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煉氣之秘訣⋯上篇
純陽祖師降示偈語云:「棄濁就清塵不污,返老還童真功夫,鉛汞煉就水火齊,無師自通世間無,聞道得一覓真子,上合天理莫馬虎,求修雖易成則少,虔明專一返極無」。
這是一首點撥世人修行悟道之偈語,雖然寥寥數語,但是已經暗示很清楚了,偈語中提到「返老還童真功夫」這一句話就與修行有著密切的關連,一般人對於「返老還童」~
這一句成語大部份的人都會誤以為,是在指肉身由老變成年輕之現象,尤其在《辭海》中對「返老還童」這一句成語的解釋為「形容身體健壯,性情天真的老人」。
更有人提問說:這一句成語到底應該是「返老還童」才對,還是「還老返童」才是正確的?因為他認為我們世人鍛鍊身體的目的,為什麼要讓自己「返老」呢?
「返」這一個字不是指返回嗎?而「返老」的結果不是越來就越老了嗎?
其實古時候的「返」與「反」兩字是通用的,因此「返老」就是指「反老」的意思,而「返老還童」這一句成語一般而言是指「肉身」與「靈體」兩種由老年返回青春的現象之意。
但是肉身由老返回青春,只是一種外在所見到的現象,因此通常都是在指老年人的形體年輕化,或是他們的行為、觀念與活潑有朝氣的年輕人非常相似,從外表看起來一點都不像是一個老人家應該有的行徑。
但是目前我們要談的「返老還童」這四個字不是指肉身的年輕化,而是指靈體由後天修返先天或是由凡人修成《仙人》之過程,因此這個「老」字不是指肉身之表相,而是在隱喻~
靈體輪迴凡塵所沾染濁氣與罣礙之多寡,或是靈體輪迴凡塵時間之久遠而言,而「童」字則是指天賦予我們世人最初之「本性」、「天心」、「道心」或「自我本來之面貌」也。
《天之三寶:日、月、星》,《人之三寶:精、氣、神》,精、氣、神是如何而來的呢?先天靈於投胎轉世進入肉體之後,其元精、元氣、元神馬上轉化成為後天之精、氣、神。
那麼元精、元炁、元神又是如何而來的呢?元精、元炁與元神就是由上天所~賦予人之本性而來的,而這個本性之中最初已含著「元陰之炁」、「元陽之炁」與「陰陽混沌之炁」等三個部份。
「元」字是指最初、第一或起頭的意思,而「炁」則是指那些宇宙本體之非物質炁體,也就是目前科學家所說的「上帝粒子」,這些「上帝粒子」即是萬物組成之源頭。
因此「元陰之炁」就是道家所說的「元精」,「元陽之炁」就是道家所說的「元神」,而「陰陽混沌之炁」就是道家所說的「元炁」。
「元陰之炁」即是指我們世人最初本性中,尚未被濁氣污染的「純陰之炁」,而「元陽之炁」即是指我們世人最初本性中,尚未被濁氣污染的「純陽之炁」,而「陰陽混沌之炁」~
則是指純陰與純陽兩炁之間所交融在一起的混沌之炁,爾後每一個世人肉身中所存在的「精」、「氣」、「神」即是由上述那三種元始炁體所轉化而來。
元神藏於人之「玄關」,元炁藏於人之「元關、下丹田」,元精藏於人之「精關」,因此人體內之「三清」指的就是純陽之炁的「性清」,純陰之炁的「意清」與混沌之炁的「心清」;
如果世人目前的精、氣、神能修回到原來未污染前的元精、元炁與元神之最初狀態,那就是道家所說的「三花聚頂」。
三花聚頂:
人花--煉精化氣,人本由媾精而化生,故精為輪迴種子,修道者心必空於下焦,戒去淫慾,精不妄洩,則精滿不思淫,鉛花生矣。
在精足不思淫,精結化氣的階段:靜坐的成就當達到了奇經八脈通暢之後,到達忘去身體的感覺,到此,忽然會進入幾乎完全忘我的境界,周身如嬰兒似的柔和輕軟、非常安適妥貼、
若存若亡、身如淨瓶:頭腦的感覺尚存,在靜定的狀態下,目光返照,頭頂“泥丸宮”“百匯穴”部分,感覺如天窗的開啟,如陽光的透射,豁然開朗、無比清涼之感,猶如乘虛~
而下的一股清虛之氣,下降而遍灑及於全身。(道家丹經所謂的“醍醐灌頂”境界)⋯鉛花現(亦稱為人花、是煉精化氣的成就相)。
不過,到此程度,最怕的是學理不明,觀念不清,內心如果存有絲毫的幻想,或潛意識中存有強烈的宗教意識,可能便會心神出竅;
如果再配合其他的幻覺;便有許多類似神秘性的景象出現了。對此種種境象,必須要一一掃除,不落筌蹄才為究竟。
地花--煉氣化神,人之生存賴以氣,心必空於中焦,無驚無恐,無忿無怨,則氣平順,道路暢通,中氣足而不思食,銀花生矣。
在煉氣化神的階段:中氣足、不思食物;積善的修養功行(捨己為人,積功德),正知正覺的智慧開發,進一步需凝神聚氣,到達有無隨心、大小隨意、出入自由的另一自我。
天花--煉神還虛,精氣雖足,無神者,則其體無光,其人無命,故神為主宰,今心空其上焦,不執不著,神滿不思眠,常清常醒,則脫殼還虛,歸入虛空境界,則金花生矣。
在煉神還虛的階段:內丹定追求的無遮無礙、萬象通明、與天地合一,與宇宙同體的還虛理想境界。 此時,唯一還有感覺的便是頭腦的反應。
再漸漸的靜定下去,眼前的目光便有返照的現象。⋯金花現(亦稱為天花、是煉神還虛的成就相)。
五氣朝元
心藏神,後天為識神,先天為禮,空於哀,則神定,南方赤帝之火氣 朝元。
肝藏魂,後天為遊魂,先天為仁,空於喜,則魂定,東方青帝之木氣朝元。
脾藏意,後天為妄意,先天為信,空於慾,則意定,中央黃帝之土氣朝元。
肺藏魄,後天為鬼魄,先天為義,空於怒,則魄定,西方白帝之金氣朝元。
腎藏精,後天為濁精,先天為智,空於樂,則精定,北方黑帝之水氣朝元。
五氣朝元之景象
由於以上所講“三花聚頂”景象的呈現,或者在同一時間,或在稍息之後,忽然感覺呼吸之氣自然地完全停止,周身綿軟,不藉後天的呼吸而溫暖怡適,平時所謂的內呼吸~
(丹田的呼吸這時也自然的停止了)。只是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偶然的需要極其輕微的呼吸一次。此時有如在風和日麗的景象中,微風不動,水波不興,身心內外,天地人物,
無一而非安於“中和”的本位,更不知道有我身的存在或無我身的存在,這些平時的感覺和思想,統統都自然地去得無影無蹤了。
靜坐或修道的實際工夫,如果真能做到如上所講“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的情況。那麽,煉精化氣(人花、鉛花現)的基礎工作,可以說是告一段落;不過,這種基礎,可不能偶一而止的,
必須要“持盈保泰”,恆常如此,而且可以自由作主的要如此便如此才算數。倘使在靜坐的過程中,偶然有過一次類似經驗、瞎貓碰到死耗子、一見永不再見,那就不足為是。
但從此要進到“煉氣化神”的境界,就必須再和“道”的觀念結合,並非只屬於靜坐功夫的範圍了。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5.08.3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