之下而產生,故此睡臥炁動,應當保持原有姿勢不動。

 

倘若改變姿勢,其炁必散,再無動機,而其景自失,無處可覓。此乃經驗之談,亦非深入此境界而不可知,關係甚大。

 

有人妄談睡中炁動,應當馬上起來靜坐,乃是未經真修實證,僅憑想當然而言,猶如癡人說夢,誤導於人,怎能輕信!再者真炁生發,乃自先天混沌中來,不識不知,靜極生動,雖覺悟而無念生。

 

倘若念頭一動,起身靜坐,雖非邪念,亦屬濁源,其炁必濁,先天已失。有人惟恐真炁走失,急忙起身靜坐,不知揠苗助長,破壞先天,“生爾處即殺爾處”,已然失去道機,使益處反損。

 

故此睡臥之中,炁動而覺,應當保持原有姿勢不動,此時以“勿忘勿助,若存若亡”之訣(此乃無意之意,有意必害道修),順應此炁之自然動靜,則真炁自回,無需搬弄後天採取功夫。

 

訣曰:「“不採之採,乃是真採。”」蓋真炁愈純,而愈嬌嫩,得之亦易,失之亦易,此中微妙,不可不慎。

 

若是煉神還虛的功夫完成之後,還有功夫存在嗎?

 

煉神還虛之時,命功已經完成,以後就是純粹性功,即煉虛合道的功夫。雖曰性功,在命功方面,身體上的變化依然還有,不過此時已是自然而然,不由人為。

 

因為道家修煉,強調性命雙修,命功有限而性功無限,故此還有功夫存在。張紫陽真人《悟真篇》云:“無為也有功夫在”,就是這個意思。

 

不過從煉神還虛,進入煉虛合道的階段之後,功夫已然達到無為層次,只需保持心性,合於清靜虛無之大道即可。這時就看平時一個人的道德修養,依其層次而定其證位。

 

北七真之中的譚處端真人,在煉神還虛之後,總覺在性功方面有所欠缺,需要有個機會磨定心性。恰在此時遇一醉漢,迎面問他:“你從何來。”譚真人尚未回答,醉漢照臉就是一拳,打得齒斷血流。

 

譚真人面色更加和藹,將斷齒吐在手上握住,微笑著歌吟而去。街上的眾人見到醉漢對真人如此無禮,怒不可遏,遂欲扭送醉漢見官問罪,譚真人反而為之開脫。

 

大師兄馬丹陽聽說此事,稱讚說:“一拳消盡平生業。”這就是煉神還虛之後,還需要在性功上磨礪自己,方能真正煉虛合道,以造就大成之功。

 

摘錄自~鳳凰山脈 慈凰宮~~2016.01.15~~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元神的修煉與提昇 

 

西方人所說的靈魂,在東方修煉界被稱為「元神」。在修煉界,不論是佛家還是道家,都認為元神不滅。一個生命死了,只是表面肉身的死亡,而其元神則會再次轉生投胎,進入其生命的另一個旅程。而且不止人有靈魂(元神),萬物皆有靈。這一點也早已為科學發現所證實。

 

早在1966年, 美國中情局的測謊儀專家巴克斯特(Cleve Backster),利用測謊儀對植物進行了一系列科學實驗,證實植物不但有意識,還有高級情感活動,能識別人,且具有超感功能。巴克斯特的實驗轟動了全球,世界各國大量的重複試驗證實了巴克斯特植物實驗的真實性。

 

修煉界與科學家在探討生命時最大的不同在於:修煉界是從微觀到宏觀整體的看宇宙,看其整個層面,而不是某一個點。而科學的方法論則是從一個點(如:分子)開始,縱深研究下去(分子、原子、原子核、質子、……)。

 

所以,修煉界認為,整個一層分子就是一個空間,組成分子的原子是另一個更大更微觀的空間。因此,當一個生命死亡了,只是構成其表面身體的分子結構解體了,其更微觀的那層身體(原子構成的)在其原子空間裡依然存在。

 

至於元神(靈魂),修煉界認為祂才是真正永恆的生命,人體也好,或其他動物或植物也好,那只是元神(靈魂)的載體,是其完成其生命過程的依託。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輪迴轉世。

 

人在脫離開母體、初生即關閉了自身的奇經八脈,陰神(靈性)也閉而不開,元神(元靈)隱而不現。整個人體生命處於一種沉寂狀態。從此開始了後天之路,運轉五臟六腑功能,形成後天的十二經絡。

 

修煉界認為,一個元神(靈魂)是下地獄受罪還債,亦或是轉生成人或動物或植物,也是更高層的生命~得依據其前一生的善惡表現來決定的。

 

對此,獨立撰稿人諸葛明陽先生表示:「『元神不滅』是個非常大的話題,涉及了生命、宇宙、倫理道德等超越人類科學認識的領域。 雖然蘭薩等科學家論證靈魂不滅的論據未必完全正確,

 

但卻具有非凡的意義,打破了科學的禁忌,促使人們重新思考意識的來源,生命的真正來源和意義,人與宇宙的關係,行善與作惡的後果等等。」

 

此生得遇修行的良緣,ㄧ定要懂得把握,層層的功課,是將本靈淬煉得更加精純的歷程,本靈真正的資質,就是經過這些過程的萃煉而能達到更精進提昇。

ㄧ日ㄧ修,ㄧ念ㄧ覺,本相的虛實終可辨別。

 

內修增法,外修增緣,內外兼修,就是我們的功課。

增法與增緣,可以德慧並進,面對波瀾的重重人生旅程,好讓我們的心性戒律能夠清清楚楚。

 

三無漏學包括了「持戒、禪定、智慧」三者,亦即「由戒生定,因定發慧,由慧起修」,

 

修戒——完善道德品行;

 

修定——致力于内心平静;

 

修慧——培育智慧。

「戒、定、慧」分別對治人的「貪、瞋、痴」三毒。

 

1. 通過持戒去除違犯性煩惱;防非、止惡即為戒,戒~能伏貪愛心;

 

2. 通過修定去除困擾性煩惱;息慮、靜緣即為定,定~能伏嗔恚心;

 

3. 通過修慧去除潛伏性煩惱。破惡、證真叫做「慧」;慧~能伏愚癡。

 

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最終可以令學修之人證得智慧解脫煩惱、究竟涅槃。

 

《菩提》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之智慧。

 

三者彼此加強,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精進修行正確的三無漏學,才可以達到最終的解脫之道。戒定慧,永遠是增法與增緣的好指標。

 

備註:戒、定、慧,即三無漏學,是達到解脫三界生死結縳煩惱、得到漏盡通的修行之道。三無漏學是八正道的總結:八正道中的正語、正業、正命為戒學,正精進、正念、正定為定學,正見、正思維為慧學。

 

摘錄自~鳳凰山脈 慈凰宮~2015.01.21~

 

Ps.關於元神的解說~建議閱讀本網站2016.08.16「潛能與靈修 (丹道修真)  」⋯本篇文章中有更詳細的解說。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真氣的修煉⋯上篇

 

關於傳統的靜坐養生功法實際上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 據《莊子》一書記載, 黃帝曾向名叫廣成子的人詢問學習長壽之道⋯⋯

 

廣成子說:「無視無聽, 抱神以靜, 形將自正。必靜必清, 無勞汝形。無勞汝靜, 乃可長生。目無所視, 耳無所聞, 心無所知, 汝神將守形, 形乃長生」。以上這段精闢的論述, 實則就是在靜坐中的真實感受和長生之道。

 

靜坐的意義不僅僅是養生與開悟, 另外它還可促進學習、增強記憶「活化腦細胞」。《道樞》中曰:「虛靜至極, 則道居而慧生也」。靜坐不但可增長功力及養生療疾, 另外還可以開悟增智、頓悟宇宙間之人生大道。

 

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科學家們曾經對40名學生進行靜坐的生理實驗觀察表明:只要靜坐5至10分鐘, 人的大腦耗氧量就會降低17%, 相當於深睡7個小時後的變化, 同時血液中被稱為⋯

 

「疲勞素」的乳酸濃度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降。靜坐貴在自然舒適, 妙在自然天成, 靜坐的關鍵就是要在「忘我」中入靜, 而只有這樣才能證悟人生大道、世間真諦《開悟》。

 

天地宇宙就像一個風箱, 充滿生命力。若天人同道, 人體的氣經過修煉, 也會產生風箱效應製造出能量, 從有形呼吸之氣中, 產生無形之「真氣」。

 

修煉真氣,不獨得養生長壽, 亦有益道德心性, 此乃性命雙修, 內外雙得也。然而, 要了解無人無我、內外如一、以至古人得道的境界, 就必須落實修行修煉, 才能夠體會和領悟。

 

大家都知道在靜坐時首先要排除雜念並雙目微合, 而這樣做極有利於物我兩忘, 而更主要的還有健腦之功、開悟之效。再則腦也是我們練功中很重要的上丹田之部位。

 

而且, 我們人體內有六個主要內分泌腺體, 分泌各種荷爾蒙來調節細胞功能。上丹田有腦垂體與松果體, 十二重樓有甲狀腺與胸腺, 中丹田有腎上腺與胰腺, 下丹田有性腺內分泌系統。

 

於命功方面, 丹道修煉的重點為刺激人體六大內分泌系統, 以達到長壽與開發潛能《開發智慧》的目的。

 

靜坐練氣是要修煉真氣、先天一炁, 身體磁場本來是微弱的, 在經過靜坐練氣排除體內的電阻, 以強化身體磁場, 把身體內在的、消失潛藏的電能再激發放大出來。修煉人體之感應能量, 吸收能量, 養氣與並增加溶化能量的功能。

 

每個人都是屬於生命個體, 絕對不可能會有相同因果的個案, 在我們開辦聖事以來, 沒有一個是相同或是類似的命運, 命由己造, 「運」則是由自己的起心動念去執行, 所以人的意識心型態⋯

 

一天二十四小時, 馬不停蹄地起著變化, 念起又滅⋯如此, 一直循環不斷「這也正是我們累生累世的輪迴種籽」, 所以才需要每天利用時間練習靜坐, 練習到⋯能夠時時刻刻地看住這顆「心猿意馬」之心, 及每次的起心動念與念頭的幻滅《斷念&止念》矣!

 

妙德法語:

心靈喜清靜,德性本自具,

執法迷障深,心靈顛倒過,

無知難入道,無明障聖道,

心妄煩惱起,心癡盲追逐,

無始業障惱,貪求魔軍招,

煩惱傲慢生,修羅道難逃,

法執念頭轉,淺悟真理尋,

開悟非死鑽,僅在執念放。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6.07.23~~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eg

 

道家的修煉~20

 

如何體會“無為”?無為是不變的嗎?怎麼樣才能領悟無為的存在呢?道家所講的“無為”,不是什麼都不為,而是一種“無不為”的“無為”,或者直接解釋成“為無”,因而道家說“無為無不為”。“無為”的存在,可以說是無處不有。

 

這裡我們可以隨便舉出一些例子:比如地球圍繞太陽的運轉,稱為公轉;地球一方面還要自己運轉,稱為自轉。這種轉動,不是人為的,是自然的,循環往復,周而復始,這就是“無為”。

 

這種無為,是自然的存在,不可違反,只有順應此道;如果試圖用人為的方式改變地球的軌道,人類就會滅亡。又如舟在水中行,如果順水而行,可以說毫不費力,只管隨水飄流即可,這就是無為;

 

如果逆水行舟,違反水行之自然,必定辛苦費力,弄不好舟翻傾亡,歸根結底還是要順水飄流。這就是說,掌握了無為,做事順應自然,無往不為;違反了無為,做事悖逆自然,

 

則變成另外一種含義的“無為”,無所作為,所為皆空,最終避免不了自然之道的淘汰。但是無為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那樣,人們不必領悟無為,只管什麼都不幹,就可以無所不為了。

 

無為的變化,無時不在,比如順水行舟,不是一了百了,水下會有石頭,也可能把船撞翻,這就是無為的變化,也是大道的一種自然。因此要領悟無為的存在,就要認識這種變化,這種變化,無時不在。

 

如何認識這種變化,那麼也只有“靜”,才能看得清“動”態,也才能領悟這種變化。因此,只有能夠真靜,才能領悟無為的存在,所以老子告訴人們“致虛極,守靜篤。”

 

“無為”二字是鮮明的道家哲學概念,其中含義極為深奧,因此不可能用白話文字簡單譯出。翻譯外語時直接就用二字的拼音,所以許多外國朋友會用中文說出“無為”二字。當今西方對於道家的“無為”思想極為崇尚,

 

比如在美國就有這樣一則笑話,說是一位婦女的小孩跟鄰居的小孩打架,有人告訴這位婦女,她回答說:不要管他,無為!雖然這種理解大有挂一漏萬之嫌,但是亦可見“無為”思想在西方世界產生的影響。

 

那麼老子《道德經》中所講的義理,和道觀之中的塑像、儀式是否存在著什麼聯繫?

 

老子《道德經》之中,所講的是無所不在的大道以及大道在世間的具體表現。至於《道德經》之中的義理,對於道觀之中的塑像、儀式,自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反映與體現。

 

道教尊老子為教祖,以《道德經》為最高聖典,當然其塑像、儀式要反映老子《道德經》中所講的義理,並且要通過這些形式表現出來,使其成為老子思想的一種載體,

 

以便學道的人們通過這些形式認識和奉行《道德經》的思想。比如說老子的塑像,是以三清的形式表現出來的,道門曰:“混元一炁化三清”,三清就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

 

元始天尊手拈混元寶珠,代表混沌時期的地球;靈寶天尊手持陰陽太極,代表天地已分、清濁已判;道德天尊手執寶扇,代表春風吹動、萬物化生,即陰陽結合、化生萬物之義。

 

故其塑像所體現的就是老子《道德經》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義理。再比如道觀之中的儀式,道教徒在大殿之中誦念的經文,其經義是體現大道的清虛浩渺,

 

通過內在莊嚴聖潔的科儀,以使人們體會道的力量,達到“聲與心通”的感應。因此這些塑像和儀式等所要表達的是“大道”的高妙義諦,冀圖使人們由此而領悟道義。當然一般群眾以信神保佑為目的,

 

並不徹底追究二者之間的內在並聯,甚至會對這種形式有所誤解,走入另處一途,這即不在本問題的討論之列。具體說來,道觀之中的塑像、儀式等,都是供奉偶像和敬仰偶像所表達的儀式,但是學者莫要錯認了,

 

這種偶像並不是一種單純的偶像崇拜。就是說“道”不是偶像,因為大道本來無形無象,不可見知;之所以建立偶像與儀式的目的,為了讓人們通過有形偶像,領悟無形之“道”的存在。

 

一般人僅憑井蛙之見,妄言供奉偶像就是一種偶像崇拜,那就是大錯而特錯了。當然求神的人僅僅以得到保佑為滿足,也可以說與此含義無關。只是對於修道而言,我們作出此種含義的解釋。

 

學習道家修煉,應當保持何等人格?這個問題,值得探討。有人說,學道修煉,首先要盡人道,做一個好人,然後才能入仙道,做一位神仙。我們以為不見得,比如做一個好人,他未必就沒有欲望;如果有欲望,那麼學道就未必合格。

 

即使中華道家一貫反對禁欲的教條,提倡“清心寡欲”,但是作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他有沒有克制自己念頭的能力?他在遇到魔障出現的時候,無論是在修煉的境界之中,還是在現實生活之中,僅憑好心能不能戰退魔障?恐怕不能。

 

所以學道修煉,僅憑具備道德資格,還是不夠的。老子在《道德經》中說:「“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這裡所說的攝生之人,即是修煉之人,他們所具備的能力,實際上是一種英雄資格。所以作為一個中華道家的修煉者,除了具備道德資格之外,還必須具備英雄資格。

 

觀看其他祖師的有關論述,亦不難看出這一鮮明特點:葛洪《抱樸子》云:「“上士得道於三軍。”」三軍,英雄用武之地也,非其地不能得道。

 

呂祖《敲爻歌》云:「“尋烈士,覓賢才,同安爐鼎化凡胎。若是慳財並惜寶,千萬神仙不肯來。”」此處之“烈士”,即指英雄人物。

 

張三豐《金丹歌》云:「“我今洩漏天機理,說與學道諸英雄。目前現有長生路,千萬凡夫迷本宗。”」明言學道之人,就是“英雄”,而非等同於千萬“凡夫”。如果僅有道德,也許還是凡夫。

 

張三豐《水石閒談》云:「“自古忠貞節烈,殺身成仁之時,便有七返還丹景象。當其一心不動,一志不分,浩然之炁立其中而生其正,任他刀鋸鼎鑊,都視為“妖魔”試我,毫不動搖。

 

我只收留義氣,聚而不散,凝而至堅。火候至此,則英雄之光炁,亙萬年而不滅也。仙家入室臨爐,就要有此手段。”」明白說出,學道修煉,必須要有英雄資格。

 

《水石閒談》又云:「“一日無孔孟之學,天下無好人;一日無老莊之學,英雄無退步。”」意思是說,有孔孟之學,可以學成一個好人;先須具備英雄資格,才能學習老莊道家之學;

 

《水石閒談》又云:「“然而衝天有志,道亦不阻英雄也。人怕軟弱不振,若打起精神,祖師亦必默助。”」意思是說,對於衝天有志的英雄,學道不會受到阻擋。打起精神的必是英雄,就怕軟弱不振。

 

陳攖寧《學仙必成》云:「“為聖為賢,修仙學道,皆從克制情欲下手。可見情欲是人生的大患,能阻上進之路,能開墮落之門。不必高談闊論,淺而言之,僅求健康長壽,亦非克制情欲不可。”」

 

能夠克制情欲的人,僅有道德資格未必就能做到,只有具備英雄資格才能完成。古代修煉家有關這方面言論甚多,不勝枚舉。所以說只有英雄,也才能夠具備學道修煉的資格。因為只有英雄,才能把握得住自己的身心,因而具備學道修煉的資格!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5.11.20~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何謂一陽來復?                          

 

道家修煉有一句重要的名言:「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光煉身體,在身上轉河車,轉來轉去,不瞭解心性的道理,不懂一切唯心的道理,是一般修道修行人第一個錯誤的觀念。

 

相反地,他說「但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只曉得在心性方面入手,在明心見性的學理上參,這個空了那個空了,但身體氣質變化不了,他認為這是陰陽沒有調好,永遠不能證到神、聖、仙、佛的果位。

  

所以正統的道家修煉主張性命雙修,對佛法也是非常恭敬的,認為佛是經過修證成功的。一般學佛修道沒有成功,主要的原因不是偏在修性就是偏在修命。這個主張拿佛學來講合理不合理呢?

 

研究了佛學唯識,研究了般若就懂了⋯所謂「般若」,就是「妙智慧」。這個身體是阿賴耶識的一部分,身和心各佔一半。所以修道的人一定要身心雙頭並進,也就是要性命雙修。

 

最後身體由衰老變健康,由健康變化氣質,由變化氣質漸而達到⋯脫胎換骨。再配合身心靈的修煉,這個道才能修的圓滿成功。

 

修道修煉者必需收束起向外攀附的凡心,改向內心去探究、內觀,體驗那股神祕的力量,掌握真正的主控權,而你是要主控自我的命運?還是要被動地隨波逐流?這則是自己的選擇與抉擇,那麼最終的結果亦是由自己來承受。

 

唯識學立論,是以「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為其宗旨。要之莫不以「心識」為依歸。大乘佛教思想,是以「一實相印」為依歸。直指「萬法唯心」,不許心外有實在之法,但是對此心的見解,空、有兩宗則各有不相同看法;

 

空宗─以此心為理心,指的是萬法實相的真如(Bhutatathata),此即所謂「真如緣起」;有宗─以此心為理心,指的是生滅變異的八識心,以此八識心而說萬法唯識,此即所謂「賴耶緣起」。

 

性命雙修成功了以後,道家稱為「無縫塔」,修成一座無縫的寶塔一樣。佛學的說法就是證得無漏果,得漏盡通(備註:漏盡通,佛教術語,屬三明六通之一種,在多部佛經中,指的是斷惑究竟後所得之神通。

 

「漏」即煩惱,「盡」即盡頭、不存在。「漏盡」煩惱已盡,即沒有煩惱,脫離輪迴),一切都成就了,沒有滲漏,沒有遺憾,沒有缺點,這才是個完整的生命。(六通又稱為六神通——六種神通。神通神通,以元神來通。

 

備註:六神通包括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境通、漏盡通)!

 

西方柏拉圖的哲學思想,世界分成二元,精神世界和物理世界,實際上兩個世界是一體。因為這兩個是一個功能所產生的兩面,一陰一陽。有關精神世界,就是心性這一面的修養,我們先要瞭解如何把握「冬至一陽生」的法則。而在這個十二辟卦中,一陽初生之處最為重要。

 

宋朝五大儒之一的邵康節(邵雍),他是研究《易經》的專家,他的成就是跨越時代的。他把易學整理出來一套法則,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後面的人到現在為止,能夠真正超越邵康節的還沒有。講到「冬至一陽生」的道理,他的見解後來的修道人沒有不用的。他的名句是:

 

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

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

  

這個也是「冬至一陽生」的原理,是《易經》最高也是最基礎的原理。冬至是子月(陰曆十一月)下半的氣,子月是復卦,一陽來復的意思。此時天地間陰極陽生,開始了一陽。運用到人的生命上,就是子時,從夜裡十一點到次晨一點。所謂正子時正好是十二點整,正子時是子時的中間。

 

邵康節說「冬至子之半」,冬至是子月一半的時候,宇宙萬物到了一個不屬於動態也不是靜態的時刻。「天心無改移」,平穩極了,這中間是真空狀態。這真空的狀態是一陽之氣初動之先,也就是「萬物未生時」。所以佛家講修到無念,真正空了,才是陽氣來之前的境界。

  

邵康節這一句「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道家所謂天心就是佛學講的無念真如這個境界。所以天心也就是佛家講明心見性那個階段,是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時。「天心無改移」,這個時候,陽氣將要發動,道家叫無陰陽之地,不陰也不陽。也就是佛家講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所謂止的道理。

 

我們懂了「天心無改移」,就懂得陽氣真發動的狀況。所以懂得佛家禪定修止息的原理,思想心念絕對沒有了,這個是空靈,要從這個地方起步修道。

 

修性就是心理方面達到無念,雜念妄想都沒有,完全空靈,連空都不存在。這樣的清淨境界,心理上就是正子時,一陽來復要開始來了。修道的人要把握子時一陽來復的陽氣。

 

據我們這麼多年來所看到的修道人,把握子時陽氣多半都注重在身體上,心理方面不太注重。「一陽來復」注解:古人認為天地間有陰陽二氣, 每年至夏至日, 陽氣盡而陰氣始生;至冬至日, 則陰氣盡而陽氣開始復生, 謂之“一陽來復”。

 

修道以什麼為陽氣?什麼是一陽來復?修道的人要懂得活子時,剛才我們已經提到過,我們身體是個小天地(小周天),精神氣血流行的法則,同太陽月亮天體的運行是同一個原理,同一個法則。

 

但是每人稟賦不同,根基不同,心理的狀況不同,古人講「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世界上沒有兩個人面孔是完全相同的。同樣的,世界上沒有兩個人思想會是完全一樣的「包括因果命運也不可能完全一樣」。

 

所以一個人心理的現象表現在每人身上。一陽來復,每人陽氣的發生,時間不同,際遇不同,所以叫「活子時」,要活用。也就是剛才所講的「幽潛淪匿,變化於中」,「二用無爻位,周流行六虛」,這個是陽氣真正的發動。

  

說到陽氣發動,照道家這個規律,一定要從下面發動。卦像是坤卦到了極點,而一陽生為復卦。密宗叫海底輪,中醫學就是會陰穴。道家也認為這是源頭活水,是生命力。大家唸過理學家朱熹一首詩: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不過朱熹那個源頭活水不是道家這個源頭。真正的源頭活水是生命的來源,這時陽氣發動不一定是子時來的,不一定是身體下部來的,每人因身體不同而有所差異。所以有些青年修子靜坐,忽然手心足心發燙了,這也是一種象徵呀!道理是什麼?「二用無爻位,周流行六虛」。但是有沒有理由呢?

 

譬如這個人身體非常虛弱,他今天學道修煉是想救命治病,所以開始學靜坐。能不能當神仙不管了,至少禪坐這個修養現在醫學比做冬眠治療,對身體是有好處的。所以靜坐對治病、對身體健康,只有幫助而沒有壞處。

  

靜坐是一個休息狀態,休息怎麼會出毛病呢?若會出毛病⋯那只是心理之觀念出毛病罷了!所以你說禪坐靜下來忽然左手發熱,忽然這一邊肉「咚、咚、咚」跳起來,忽然肚子裡面也攪動了,有些人就嚇死了,怕坐出毛病來。

 

這個雖然不是活子時的現象,也是氣動的一種,只要不去理會它,你懂了這個原理,只要把自己的心念平息下來,聽其自然,念頭一空。念頭真空掉,一陽來復,復卦,氣就來了。

 

所以道家講無火之「炁」,那個不是呼吸了。在佛學裡頭,那不叫做氣,叫做息。你真做到心念息下去,神凝氣聚~這個就是一陽來復的道理,現在都是講理論,但是理論懂得了,所謂功夫方法就在這裡面。

 

道理就是一個原則——陰極陽生。怎麼樣是陰極呢?再明白一點講,就是靜極。但「靜極則動」,靜坐功夫真靜到極點時,也有很多說法形容,譬如說「六根大定」,在原理上的名稱就叫做「陰極」,陰極了,陽自然會發生。

  

「此時陰極陽生,太陽真火,即生於子」,這個時候陰極陽生,太陽真火光明的現象,動的現象,生於「子」。「天開於子,地辟於丑,人生於寅」,現在說靜極了陽動,太陽真火就發生了。譬如說我們靜坐,這是修道的第一步。

 

不管守竅也好,聽呼吸也好,隨便用什麼方法,很少有人真達到陰極,沒有達到「歸根曰靜,靜曰復命」,沒有歸根過。假定有人修道到達這個境界,這個靜到極點是陰極,這個時候真陽才來,就是那個靜的活子時才到來。

 

修真之道,內功外行,缺一不可。

內修性命,外積善德,清心寡欲。

冥心調息,通關河車,五龍捧聖。

還珠復本,溫養神胎,明心見性。

 

煉津化精,煉精化炁,煉炁化神,

煉神還虛,煉虛合道,證道成真。

 

道家修真的根本就是清靜其身心,以道祖⋯道德經「致虛極,守靜篤」為圭臬。修真之士不是脫離人事,不是沒有思想意念、完全無知,而是「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在至清至靜至虛的境界中,人體內產生自然反應, 促進生理心理的自我調節,致使體內純淨平衡,生理心理都得到昇華。修煉的理論雖然一致,但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素質和所處的環境不同, 因而在方法上也有相應的變化!

 

《觀心-萬緣放下》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4.12.18~~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修行與煉炁                                 

天命靈修大都由於受到靈逼體,才在百般無奈的情況下進入修行,「但曾經遇到過幾位師兄、師姐他們今生就非常自然的想要走修道、修行途徑,

也完全沒有所謂的靈逼體現象,而他們的靈體也一路地引導著肉體尋找到⋯適合他們修行的法門,及道書、經典、善知識的靈性資糧;」

而在與他們詳談之下發現⋯他們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這些修行者他們的心性、脾氣、個性都非常的好,觀念、思維、分析力、判斷力⋯都非常細膩,

我想這也是他們在修行道路上⋯都能比其他人來得更加平順的主要原因!「並且他們都還在持續的進步當中呢!」。

有些根基較深的修行者他們在還未有靈逼體的現象前就開始學修之路,這樣必然沒有太多的阻礙,而且有辦法開始研究佛道經典,以攫取古人的智慧,作為修行的參考。有時借用種種煉炁的修練,

也可以提昇天命靈修的效果,因此在日常的行住坐臥中,除了上半身挺直放鬆,可以提昇靈能吸收的效率之外,建議你可以在修行的時程之外另作以下的各種練習。
   
行功:上半身保持挺直放鬆的原則,手腳作各種練拳或舞蹈皆可。廣泛流傳的太極拳《動禪》,就是很好的行功。尤其是太極拳中的「雲手」,

可以作為行功的基本功,每次定步練習可以從三五分鐘到三五十分鐘。尤其在剛睡醒還沒完全回神時,做個二三十分鐘不但可補充睡眠,又可將宿便清理到直腸,是體內環保最佳的功課。
   
住功:一般指的是立姿的功法。可以面向東方,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膝蓋微屈、雙手向前環抱、稍低於肩、雙手姆食指相扣、上身亦保持挺直放鬆、

眼睛微閉、呼吸緩而深長。練習時間漸次增多至三十分鐘以上,練習中身體會溫暖流汗,腿部由酸痛轉為震動,慢慢的會感覺到全身舒暢。

坐功:坐功通常採盤坐模式,也有人因身材或傷病而無法盤坐,則坐在可使腿部成直角的椅子上,上半身挺直放鬆,雙手置於大腿上,其他與盤坐相同。
   
臥功:傳說中宋朝陳希夷,辟榖與服氣四十年,用的就是臥功。一般人練臥功,通常會因此而睡著,所以甚少採用。但是其臥法也可用於幫助入睡,於此提出來讓大家做參考。

用枕頭讓頭部在右向側臥時,與身體行成直線 右手置於面前、手肘彎曲成九十度、掌心向上。左手微彎、置於左腰上、右腳彎曲、左腳伸直,置於右腳上,呼吸緩慢深長。
   
不管是練氣功或煉炁功,這些意念專注的修煉法,雖然有助於身體機能的改善,但是煉炁還無法完全排除業力干擾的影響,無法使身體達到完全健康的狀態;因此更需要行功立德、積累功德來化解累世的因果業力及還清宿怨,

以達陰陽兩利之外,況且還能夠幫助靈子之靈性與靈格的提昇與進化!而天命靈修會隨著各人的天命與業力安排各種善惡因緣,天命靈修者若是專注於各種非天命中的修法,反而會阻礙天命靈修的進程。

妙德法語:
經典參禪法為要,法門頓悟性中禪,
真如之道萬法生,戒定慧中妙禪林,
智慧妙生斷因緣,外功內果道相輔,
ㄧ陽初動慎發處,離中心火降鼎爐,
坎實離虛煉丹爐,築基百日還丹期。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5.05.16~~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eg

無極麻仙姑    降文⋯丹鼎之道,坐工之論,馭氣

丹鼎之道                                              

道家有「九轉金丹」,此一金丹即乃太清,丹記於太清「觀天經」,道
書所載尚有「雲笈七箴」,以及,《抱朴子丹一章》云:「即九轉金丹,一轉服之,三年得仙;二轉服之,二年得仙;三轉服之,一年得仙;

四轉服之,半年得仙;五轉服之,四十日得仙;六轉服之,三十日得仙;七轉服之,二十日得仙;八轉服之,十日得仙;九轉服之,三日得仙」。此九轉金丹乃以丹砂、雄黃、白礬、曾青、磁石合火煉之,愈轉其石五色,其效愈彰,道家練丹以此為最。」

人身亦如此,一冶爐五色石,即是五行氣,將五行之氣納於人身,藉丹
田練氣,九轉丹成,即如服下太清神丹,得仙無異。職是故,納五行之氣於
丹田,如何九轉?即是長生之術。亦即其練丹過程,有如冶練九轉金丹,一
則五色石即五行合火,有人身坎離之火,練成三昧真火,如此具備練丹要素

餘下僅是火候而已,有者人身真火虛耗,坎離不濟,因此聚火之道即在
命門,一者:可以藉正午之陽剛吸納天地真氣,補濟己身之不足。二者:可
以藉藥材補濟不足。練丹先由聚氣,因而在築基必需明確可以察覺自身之氣
行無礙,始謂週全。

大抵而言,人身行氣週遍,謂之「小週」,人身行氣可以由湧泉出,再
由中丹吸納,可以行「大週天」(唯大週天之行,鼻息之出,細而可斂,由
中丹主宰駕馭,亦即以意馭氣)。

大週天,人之行氣必需有三年,始為一轉;換言之,二十七年可以九轉,(若是一日可行二大週天,則相對縮短年限,然則大週天行氣,若無確實築基,看似週行週天,卻是不然,無有其功。)

丹田聚氣,行畢「大週天」,必然神清氣朗,自身可以察覺,是以修習者必要確切審視,庶免無功。

坐工之論

道家修行大都以坐工為奠基之初行,舉凡練氣、練神,甚至修法、習符,莫不以坐工而行,因而道家之修行以坐工為代表亦不言過其實。

然則坐工之細目卻不可以一概而言,試言練氣之行者,先由聚氣入門,練神之行者必需先能入靜,更遑論於修行更深微之法要。前期所述:「九轉丹成之修行」,更是以人身為鼎爐冶練人身精氣神,如此過程,

道家仍然視之為坐工之修行,可以衍生許多坐工之課目,譬如:練精為氣、練氣化神、練虛還實、練實去虛,如此轉化之工,均在坐工之過程;因此「道家長生術」,坐工是其基本精髓骨幹所在,行者必需確切明白。

修行長生術之坐工,不可以由練神入門,必需練氣入門,因為「氣在人身是一切動力之關鍵」,以氣補精神,可以奏績效,若有精神化氣,則事倍功半,是為本末倒置。

如何由氣入門?可以由坐工(練氣、聚氣、行氣),而致氣成實中去虛,但馭行經絡(通脈、過穴),可以無所阻障,練氣成實後再加緊坐工,可以行大週天,氣之可出體外則已不虛,練氣成實則受用無窮,當然行者個人之五行選擇合適之時辰,可以事半功倍。


馭氣

道家之馭氣與練氣,一則是以吐納為奠基,二則是以意導氣,使之純而馴,因此馭氣可以謂之練氣之精華深入堂奧。

所謂:「馭氣」,即乃統制之意。人身之氣由丹田聚氣,分佈全身之經絡而行氣行無礙,血氣可以直透頂門,下至足尖,使器官充份得到營養活力,是健身基本要素。然則要健身而長生,則非要馭氣不可,道家馭氣可以凌空踏虛,是統制一身氣行,不但純馭並且可以轉化動力,此一轉化即在馭氣之功。

如何馭氣?是在丹田聚氣,之後修者在基本吐納,可以使丹田如蓄電池般活氣充沛,然後先以意導氣;在修者無法深確掌握氣之所在所行,並且無以視覺,只能以意導氣,人之意念正如氣之本質,視之不見,搆之不著,但是束念之意專注之中,其產生之動力即如丹田滿氣,自然翻騰旋行而出丹田,

順經穿絡而行,加以意念導氣,小周天運行人身則是易事。然則氣行過程中,有體質之不足,或者軀體之受創,氣行不能自由順暢,再者修者之意念,不容易凝聚成為動力,一旦意念紛飛,即無法以意導氣,終究無功,因而馭氣之先,必先可以以意導氣,才足以進入馭氣境界。

馭氣既是統制人身之氣,因而在人身之氣可以受制於修者之意時,則不論自行療創或是為他人療創,均是易如反掌,更甚者可以統制氣行穿經過絡,當然可以更深入人身最深層不可及之處,如此不但可以療傷,更可以保護此深層而重要之人身器官,避免受病菌侵襲,如此無病傷身,不能長生未之有也。

道家修長生馭氣,再以氣而轉化精神,有博大精深之理論及修持方法。
至希閱者研閱至此,用心體悟,因為此後即是精氣神轉化之理論。

Ps.坐定─眼微閉(可以全閉,也可以三七分。)─雙手乾坤互握環扣而置於丹田。口唸真言(真言:玄牝轉化。永注癸元。敕急律令。通體生涼。)可以三遍五遍七遍十遍。

往昔道家修士修法必有檀香,蓋檀香可以助心情沈穩肅穆,今時修者亦可;但必要注意,坐處通風,庶免香煙瀰漫,影響心情。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5.10.24~~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eg

仙道修真法門                              

一、何謂仙道

所謂仙道,就是傳說中開天闢地元始天尊⋯伏羲氏所傳下來的道法。傳說中,伏羲氏傳給廣成子和神農氏,他二人再傳給黃帝,黃帝傳給老子,老子再傳給春秋、戰國時代的莊子、列子、關尹子⋯等等,如此代代相傳。

到了重視禪學及朱子學說的北宋時期,以主張禁欲的全真教最具禪的修養,使得宋代仙道更重視實踐性、分析性。

明清出現的伍柳二人之輩,更奠定了仙道具體化、近代化的契機。這一點,由趙避塵以近代生理學解釋仙道的立場,可以證明。

秘傳在普遍公開以前,發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仙道學者,都以全真派為研究主題,尤其伍柳派更受重視。為了使大家能獲得更深一層的了解,先大略解說一下專門用語~氣。

“氣”指的是一種物理能。在人體中有精、氣、神三要素。廣義的“氣”含有其它二要素在內;狹義的氣則是與其它二項各自分開的。

“精”是體內的能;“氣”指的是利用身體活動的能;“神”則指意識(真意、靈性、本性)也可稱為精神能。這些能又可分為先天、後天兩種。

先天指的是看不到、無法感覺的;反之,後天則是看得見,感覺得到的。仙道的煉炁先要感知籠罩全身而充斥宇宙之氣,再加以修煉。

開始時,先將精神集中於丹田,當體驗到熱氣⋯陽氣集中於丹田時,將它導引到背上的督脈,再送入腦中的泥丸,最後,送入身前正中線的任脈。

就這樣使這股氣不斷在丹田、夾脊、泥丸、膻中、丹田迴旋流轉。過一段時間,再停止氣的運轉,漸漸恢復正常意識。

為什麼要讓氣在這條路上流轉呢?首先,胎兒存在於母體時,先天氣就沿著這條路流轉,我們經常導氣流通此路,久而久之,就能引出先天之炁。

其次,任脈、督脈二脈和胚胎合為一段,在頭部形成腦下垂體前葉。經過這條路徑,能使氣達到內分泌中樞。此外,沿路也可接近重要自律神經分泌系統。

通過氣的接觸而將意識集中於此處,漸漸達到控制這些系統的目的。瑜伽控制自我也是這一個原理。由以上的說明可知,將氣集中於任、督二脈的意義非凡。

未練還丹先練己:練己築基不純真,得了丹訣也解決不了問題。說句不客氣的話,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往高層次修煉。這句話不是說哪個人不能修煉,

是說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意志非常堅定,不為各種影響和刺激所動搖。磨性子就是練己築基,修煉意志力。沒有意志力,

煉功就不能堅持到底;有的人下定了決心,可一碰上現實事務⋯馬上就變了樣。所以修煉意志得從事上修煉,心不為所動,既定下了目標,我就必須堅持到底。

二、小藥

下一步,氣在丹田、夾脊、泥丸、膻中各部位流轉時,特別要在泥丸丹田中留下一縷深長的陽氣,然後輕輕集中意識(這稱為溫養)。

這時能感覺到下腹彷彿有光出現,這是內分泌系統及自律神經系統覺醒的徵兆。到了這種程度,就能達到真息,也就是毫無感覺的呼吸狀態。

漸漸地,這股光會籠罩全身,下腹的氣會開始迴旋運動,光也隨之急速轉動,最後變為像一塊小小硬玉般的物質,稱之為“小藥”。

這是陽氣受到意識集中及內分泌系統的作用而發生物質化的結果。接著,小藥會以猛烈的速度衝入尾骶骨,再沿路進入督脈、泥丸。

這時,修煉者會感覺陽氣的流動恰似一股水流《甘露水》,而小藥就像珍珠一般滾動著經由泥丸宮《玉液還丹》,降至任脈,再回到丹田。修到小藥階段後,再繼續修煉,就能達到大藥的境界。

三、大藥

大小藥的相異點在於,小藥是後天之氣的物質化,而大藥則是先天之氣所形成的。到了大藥階段,睾丸收縮,呼吸也近乎停止。

這種近乎停止的呼吸狀態,我們稱為胎息。後天之氣漸漸變為先天之氣,在生理學上稱為氣化,若更正確地說,還不如稱為「質變」來得恰當。

大藥產生之後,需要靜坐幾天,使其安定。然後,從督脈將它升高到泥丸宮《天宮》而吞食之,這一過程叫作“服藥”《金液還丹》亦可稱為《靈丹妙藥》。

吞入的藥就安置在肚臍與膻中之間的黃庭之竅上,也就是中丹田部位,大約在腹部之處。到這階段,意識(來自感覺及頭腦)完全不發揮作用,無意識開始代替意識活動。

無意識活動(空性)的狀況很難用言詞表達出來,只能說這種狀況可經由禪坐體會,只能在禪定時的無思無慮中,清淨腦海裡的任何思想、意識,使腦中呈現一片虛無即可。

這無意識狀態,我們稱之為無識神狀態,此時加入無為的意識(真意)到黃庭。

當這種狀態繼續下去後,下半身的氣會漸漸集中,真正的先天之氣開始發動。不久,修煉者會感覺一股氣通過身體中心的心衝脈,

直接衝上頭頂(天靈蓋),貫通天地之氣相接。這就是瑜伽中所謂的“肯達拉尼”狀態。到達這一境界,也就達到“神具六通”的超能力了。這時,

透視、遠聽、讀心及時間、空間的超越、穿梭變為可能,而自律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也被完全控制。

四、煉炁化神

煉炁化神,又稱中關、十月關、大周天功。與初關煉精化氣不同,這一階段修煉的目的是神、炁合煉而歸於純陽之神,也就是結聖胎的 階段。

就是在返還童體以後,全身的關竅進一步打開,經脈暢通,此時將人身之氣與天地之氣進一步相合,並配合自己的元神進行溫養,

使神 炁摶結,結聖胎于中下二丹田間(氣海),再和合凝集,以養大丹。《西山群仙會真記·煉 炁成神》:“若以神煉炁,炁煉成神,

非在 于陽交陰會,其在於抽鉛添汞,致三魂七魄之陰消,換骨煉形,使九五神炁之陽長。三百日胎仙成而真炁生,不可再采藥也。

肘後飛金晶,自腎後尾閭穴升之而到夾脊,自夾脊 關升之而至上宮,不止於腎炁補腦,而午後降真火以煉丹藥,致陰盡陽純也。

”故稱此過程為“二歸一”。神、炁歸一也就是聖胎(大藥)產生。又與小周天功法不同,這一階段講求“乾坤闔辟”,

運用“大周天”即乾坤卯酉為四正,以乾坤交媾 為用,以下田為爐,以黃庭為鼎,以元氣氤氳于二田之間,行二田返覆,十月養胎。

元李道純稱此修煉過程為“有無交入”,即“有為”向“無為”的過渡。《中和集 》說:“丹書云:真土制真鉛,真鉛制真汞;

汞鉛歸土釜,身心寂不動。斯言盡矣。即得真 鉛,則真汞何慮乎不凝氣煉氣之要,貴乎運動,一闔一口, 一往一來,一升一降,無有停息。

始則用意,後則自然。一呼一吸,奪一年之造化,即太上 云: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正此義也。

”就是說以神抑制心中真火,使真火抑制腎中真水,水火交媾于丹田,身心即會寂然不動,得到了真火,真水就會氣化《炁》。

煉炁的要領在於運動,闔、往來、升降、呼吸一刻也不停息,開始可以運用意念,後來就要自然而然,這就是老子所說的“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

其具體修煉過程為:七日煉大藥,十月守關養胎、抽鉛添汞,到胎成炁滿 ,移胎上丹田天宮。就是神、氣歸一,聖胎(大藥)產生之時。

功夫修至此時,陽神《元神》就會出現,可以印證到靈性長生;此時性命合一,處於混沌狀態,就像胎胞中的嬰兒一 樣,即返老還童《赤子之心、純真、天真》矣!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5.02.11~~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eg

道家的修煉~19

練習靜功月餘,欲開任督二脈,便以意念導引數次,之後右背半邊有熱氣上攻,為何氣行不走督脈而偏向一邊?

一般人十二經絡皆通,而奇經八脈卻閉塞不開。初步靜坐的功夫,只可調節十二經絡的氣血運行。故靜坐月餘,即使以意領氣,仍舊沿著十二經絡的熟路運行,而不能走入八脈。

所以脊背正中之督脈依然不通,而偏向十二經之一邊,感覺熱氣上攻。再者靜坐蓄養之炁,往往布散全身,如無一定手段使之會聚,如何能有力量去開八脈。

丹書有云:“鼎內若無真種子,猶將水火煮空鐺。”這裡所言用功月餘,假使用功時間再長一些,僅憑意念導引之法,即令有氣領入任督,乃屬意識搬運之後天氣,最多達到皮下氣通而已,決非丹田所用之任督周天,焉為真通乎?

靜功之中身體自動,對於人身是否有好處?有時身體想動,細心一點也能及時控制下來,究竟是控制好還是放縱好?有時身體想動,感到力量很大,甚至都要會跳起來,這是好現象還是壞現象?

在中華古代修煉家的著作上面,只是講到身體內部會發生炁機震動的景象,從來沒有主張身體外部的自動(氣動)。中華道家也有太極之類的內家拳法,屬於動功,但這與靜坐自動是兩碼事。

外部自動的結果,只會出現身體緊張,而且擾亂內部自然炁機,故為道家修煉 所一貫反對。此時如能控制,才可進一步放鬆身體,靜養身體內部炁機。所以不可聽任身體自動,而以身靜為上。

如果身體自動,甚至想要跳將起來,那就是發展嚴重,快要走火入魔了(而且可能會造成身體的氣傷、氣塞、氣滯),而且這在靜功來講,更不是好的現象。

必須趕緊控制,否則容易發生意外的情況。中華道家修煉是從不自然走向自然,從必然王國走入自由王國,故不可任其自動。

Ps.凡是人身氣傷,必有悶悒;凡是人身氣塞,必有不寧;凡是人身氣滯,必然影響舉止行動;有者氣悶,則呼吸不順;有者氣不安寧,不能高枕安睡;因此,氣之所戮,有如劍刺傷此肉身,必待氣暢無阻,始得安怡。
 
大家同樣做靜功,為何有的動,有的不動?

因為每個人素質不同的緣故,所以因人而異。比如用同樣的藥物,治療一樣的疾病,每個人獲得的療效,也不會完全相同,也是這個道理。

女丹“斬赤龍”是不是停止月經?斬斷赤龍以後還能再回來嗎?還有生育能力嗎?

女丹修煉“斬赤龍”,又稱煉經化炁,結果是練斷月經,而不是停止月經。一般的婦女,都有停止月經的時候,比如在懷孕期和更年期;如果不是這樣的情況,就是一種病態。

再就是道家“斬赤龍”的功夫,可以練斷月經,但是與病態恰恰相反,這是一種生命的自我改造。和男子丹法相仿,童年少女,可以省去斬赤龍這樣一段功夫(童年男子可以省去煉精化炁一步)。

至於老年婦女,月經已經枯竭停止,首先應當運用修煉功夫,調養身體,培補虧損,使月經重新回來,然後再用斬赤龍的法訣,練到沒有,回到童女之時的身體狀態,

所以比起童年女子,就要多用一段功夫。女子斬斷赤龍之後,如果還想回到人道,那麼就應當停止用功,自然可以回到未曾修煉之前的狀態。比如有的女子斬斷赤龍之後,

如果志意懈怠,也會出現反復回來的現象,都是同樣的道理。有的女子,不太明白中華道家顛倒乾坤的妙用,認為月經練斷之後,就和別的女子不一樣了,甚至擔心不能生育,其實不然。

如果女子具備條件,進行修煉功夫,斬斷赤龍,自然可以挽回造化,保持青春,美容駐顏,勝過一切外用手段萬倍。如欲盡人道,自然可以進退自如,一切功夫之進退消長,全在我之心意掌握,又有何憂!

塵俗生活對於修煉是否影響?學道是否一定要斷絕塵俗、超脫凡世?

這是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很多做功的修子感到困惑。身處塵世之中,紛紛擾擾,自己不能完全自主,因而認為對於修煉會有影響。我們所提倡的修真觀,是一種廣義的修道概念,

就是要在塵世中磨練自己,借假修真,方才合乎“無在無不在”的大道本色。須知修道之事,並非一定要在清靜環境進行。古代修煉家曾云:“大隱隱於塵”,意謂真正的大修行人,

隱於塵世,和光同塵,方為真修。對於一般學道修煉的人來說,沒有必要表現出斷絕塵俗、超脫凡世的姿態,好像高出平常人一等,免得出現怪異,為周圍群眾所難以接受,反而給自己的修為造成魔障。

須知道家向來反對怪異,因為“真人不露相”。我們所提倡的修道品格,當然不能等同於世俗,完全等同於世俗也不叫修煉,但是也不能出離於世俗。丹經云:“人心不死,道心不生。”即是說內在心地要保持道心,

但是外表一定要合乎世俗,道家諺云:“道不離俗。”老子曰:和光同塵,湛兮若存。是為道家的應世精神之所在。所謂“和光同塵”,就是在外面要和世俗和平共處,同於塵凡;

所謂“湛兮若存”,就是在裡面要合乎於大道,湛然獨存。如果僅僅外表合於塵俗,而內裡缺乏修功,就是十足的“酒肉和尚”;如果僅僅內裡合乎修煉,而外表古怪絕俗,就是十足的“道魔子”。

因為生活在這個世俗世界之中,道家不是講看破紅塵,不是講四大皆空,不是講與世隔絕,不是講消極避世。躲藏深山,孤身守靜,恰恰是歷代道家高真所一貫反對的小乘法門。

只有在凡塵中修,才能真正磨練自己的道心,俗話說“真金不怕火煉”,經得起火煉的才是真金,惟其如此,修至大成才有希望。同時,道家高度提倡的,是在世間立功立行,與世有功,方有資格成仙。“欲成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

”乾隆皇帝頌揚丘處機真人的對聯即云:“萬古長春,不用餐霞求秘訣;一言止殺,始知濟世有奇功。”否則獨自成仙,又於世何益?所以學道的人,首先要明白這一道義,然後入手修煉才會其樂陶陶。

我們在當今社會,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果完全從事入靜,實際上則不允許。弄得不好,可能造成修道障礙重重,而且影響工作和生活,這樣就違背了人生之自然,也不符合道家理念。因而應當妥善安排,以便兩不耽誤。

~~未完待續~~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5.10.14~~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三魂&七魄真實義

三魂是指「天魂《靈魂》、地魂《生魂》、人魂《覺魂》」,古稱「胎光、爽靈、幽情」,也有人稱之為「主魂、覺魂、生魂」或「元神、陽神、陰神」或「天魂、識魂、人魂」等。「只有人類才會擁有覺魂,動物只有靈魂及生魂而少了覺魂」。

人之魂分為三種:天魂《靈魂》,由天而降,為天性,慈悲溫柔愛人以德,領人為善,對人則和藹,即孟子曰:性善是指天性,乃吾人之本性,[掌智慧]。靈魂不生不滅,死後歸天當神,或入地獄,即歸其應歸之位。 

咱人三魂,不能有任何一魂受傷,《生魂》死後變成地魂,父精母血所結,為稟性萬惡無善,即荀子曰:性惡,[掌生命],生魂有疾即生病。失生魂人即死,《生魂》人死後即成為地魂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鬼魂。 

《覺魂》亦是人魂,由地而生為習性,可善,可惡,近善者赤,近墨者黑,即善多者靠善,惡多者靠惡,即告子曰,性可善可惡[掌羞恥],失之覺魂者發瘋。 一般我們所能遇到,或有人沖煞,即是遇到覺魂,覺魂本身不會害人,但是會作弄人。 

修道修煉者,若生魂、靈魂、覺魂《天魂-靈魂、生魂-地魂、人魂-覺魂》經過修煉合而為一-即成道,這也就是佛教所講的修得成就三身-法身《清靜法身佛》、報身《圓滿報身佛》、應身《千百億化身佛》。 

動物有生魂及靈魂而卻少了覺魂,因其無羞恥心, 動物有時比人聰明,係因有靈魂,但沒有覺魂。故再聰明之動物,皆無羞恥心, 只要教就會乖的,即有靈魂,一殺即所謂殺生, 生病拖很久,很難死者,其生魂均特別強, 如植物僅有生魂,故其生命特別強,只要留根即可再生。 

三魂生存於精神中,所以人身去世,三魂歸三線路: 天魂《靈魂》歸天路-到達法界虛空的洞天。因天魂《靈魂》只是良知亦是不生不滅的「無極天靈」,因有肉體的因果牽連,所以不能回歸源頭,只好被帶上《法界洞天》寄託處,有的甚至暫為其主神收押管制,這就是所謂的「天牢」。 

地魂《生魂》歸地府管轄,而且犯罪犯錯者則應該到地獄報到,因地魂《生魂》可知主魂《靈魂》的一切因果報應,而且生魂也可指使在世之肉身為善為惡,所以肉身死亡之後,地魂《生魂》須再進入因果是非之地⋯地獄。 

人魂《覺魂》則徘徊於墓地之間或是神主牌位上,因人魂《覺魂》本來是「祖德」歷代姓氏流傳接代之肉身,以七魄在身時其性格行持之魄力,死亡後在墓地或神主牌位上,來來往往的走在人世之寄託處。 

直到再度輪迴,三魂還是無法重聚,因為會在當下時空落下一個魂魄-《地魂》(也就是生魂)。所以我們今生有幸得此人身,需要好好的進入正道法門-丹道修煉,修得三魂合一,得到先天一炁,炁化成就聖胎,如此,今生功課結束、任務圓滿後,方能成就《真人》之果位,永遠脫離三界六道之論迴。

不然下一世還是得再輪迴轉世-來救渡今生遺落在異度空間的碎片《地魂》,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任你今生如何行善、累積無量之福德,下輩子還得再來享受今生所造之福報,若是還有疑問,建議你多閱讀「七真使傳」七真人的修煉過程,就能理解妙德現在所要探討的真實義。

《天仙狀元》邱處機-《邱長春 真人》所化生之靈子-嘉義師兄,在請主神降臨道場監考與金線接引-靈子於今生修道修行之演法演化的科儀時,當下《天仙狀元-邱真人》法身 降臨時的能量級別-真的非常殊勝與光芒四射。

在場的師兄師姐們均接受到-這道光芒的能量加持,而且是整個大殿的氣場籠罩在高維的能量磁場與氣場中。這是我們八人親身體驗到《天仙狀元》的能量磁場,相信各位修子在修行過程中,也都體驗過-神、聖、仙、佛蒞臨的現象,但是《天仙狀元》祂已經證得金仙果位,不需再輪迴投胎!

所以祂的能量級別,至目前為止,還沒有其他的神佛降臨時的能量可以與之相比呢!雖說,修行不能有比較心,但在能量磁場氣場方面,還真的是需要以此作為-神佛境界為依估評比呢!否則,神佛祂一降臨就自稱-是某某天界降臨的神佛,你會相信嗎?還是需要經過-體驗及智慧去判斷與思辯喔!

而「三魂」的根本是《真如》(生命實相),「三魂」是由於「真如動念」所產生的一種能量形態並吸附了靈質而具形體,是屬於「靈界」管轄。 

雖然「真如」代表一切法的真實性狀。但是凡夫心,往往活在個人主觀妄想情緒中,所以只能看到事物表象,無法洞悉此真實性狀。無我無私的聖者,可以在同樣的情境中,洞若觀火,知曉人事物來龍去脈及所造成之影響,並能處理、調整和超越之。

如此在有為法中,覺照並超越有為法,便是真如妙用。而非在有為法以外,另外找個無為法的真如。無為法本就隱含在有為法中,正如蓮花出淤泥且超越淤泥,而非離開淤泥,去找蓮花。

又如在種種平凡俗事中,凡夫計較於成敗得失;智者從成敗得失中看到夢幻無常;聖者從夢幻無常中證到人法無我;佛陀從人法無我中,歸到常樂我淨;無心道人從常樂我淨中,回到如是平凡。知真俗不二、本來如此,真如不離一切存在、一切存在不離真如也。

對於「真如」一詞,《成唯識論》也有解釋:

諸法勝義亦即是真如。「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謂此真實,於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即是湛然不虛妄義。亦言顯此復有多名。謂名法界及實際等。(《成唯識論》卷九)

七魄 

七魄是指喜、怒、哀、懼、愛、惡、慾,生存於物質中,所以人身去世,七魄也就消失。之後再隨新的肉身產生「肉體及魄」,這則是屬於「陽世的物質世界」。

魄即指血 眼:血澀 耳 血冷 鼻 血鹼 口:血甜。體內血是燒 大腸小腸是臭 ,肝:肺內臟腥 血和生魂有關,肉體是受生魂所主宰,人死後魂飛魄散,故體內就無血。 但死者因生魂不滅故,魂見著親人後,則七孔流血。   

修真錄:修道無他,唯煉魂捉魄而已,人身魂魄猶如夫婦,夫剛若振,婦自順從,故捉魄必先煉魂,其煉之法,魂為性,屬木,魄為命,屬金,木為元性,人之性一昧則神亂,元神屬火,故曰;木生火,神一亂則氣暴。

元氣屬土,故曰;火生土,氣一暴則情生,元情屬金,故曰;土生金,情一生則精洩,元精屬水,故曰;金生水,是五形相生也。又精一洩命損,欲保身命,先煉其性,性定而神不亂,神定而氣不暴,氣定而情不生,情定而精不洩,則命不損 而魄安然。

是經所云:煉魂捉魄也,捉魄猶言,捉情不生之謂也。仙學辭典;魂居左屬木,為陽氣之神,為性。魄居右屬金,為陰氣之神,為命 。

七真史傳
王重陽分身化度孫不二-之修煉功法

吾度眾生授真傳,無無有有口難宣,
明知大道非遙遠,人不專心便失緣。

既得真傳道可修,三乘妙法任君求,
淵貞當日毀容面,換得金身萬古秋。

先生屢次對我講。一陰一陽之謂 道。離了陰陽。道不成這陰陽是陽火陰苻之陰陽也。 非謂男婚女嫁。治世之陰陽。這個是言如妙理。惜你不悟。那個是言這般玄機。 嘆不識。獨陽不長著。陽屬火。火多必躁。不能不成丹。

孤陰不生著。陰水。 水多必益。不能成丹。此孤陰獨陽者。譬水火不能濟也。總而你不明真陰真陽之理也。 曠夫怨女。亦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之義也。故明於你講學道之人。不可無此陰陽。此陰陽者乃還丹之妙用。 

黃婆者真義也。以真義會通陰陽。如提壺勸飲良美矣。真義屬土。土色黃。: 故喻之為婆。 西家女金也。故曰西家。東家郎木也。木旺於東。故曰東家。兩相當二八一斤之數也。 金非木之子不剋。木非金之子不生。

於陰陽造化。五行生剋之理也。修道者必以意會通。如媒之說合兩家。使金木歸於丹庭。金者魄也。木者魂也。聚此魂魄於一處。戀戀不捨。依依相偎。魂不離魄。魄不離魂。似夫妻一般。兩下相當。汞也是八兩。鉛也是八兩。交感是結丹之處。 是言魂魄相依。 

精氣若有所感。凝結其中。如懷胎也。十月者。十為足數。溫養者。火候也。此言精氣凝結。以火候練成丹。足乃圓滿之謂。工程圓滿。嬰兒降生。嬰兒是真氣所化之神也。此神從玄關出來。上朝金闕而為真人。豈不是神仙麼。丹陽說畢。孫不二大悟。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6.04.20~~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