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jpg

《道聖門》文章主題: Re: 識神元神人格分裂~下篇

不二:好像有點談遠了, 其實此主題的問題是在:有人把 識神/元神 落實了, 尤其落在 神 這個字上, 以致於產生問元神的觀念(類似一般的問神.求神), 既然 識神/元神一說,容易產生上述問題, 那為什麼不改個說法呢!! 畢竟這只是個名相/比喻… 

提個點: 識 既然是六根外染而來, 再怎麼--日積月累,根深蒂固,緊緊的附在一起-----那還是外附, 而不是 本為一體, 就因為是外附才能損,,, 從道的角度來看, 六根既不實, 那識怎會實!!  識若落實, 就會不期然想去: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子理師兄:元神只是其中一個名稱,元神也可說是智慧,舍利,無極,天理,先天炁,.....種種名稱不一而足,而會有種種稱名,也不外乎是在引導不同根性的眾生!!之所以會以"神"名之,是取其變化莫測之意,另人中自有一主宰,所以稱為"神"!!然其本還是"一",若是說這個"一"又有多少人會心領"神"會呢? 

既為人即有聖賢,愚智,不肖等區別,古之大德,慈悲為懷,針對不同根性的眾生而提出不同的說法,上等根器之人,聞法即知要如何去做,中等之人則以因果來引導,從中說明人生的挫折往往皆緣於因果,進而能知警惕,下等根器之人,就只要跟他說多做功德即能往生極樂就可以了!! 

人生在世,不管有沒有修道,都先將自己做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人生過程的種種,您說是"識"呢?還是"實"呢?還是虛幻呢? 上一篇請教您有關於孔子的看法,離此題並不會太遠,其中都是在說明修道過程中當遇到種種現象時,所應抱持的態度!!

修道,主要在於開啟自己的智慧,讓自己的生活圓滿,而這智慧的擷取過程,歷歷都紀錄在於各家經書當中,如不能了解經書精髓,到最後還是人書兩殊,湊不在一起!!了解了經書所說的,下一步就是要將 從經書中所體會到的,應用在自己的生活當中,所以古代所遺留下來的經典,不是拿來當做記誦的教科書,而是一部可以用來實證的社會科學!!

不二:上述說法和我所提 --- 那為什麼不改個說法呢!! 畢竟這只是個名相/比喻…不是一樣嗎 ?? 

子理師兄:上一篇請教您有關於孔子的看法,離此題並不會太遠,其中都是在說明修道過程中當遇到種種現象時,所應抱持的態度---- !!,

不二:這我倒是真的不瞭解, 還望不吝解說!!

子理師兄:其實孔子也是修道有成,不然不會說"吾道一以貫之"!!所以論語一書,是眾弟子將修道的語錄與應對編輯而成!!也是一部孔子修道心得的紀錄本!! 
孔子說過的"敬鬼神而遠之",說的是不要刻意去求鬼神,

就好像現今有些修道者認為修道就是要求感應,或是希望神佛來教自己,這些都是外求,到最後會很慘的!!另外說到,子不語怪力亂神,因為修道所修者是自己習性,完全是從自己的心性上打掃,一點沒有奇怪或是神怪,

慧命經上說到,所謂的神通,都是在修道過程中所伴隨的附屬品,因為習性漸漸減少,自然元神就會主事,而展現智慧,一切自自然然,如天之四季,順時而進!! 以上這些都在說明孔子對於修道所抱持的心態,另外論語除了說到孔子的性學外,還有命學,這一點就麻煩道兄自己去體會了!!

不二:非常好的說法, 不過感覺子理同修的說法, 在貴門並不是一普遍性的觀點,

子理師兄:道為一,從一中依人的心性而有不同的變化,現在道門中,大家都朝著這方向去走,各位師兄姊也認知道修行就是修自己的習性,其中有證有驗,驗證就是從心而出,回歸自己的生活!! 

從自己的經驗中,可以看出各位師兄姊的進境與考驗,然而這些都是自己的心性的反應,所以回歸於自己的習性,了解自己的習性,進而藉由功德與練功來化去自己的習性!!經書中說的修煉,其中"煉"字取火旁,就是惟有火能消熔習性!! 

不二:其實 道貴自信, 心貴無忌,, 一語怪力亂神, 心礙心忌就來了.....

子理師兄:這自信從何來?自信來自於自己的魂魄相依,而所依者,神跟氣也!!魂之主宰神也,魄之主宰氣也,所以魂魄相依,就是神氣相依,神得氣而寧,則自身有主,從此自信生焉!! 心中無所思,浩然之氣生焉,團團一聚於身中,和樂融融,如此為舍利之本,舍利為道胎之本!!

粉絲專頁發表時間~~2015.10.18~~

arrow
arrow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