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仙道氣功丹道法訣 (113)
- Oct 22 Thu 2015 22:46
氣功的實驗證明
- Oct 22 Thu 2015 22:39
丹道真正築基法
- Oct 20 Tue 2015 23:33
修煉需要實驗?
- Oct 20 Tue 2015 23:09
成就之關鍵是否契合大道
- Oct 20 Tue 2015 00:01
元神的修煉與提昇
- Sep 29 Tue 2015 00:33
潛能與靈修 (丹道修真)
- Sep 28 Mon 2015 00:10
丹道氣功~下篇
- Sep 27 Sun 2015 23:56
丹道氣功~上篇
- Sep 27 Sun 2015 23:47
德行.....是高維空間能量~~元神修煉的基礎
- Sep 10 Thu 2015 20:57
修行為何需要修真?~續前篇
修行為何需要修真~續前篇
自太古以降,修真漸由追求長生演變為冀望成仙飛昇,作為修真理論的典籍也逐漸由質樸而趨於玄幻。道教中,學道修行,求得真我,去偽存真為「修真」。修真者,借假修真也。
借此四大假合之肉身,修成吾金剛不壞之真身。古今天下,沒有不死的肉身,只有永恆的法身。所謂:本來真性號金丹,四大為爐煉作團。 肉體者,四大假合矣,雖曰父母恩賜,
然父精母血本為凡俗之物,數十年後焉能不壞?何為四大?地、水、風、火,是也。地構成骨胳肌肉和臟腑,水構成身中之血液,風構成呼吸系統,火則構成身中之恆常體溫。
修煉真界主要是以金丹大道之內丹學,即丹道為主流,講究修煉丹元,即培元固氣、氣足養神、神滿炁足、丹炁養成、培育丹元、百日築基、
聖胎已成、十月懷胎、溫火適中、炁凝成形、吾之真人已成矣(此乃修煉者所修煉出之分靈化身)而唯有修煉出真人以結合自我之元神,方能真正地脫離三界六道之輪迴。
你相信也好,不信也罷,甚至你會嗤之以鼻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每個人的屬性、根器、道根均不相同,不免強大家都能接受道家的丹道修煉觀念,若不接受也請尊重我們用心良苦地編寫文章,也正是所謂的《互相尊重》。
許多人均認為只要心中常存阿彌陀佛,或口中常唸阿彌陀佛至臨命終時,即能往生極樂世界,正所謂一念三千,你可以保證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之後,都不會再起心動念(動凡心)了嗎?
這正是道家為何會以丹道修煉,來作為解脫三界六道輪迴為修煉之主流,丹道主要的修煉法則即以《止念》為修煉起步的訓練,即時常訓練放空、調息、能量聚集以達到空性的境界(而這僅是丹道修煉的初步喔)。
老子道德經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丹道即三返二、二返一、一合於道。又因人精氣不足,又需補足精氣的練精化氣,使人從後天補虧達到先天,以便開始修煉。
其修煉次第分為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此即精氣神的返還過程。
綜觀修道歷史,上千年前自然衍生,修道源於對生命真理的渴望,是一種通過修正自己行為的方式,來達到提昇精神或神識力量的目的。
古代道家通過修道方式,追求長生不死與天地同在;佛家中,通過修道,實現了生脫死,斷除使眾生痛苦的輪迴,最終實現不生不死的涅盤境界,反璞歸真 。
修真,從字面解釋就是通過修行求得《真我》,修真就是通過對自身不斷的修行,找出自身的不足、與缺點、及不良習氣將其一一改進,讓自己更能完善與了解自己。這就是修真。
自己都還不能夠對自己了解透徹,連入聖道都還沒沾上邊,那麼談什麼成仙成佛呢?道在心中!佛在心中!自渡方能渡人,自覺才能覺他!
修真是什麼?是修「真元」,就是從出娘胎時所俱有的「元精」、「元氣」、「元神」三元,這三元之氣若是不經過修煉填補,慢慢就會消耗殆盡,正所謂「順生為鬼,逆剋為仙」。
所以「修真」是保留真元。你用什麼方法來保留呢?祇有靜坐修煉。我們在靜坐修煉的築基功夫。所謂煉「精」化氣,有人說,就是把這「凡精」化煉成氣,化氣之後這精就不會作怪,
不作怪,性欲便不會衝動。其實,這「精」指的是先天「元精」,在未生性慾未動凡心,一心清靜而修而煉,真火把後天「陰精」質料煆煉成氣;試問一動凡心陰精變成一堆廢料,如何修煉?
不分先天後天、元精陰精,只要達到極致,一經運化,自然成氣,亦即自身之真陰(真水)、純陽(真火),自己去栽接,不須假借身外之陰陽,自己的真水真火自己去調和。
因此你的功夫深了,到了本身的真陰純陽能自相調和,這時情欲就會減低,功夫是點點滴滴累積而成,不是自修自學即可成就,並無一步登天之理啊!
培元養丹,靈體淨化,在這些順逆養成中,不斷地修煉自我本身的身、心、靈,由個人的小周天,提昇到與宇宙的能量相結合,而能夠達到大周天的昇華境界;
關於靜坐守丹時需特別注意火候調節,如氣血偏上,則向下觀想。呼吸放慢順其自然,全身肌肉完全放鬆,靜心摒棄凝神觀照,直到精神與肉體感覺漸漸脫離時,才能進入狀況。
靜坐守丹的境界,以修心為基礎,以煉氣調息與靈氣強弱有著直接的關係,坐到最靜時,首先開通者為奇經八脈及十二經絡,但其開通先後並非一成不變、人人相同,開通全身經脈時,
必須丹田聚氣至某一程度,意念放鬆,靈氣乃自行順著針炙學上所繪畫之路線圖,一一遊走,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或直或橫,有如細微電流,繞行全身運轉。
『靜坐守丹』功夫到家時,身上好像會多出一個主宰,冥冥中有一股力量控制你的呼吸強弱、快慢,真氣凝聚後,自行在身上遊走其感覺較任督為弱,似有似無,
遊行於其他經脈,流佈全身外及於皮膚內達於臟腑,不可強用意帶,只有順其自然,若即若離,若引若隨、以此方法,方能打通全身之經脈。
乾坤就是天地象,坎離屬於水火中,
中宮本屬黃庭地,五行從此運行通,
三關九竅河車轉,奇經八脈以後通,
任督二脈屬奇經,陰陽蹻維亦屬奇,
直貫當然屬衝脈,環繞又屬帶脈中,
氣納丹田混煉精,神居泥丸氣養神。
※各家修法略有差異,僅供參考。
粉絲專頁發表時間~2015.06.08
- Sep 09 Wed 2015 15:44
道家的修煉~1-2
道家的修煉~1-2
做功的時間,應當如何選擇?
做功的時間,對於初學者來講,可以有所選擇,以便容易收到做功的效果。丹道認為子、午、卯、酉四正時,正是陰陽二炁相互消長的特別時機,因為子時純陰生陽,午時純陽生陰,
卯、酉二時陰陽相勝。此時做功,便於體察陰陽二炁的動靜,兼又多在工作之餘,也便於自我安排。如果針對專習丹功來講,當以子、丑、寅三個時辰為要,因為子時一陽初升,丑時二陽來臨,
寅時三陽開泰,皆為練炁之特殊時辰。故應於子時做功,以俟陽炁之來復,則效驗易得;丑時乃為二陽來臨,更能得炁;如果子、丑二時不能保證起來練功,寅時生出三陽,自身陽炁旺盛,
這時一般人都會醒來一次(即使不修道的人也有可能如此),就應當於寅時醒後即起,開始做功,以採取陽炁。否則此時醒而又臥,陽炁即散,不復為我所用,則修煉失去良好時機矣。
氣功的鍛煉有時間性之分。如果以一天十二時辰計,子時和午時一般是煉功的重要時辰。子時一陽生,午時一陰生。子時靜極復動,往往出現真氣萌生的現象,我們通常在子時打坐,
所期待者亦無非此珍貴效驗;在其他時間出現此現象則稱為「活子時」。人體內腦垂體指令腎上腺再刺激皮質激素(ACTH)的分泌是有一定的生理規律的。
新的一天再由零開始(晚上十二點子時)。從腦垂體腎上皮質激素分泌量的規律看,我們發現分泌低潮剛巧就在子午兩個時辰,子時為最低而等於零﹔午時為次低,相當於全日活動所提供精力的最少時候。
在這兩個時辰打坐,最容易達到大腦皮層既不興奮亦不抑制的潛藏狀態,這也是入定的境界。因為入定後神氣合一,隨著出現的是恍惚現象,就是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張力狀態;
既清醒而又不知不覺,迷矇之中又通體清明,舒適而愉悅。這個醒迷之間,知昧之間,就是隨著皮質激素分泌量最低的時候展現,跟著體內自動調節而新的變化出現,
腦垂體便分泌出ACTH,送上腎上腺,再刺激新組合的腺素分泌開來,形軀身體也隨之發生新的變現,所謂「交媾龍虎」及「黃芽初現」,都是通過這種新的變現締造出來的。
上述的造作和變現,即是氣功所產生對疾病的治療及防禦功能,這也就是為何子午時所煉的工夫,較之於其他時候具有特別效驗的主要原因。
但是對於丹道修煉來講,這僅僅只是一個側面,要知所有練功時辰的確定,都不是固定不變的,丹書云:“火候不用時,冬至不在子,
及其沐浴法,卯酉成虛比。”“不易”之外,尚有“變易”,更有“中易”之“活”時辰,並非死法不變的,應當注意體會之。
打坐之後,應當如何收功?
收功,在道家叫做“退符”。收功的方法很多,隨著師傳不一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坐完之後,須先將舌頭從上齶放下(因在做功時舌頂上齶),
再將掐訣之兩手分開(上坐之時的順序與此正好相反,即先掐訣而後舌頂上齶),而後慢慢將兩條腿向前伸平,雙手輕撫於兩膝之上,閉目存神,不加意念,道家又稱為“文火封固”。
如此靜養一會,使鼎內蓄養之炁,自動散佈全身,否則恐有積滯而成淤氣,則易傾漏,直至此炁運化到周身為止。此時但覺神清炁爽,渾身輕靈,即是炁佈滿全身之象,
訣曰:“退符至身輕”,是其候也。或者此時再做一遍自我按摩,亦利氣血之流通。如此“退符”之後,方可下地。有的練師在上坐、下坐之時,還傳有密咒,亦可見對於“退符”之慎重。
請問何種人可以練氣功?何種人可以做靜功?何類病症適用於靜功調養?
氣功和靜功二者,由於其練功內容和練功特點的不同,可以有所分別,以便同修們選擇練習,根據各人的實際情況,爭取獲得最佳功效。
一般來說,凡是能夠自我控制,對於自己的意念能夠把握,如果自己感到不對勁,就立刻停止不練,或者變換另外一種形式以應付之,像這種人可以做氣功,不會出現偏差。
若是心思死板而不靈巧,不善於自我控制,難以把握自己,等到身體發生特別的現象之時,又不知如何應付,練氣功一定要出毛病。對於道家靜功而言,就沒有什麼特別限制,無論性別男女、年齡老幼,身體強弱、
心思靈活或不靈活,都可以做。好動不好靜的人,不喜歡這種功夫,假若願意試一試,也能做出相當的效驗來,但是比較那些性格沉穩的人,見效要慢一些。至於何類病症適用於靜功調養,凡是一切本元虧損的病症,
如頭暈、腦脹、眼花、耳鳴、心跳、膽怯、失眠、多夢、煩躁、驚悸、易怒、易悲、多憂、多慮、情緒紛亂、遇事健忘、頭重腳輕、肌肉削瘦、少食乏力、營養不良、消化不佳、工作不耐疲勞、生活沒有興趣等等,這些症狀,服藥難以見效,
檢查身體又難以查出病在何處,唯一的辦法,只有實行靜功修煉,可望痊癒。當然這僅僅是針對靜功調養特別有效的數種病症而言。若從道家修煉的角度上說,靜功對於深化生命所起的作用遠大於此。
做到入靜的境界,對於身體有什麼好處?
人體內部原有天然抗病的本能,但是由於身體衰弱或者遇到其他障礙,致使抗病的本能(自我免疫系統)難以發揮出來,因而難以抵禦疾病和衰老的侵入。靜功的作用,就是通過入靜的手段,
使人體除去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負擔,消除身心上的障礙,恢復人體之本能,使得人體進入自我調節狀態,逐步培蓄人體內部的能量,把原有的潛能發揮出來,以增長自身的抗病能力,
不光可以治癒疾病,並且可以達到自我更新、延緩衰老的積極狀態,恢復對於人生的信心,永遠保持青春活力。再者,人們日常生活之中,無論物質享受如何充足,平時缺少的就是一個“靜”字。
晝夜二十四個小時之中,身體雖然能夠休息,思想上卻從來難得片刻清靜。不但醒著的時候腦筋運用不停,就是睡著了也會做夢,而且睡夢裡面所感覺疲勞的程度,和醒來之時所感覺的沒有什麼兩樣。
這樣積年累月下去,精神消耗越來越多,各種疾病乘虛而入,人體逐漸進入衰老狀態。對於一般身體健康的人來說,每天忙裡偷閒做兩次靜功,如果能夠持之以恆,不但可以預防疾病,
而且能夠延長壽命,這種長壽是必然的、健康的、積極的生命果實,每個有心修煉的人都有資格享受。
靜坐時間越長越好嗎?
針對初學而言,假如沒有一定的做功時間作為保障,則難以收到靜坐的功效,但也不是時間越長越好。任何東西,超過一定的限度,都容易走向反面,古人云“久坐傷筋”是也。
妙德在深入道學、修煉之時,每天打坐至少保持在兩個小時以上,(但是在閉關時就以~五個小時為基準),這也是在專事修煉的條件而言,平常的人恐難取法。一般來說,鍛練靜坐,開始應當有一定的時間,充分作為保障,
每天可以保持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或者有可能的情況下再多一點。等到具備一定功底之後,也就可以靈活一些,可長可短,均能收效。但也不是說就可以偷懶怠惰,而致荒疏,則無以建功。
當然靜功進入高深層次之後,則時時在在不必刻意去坐,但又無處無時不在靜坐之中,自無時間限制矣。
有的功法要求放鬆身體某一部位,對嗎?
丹道修煉,要求全身放鬆,一鬆而無有不鬆。如果著意放鬆身體某一部位,容易造成其他部位的不平衡,反而破壞全身之整體放鬆。
整體不鬆,則氣血必有停滯之處,雍塞成患,容易發生問題。只有做到全身放鬆,方可處處皆鬆,氣血流行全身,而無絲毫阻滯之患,恢復人身自我調節之天然本能。
如此氣血周流,無時或滯,日日積累,自可堅固形體,保健延年。進一步還可以和合精炁神,達到更高層次的修為。
- Sep 09 Wed 2015 14:50
道家的修煉~1-1
道家的修煉~1-1
修煉強調修德,正認為“無德不養道”,修煉和修德有何關係?
傳統道家學說認為,人的先天真性,本與太虛同體,清淨無染,真空圓滿。投胎下生之後,產生種種後天妄心,如雲遮月,蒙蔽真性,造成修道障礙,念想難除,妨害道行。
修德的目的,從靜修的角度來講,是要培養個人謙虛、柔和、無我、不爭的坦蕩胸懷,淨化心靈,去妄歸真,再來下功夫修煉,則入靜易而進功深,所謂:“德正則心安,心安則炁順。
”相反,若無修德之氣質,則心地不清,靈性不純,如此心意去做修煉功夫,無異沙地造廈。所以修煉強調修德,乃與個人的修功息息相關,有德就有道,無德即失道,
道以德為基,德高道更高。從社會意義上來說,提倡修德,使人與人之間形成團結、互助、真誠、和睦的關係,有益於社會風氣的好轉,和生活環境的安定。道家修德,進一步還要求推誠萬物,“昆蟲草木猶不可傷”,
提倡以好生之德,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因此道家修煉所提倡的修德,並不局限於狹隘的個人修煉,這種廣義的道德觀,體現了真實的道德價值,既有社會價值,又有個人價值,
個人修德有益於社會,利濟他人就是昇華自己。《老子》云:“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出世的修真之學,與入世的為人之道,“獨善其身”與“兼善天下”,
二者並不抵觸,而是互補協調的統一。明白了修德,大道就在眼前,人人可為,所謂“百姓日用而不知”。
道家修煉,為何從靜功入手?
道家修煉,貴乎煉炁。(“炁”的讀音與“氣”相同,專指先天之氣,用來區別後天呼吸之氣。)《黃帝內經素問》曰:“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
熱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種種氣的變化,可謂詳明,但是這裡所講的“氣”,均屬後天情志所生之氣。獨有一句,醫家不知,而為道家所秘,
這就是---“靜則炁生”,這個“炁”,乃是道家修煉所用的先天之炁。短短四個字,高度概括了道家修煉的基本原理。蓋種種內情外感,傷人內炁,道家寡欲,而抱神守靜。
靜則內炁得養,生機蘊藏,自會再生真炁,而為丹本。真炁發生,自有景象,須親身體驗,非字面可得。再者,修真過程之中,一切炁的變化,都要求對境無心靜觀其變,不假人為方合天道。
倘無持靜之訓練,夾雜後天念想,謂之練意不淨,功夫難以達到高層次。因此道家修煉,須以靜功入手。
道家修煉,是否就應當盤膝打坐?
道家修煉,非必盤坐。因為這是內在的功夫,並不取決於外在的形式。曾見有人盤坐一生,自我標榜道行不淺,結果仍然不免老病而死,皆因不悟內在丹訣之故。
徒然追求外表形式,等於猴子撈月,執形而求,離道千里。道家修煉,不拘外形,行、立、坐、臥均可,而以四大威儀較為常見。丹經云:“行則措足於坦途,住則凝神於太虛,
坐則抱臍下之珠,臥則調丹田之息。”行⋯可緩步徐行,措足坦途,神態自若,安然行炁。立⋯自然站立,腳同肩寬,雙膝微屈,雙手自然下垂,放於體側,或雙手相疊,放於丹田。
坐⋯可以盤坐,盤坐較為穩固;亦可兩腿放下,正襟端坐於椅子上,雙手相疊(或掐訣),放於丹田,或手撫兩膝亦可。臥⋯可以平躺,先轉動頭部,使脊椎正直,手心向上,
置於體側,或雙手相疊,置於丹田,或者側身臥最佳,一手置於頭側或枕肱,另外一手放於丹田。以上各種姿勢,皆須注意頭脊正直,自然安適,以利氣血流通和放鬆入靜。
試觀華山“睡仙”陳摶老祖,壽享一百一十八歲高齡,終生以睡功作為修煉手段,至今華山希夷洞內,猶存其臥功睡像。則可證明,道家修煉之成就,並不取決於一定盤腿打坐。
舌頂上齶的位置在何處?其作用何在?
舌頂上齶,是煉炁的起碼常識,但其原理,無人深究。人之上齶部位,有兩個小窩,伸進手指可以摸到,道家稱為“天池”,此非針灸之穴位,乃屬修煉之關竅。
其竅上通泥丸,泥丸即是大腦,為神炁會聚之所,其竅不閉,則漏神漏炁,修煉家言“口開神炁散”,即是此義。故須舌尖反卷,上封此竅,抿口合齒,保養神炁。
神炁相抱,則津液易滋,隨口咽下,灌溉五臟,如同嬰兒哺乳之狀。另外,舌頂上齶,還有接通任督二脈的作用,丹道術語稱為“上鵲橋”。
還丹之時,大丹亦從此竅降下,倘不接通,則易外漏鼻竅而走失,謂之“玉柱雙垂”,毀人性命,不可不慎。
坐功的朝向,以何方為宜?
方向問題,本與做功關係不大。丹道所練者混元之炁,純陽之體,超越有形之上,本無方向之可言。丹經云:“震兌非東西,坎離不南北。”若對初學而言,為了容易入門,
可以有所分別。坐功的方向,一般朝向東方,因為東方是太陽升起的方向,面向東方,以利採取生炁。其他如春季向東,以養肝臟,有肝病者可以依之;夏季向南,以利養心,
有心病者可以依之;秋季向西,以利養肺,有肺病者可以依之;冬季向北,以利養腎,有腎病者可以依之。以及亥子二時面向北方,寅卯二時面向東方,巳午二時面向南方,
申酉二時面向西方,辰時面向東南方,戌時面向西北方,丑時面向東北方,未時面向西南方,皆為合法(以上時辰僅供參考,亦可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向即可)。
- Sep 09 Wed 2015 01:30
道家的修煉1-1
道家的修煉~1-1
修煉強調修德,認為“無德不養道”,修煉和修德有何關係?
傳統道家學說認為,人的先天真性,本與太虛同體,清淨無染,真空圓滿。投胎下生之後,產生種種後天妄心,如雲遮月,蒙蔽真性,造成修道障礙,念想難除,妨害道行。
修德的目的,從靜修的角度來講,是要培養個人謙虛、柔和、無我、不爭的坦蕩胸懷,淨化心靈,去妄歸真,再來下功夫修煉,則入靜易而進功深,所謂:“德正則心安,心安則炁順。
”相反,若無修德之氣質,則心地不清,靈性不純,如此心意去做修煉功夫,無異沙地造廈。所以修煉強調修德,乃與個人的修功息息相關,有德就有道,無德即失道,
道以德為基,德高道更高。從社會意義上來說,提倡修德,使人與人之間形成團結、互助、真誠、和睦的關係,有益於社會風氣的好轉,和生活環境的安定。道家修德,進一步還要求推誠萬物,“昆蟲草木猶不可傷”,
提倡以好生之德,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因此道家修煉所提倡的修德,並不局限於狹隘的個人修煉,這種廣義的道德觀,體現了真實的道德價值,既有社會價值,又有個人價值,
個人修德有益於社會,利濟他人就是昇華自己。《老子》云:“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出世的修真之學,與入世的為人之道,“獨善其身”與“兼善天下”,
二者並不抵觸,而是互補協調的統一。明白了修德,大道就在眼前,人人可為,所謂“百姓日用而不知”。
道家修煉,為何從靜功入手?
道家修煉,貴乎煉炁。(“炁”的讀音與“氣”相同,專指先天之氣,用來區別後天呼吸之氣。)《黃帝內經素問》曰:“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
熱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種種氣的變化,可謂詳明,但是這裡所講的“氣”,均屬後天情志所生之氣。獨有一句,醫家不知,而為道家所秘,
這就是---“靜則炁生”,這個“炁”,乃是道家修煉所用的先天之炁。短短四個字,高度概括了道家修煉的基本原理。蓋種種內情外感,傷人內炁,道家寡欲,而抱神守靜。
靜則內炁得養,生機蘊藏,自會再生真炁,而為丹本。真炁發生,自有景象,須親身體驗,非字面可得。再者,修真過程之中,一切炁的變化,都要求對境無心靜觀其變,不假人為方合天道。
倘無持靜之訓練,夾雜後天念想,謂之練意不淨,功夫難以達到高層次。因此道家修煉,須以靜功入手。
道家修煉,是否就應當盤膝打坐?
道家修煉,非必盤坐。因為這是內在的功夫,並不取決於外在的形式。曾見有人盤坐一生,自我標榜道行不淺,結果仍然不免老病而死,皆因不悟內在丹訣之故。
徒然追求外表形式,等於猴子撈月,執形而求,離道千里。道家修煉,不拘外形,行、立、坐、臥均可,而以四大威儀較為常見。丹經云:“行則措足於坦途,住則凝神於太虛,
坐則抱臍下之珠,臥則調丹田之息。”行⋯可緩步徐行,措足坦途,神態自若,安然行炁。立⋯自然站立,腳同肩寬,雙膝微屈,雙手自然下垂,放於體側,或雙手相疊,放於丹田。
坐⋯可以盤坐,盤坐較為穩固;亦可兩腿放下,正襟端坐於椅子上,雙手相疊(或掐訣),放於丹田,或手撫兩膝亦可。臥⋯可以平躺,先轉動頭部,使脊椎正直,手心向上,
置於體側,或雙手相疊,置於丹田,或者側身臥最佳,一手置於頭側或枕肱,另外一手放於丹田。以上各種姿勢,皆須注意頭脊正直,自然安適,以利氣血流通和放鬆入靜。
試觀華山“睡仙”陳摶老祖,壽享一百一十八歲高齡,終生以睡功作為修煉手段,至今華山希夷洞內,猶存其臥功睡像。則可證明,道家修煉之成就,並不取決於一定盤腿打坐。
舌頂上齶的位置在何處?其作用何在?
舌頂上齶,是煉炁的起碼常識,但其原理,無人深究。人之上齶部位,有兩個小窩,伸進手指可以摸到,道家稱為“天池”,此非針灸之穴位,乃屬修煉之關竅。
其竅上通泥丸,泥丸即是大腦,為神炁會聚之所,其竅不閉,則漏神漏炁,修煉家言“口開神炁散”,即是此義。故須舌尖反卷,上封此竅,抿口合齒,保養神炁。
神炁相抱,則津液易滋,隨口咽下,灌溉五臟,如同嬰兒哺乳之狀。另外,舌頂上齶,還有接通任督二脈的作用,丹道術語稱為“上鵲橋”。
還丹之時,大丹亦從此竅降下,倘不接通,則易外漏鼻竅而走失,謂之“玉柱雙垂”,毀人性命,不可不慎。
坐功的朝向,以何方為宜?
方向問題,本與做功關係不大。丹道所練者混元之炁,純陽之體,超越有形之上,本無方向之可言。丹經云:“震兌非東西,坎離不南北。”若對初學而言,為了容易入門,
可以有所分別。坐功的方向,一般朝向東方,因為東方是太陽升起的方向,面向東方,以利採取生炁。其他如春季向東,以養肝臟,有肝病者可以依之;夏季向南,以利養心,
有心病者可以依之;秋季向西,以利養肺,有肺病者可以依之;冬季向北,以利養腎,有腎病者可以依之。以及亥子二時面向北方,寅卯二時面向東方,巳午二時面向南方,
申酉二時面向西方,辰時面向東南方,戌時面向西北方,丑時面向東北方,未時面向西南方,皆為合法(以上時辰僅供參考,亦可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