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靈修修靈禪修修行 (23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image.jpeg

如何超越與提昇                         

以前從傳統的道教去觀察 , 過往神佛與人溝通的橋樑 , 乩童是擔任重要的角色。可是乩童的降駕辦事 , 無論在形象、素質、形式上 ,

總讓一般社會大眾較無法接受與無法認同 , 認為那是低俗、迂腐、迷信的宗教行為 ,『佛教』給一般人就沒這般的印象。

其實宗教並沒有低俗不低俗的問題 , 只是外在表現的形式各有不同罷!

自從民國七十三年開始上蒼為了改變乩童降駕的模式 , 將「乩童」起駕的模式做某些變通與修正 , 重新輸入另一種新的溝通模式 , 逐漸轉變為~

靈乩降駕以唱歌吟詩、以靈文、無形文、靈語、天語、及豐富的肢體語言來作為《神佛》與人溝通的方式 , 這些人被為稱為『靈乩』或被稱『跑靈山』的人。    

那麼如何才能從靈乩轉型進昇為「聖乩、明乩」 ?這個問題就必須要從當初進入「靈乩」的這個領域來說起 , 身為一個靈乩時間太久了 , 

會形成一種慣性⋯即無法跳脫靈乩的框框裡 , 習氣已經養成很難接受新的修行觀 , 我們接觸到太多靈乩界的朋友 , 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

他們習慣憑著感覺在做事(無形事) , 因為靈駕非常敏銳、靈活度也夠 , 所到之處若是已在操辦法會 , 肯定二話不說、一接到磁場馬上~

啟動靈駕演化ㄧ番 , 雖說世間法沒有絕對的對錯問題 , 僅有需不需要做的原則問題。為何會有此一說呢?他們已經訓練成完全由靈駕在主導做無形事 , 而人們則變成了執行的工具。

長此以往下來已經深深地 , 把自己定位在靈乩的位階上 , 未曾想過還需要再往上提昇!修道修行的次第提昇 , 是身為一個靈子、修子所應該有的認知。

有些靈乩自視非常高 , 常把自己後面的母娘、主神、仙師當成是自己的本尊 , 覺得自己已經那麼厲害、什麼都會了 , 為何還需要修行呢?

一直把做無形事《法會》、普渡萬靈、朝聖,當做是在修行、當做是在收圓了 , 殊不知這僅是行的階段 , 並沒有真正地進入學修的階段;

何謂學修?我們靈性要提昇必須藉由⋯熟讀已證道仙佛的經典、善書、善知識來作為我們修行的導航《依法不依人》 , 但是也需要配合每天定時的靜坐、禪定 , 才能藉由宇宙能量來幫助身、心、靈的淨化、進化與提昇。

靈性、靈格的提昇更是少不了需配合外功內果才能達到超越與真正的提昇;但若是遇到瓶頸時還是需要明師點破玄機 , 才能開悟、淺悟、漸悟、

頓悟 , 照見一切五蘊皆空 , 而達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之境。正所謂⋯《師父引進門 , 修行在個人》 , 與《迷時師渡 , 悟時自渡》 ,

所以當我們修行到一個關卡、ㄧ個迷點之時 , 若是有幸遇到有緣的明師為其化解難關、點破玄機、排憂解難之後 , 就算我們已經提昇、

甚至超越當初幫助過我們的前賢、老師、師兄師姐 , 千萬要記住一件事情 , 要時時存著感恩的心 , 感恩他們當初的幫忙與提攜 , 若是沒有遇到他們 , 此時的我們可能還在苦海裡煎熬呢!

而且 , 這跟修行的次第進階有著很大的關聯性 , 若是我們在學修的過程中 , 能夠時時反觀自省 , 能夠抱著感恩的心 ,能夠對自己過去的種種一切來做懺悔、反省並改過遷善 , 那對修行的次第提昇 , 將有非常大的助益。

須知反省是成功的加速器 , 修道修行者經常性地自我反省 , 可以去除心中的雜念 , 可以理性地認識自己 , 對事物有清晰的判斷;也可以提醒自己改正過失,只有真正的認識自己並付出相應的行動 , 多一點自我反省的精神,才能不斷地完善自我!          

若是能做到以上的三項重點 , 也可以肯定的跟你說:恭喜你 , 你已經跨越過靈乩的階段 , 已經準備好要進入聖乩的修行領域了。靈乩者的心中基本上大都意識到⋯靈乩要進化成為聖乩 , 但聖乩是什麼?

聖乩簡單解釋︰『即沒有外在肢體語言顯現的神佛代言人』。
靈乩要透過許多的心性、願力、決心、智慧的考驗 , 方能蛻變成為聖乩。

靈乩的蛻變⋯簡說為「聖化」:即靈乩種種的行為與表現 , 能真正成為社會大眾的標竿與楷模 , 達到如此之境方可言之聖化 , 不是嘴巴說說即已聖化。

以目前的情態來說:『能從靈乩蛻變到聖乩階段的人並不多』 , 何以如此斷言?一者是靈乩本身已陷入靈活神通之境 , 而不知提昇亦不知進化。

一者是善道引導人的老師 , 不知怎樣將後學聖化。或許有人認為今後不再唱歌吟詩 , 不再比手劃腳 ,則可跳昇為聖乩了!

其實重點不在於此 , 聖乩聖化的重點在於心性的種種考驗與磨練 , 若沒有經過授權的明師次第引導 , 真是很難超越《道劫並降》的智慧考關 ,

得一步一腳印自我不斷提昇(提昇方式前段已提及) , 那外在的各種肢體、語言、動作自然消失於無形中 , 此時靈力能力就不一樣了!

聖乩從外表去觀察與常人無異 , 所言也是平常語言 , 只是差別在行事作風會偏向於《要言不煩 , 言訥行敏 , 慎言謹行 , 一言一重 , 多言無用 》 , 讓人不再感覺奇異怪哉!

妙德語錄:
道法玄妙性理參 , 論道參法悟覺禪 ,
源泉滋潤心靈臺 , 靈真悟明見性開 ,
法法相應映心栽 , 直指明心應世台 ,
紫光普照虛空處 , 法界十方遍灑淋 ,
祥光法性頓悟該 , 弘道耀昇步源臺。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5.05.06~~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eg

該如何修行?⋯中篇                                  

到底要如何修行才是正確的方向呢?其實真經是沒有「文字相」的,而真理也是沒有「語言相」!為什麼呢?因為道是「活用的」哲理,

而各宗教法門那些文字經是「原則性」的觀點《不是規則性》,所以無法適用於每一個人,宇宙間的萬事與萬物本來皆是「負陰抱陽」,

而中間的那一處最圓滿的平衡點才是「道的精髓」,所謂中間的那一處最圓滿的「平衡點」不是指從正中間切下去對分一半的那一點,而是讓所有人都感到圓滿的那一點或是那一種感覺。
    
舉個例來說吧,每一個家庭在某一特定的時機都會遇到「分財產」的問題,但同樣是在分財產,有的兄弟姐妹會到法院去對簿公堂,有的會發生暴力衝突,殺的你死我活,

有的則會怨恨難消久久不能釋懷,但是有的家庭卻能夠分的皆大歡喜沒有任何一絲一毫的紛爭,其道理何在呢?因為如何分財產是「道的哲理」而不是「法律問題」或「兄弟情誼」所能解決的。

每一個家庭之子女對這個家庭所作出來的貢獻不一樣,對這個家庭所傷害的程度亦不同,同樣的道理,父母對每一個子女之感情與喜愛程度也有差異,

而子女本身之經濟狀況也是有所差別,如果再加上每一個人的貪念、修為、個性、觀點、宗教信仰與未來規劃等因素,那麼如何將財產分的很圓滿就是一門大學問了。
    
如果以 有幾個子女劃分成幾等份去抽籤,平均分配財產,則在子女都能看開不計較的情形之下這是可行的,但如果遇到會計較的人那就不可行了,

因為房地產的位置、大小、價值、發展潛力…等等因素都會形成爭執的焦點,所以任何家庭要如何分財產所採取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

但是不管怎麼分「結果圓滿」卻是每一個家庭共同追求的目標,因此那一處分得最圓滿的平衡點就是。 「道的哲理」,也是每一個人都要去學習與體悟的精髓所在。
    
修行亦是如此,每一個人前世與今生之因果、悟性、道根、積德、造孽、觀念、執著點、興趣、因緣…等等因素都不一樣,

但是要證道 、悟道、成聖、成仙、成佛以使自己的靈體脫殼飛昇,永遠脫離苦海的目標卻是一致的,那麼每一種宗教的經典教義內容對該宗教的信徒而言卻都是一樣的!

宗教法門如同一所醫院,法師如同醫生一樣各有自己的專精,各有自己所學的科系,信徒如同病患一樣各有自己不同的身體狀況與病情,

而宗教的經典、教義內容就如同那些治病的~各種不同藥效的藥方一樣,如果醫生用對了藥方,那麼就能治好病患的病,但是如果用錯了藥,則不但無法醫治該病患的病,說不定還會讓這一個病患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呢?
    
因此同一個醫生開了同一種治肚子痛的藥方出來,這種治肚子痛的藥方真的能治好所有肚子痛的病患嗎?當然不可能,因為「肚子痛」只是一種表相,

它可能是胃痛、直腸痛、腹膜炎、十二指腸炎、盲腸炎、食物中毒、胰臟炎…等等疾病之徵兆,所以醫生若初步斷定肚子痛是因為胃部所引起,

這些說法其實都只能當做參考而已,病患千萬不能信以為真,還是要將自己身體內真正的問題都檢查出來才能對症下藥,否則若亂服藥或是服錯藥那是會鬧出人命的。
    
修行亦是如此,一個傳教者在佛堂或電視的宗教頻道上針對某一部經的經文內容在講經說法,佛堂裡面或是電視機前那些不同道根與悟性的聽眾們所聽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有的人可能如同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一樣聽了之後突然開悟,有的人可能會如神秀等一千多位僧侶一樣,不但不能開悟,反而更執迷不悟,

因此所有修行人千萬不能將各宗教那些講經說法的名師,當成了啟發自己靈性的明師,否則自己的靈體有可能因而陷入萬劫不復之境地而不自知。
    
某一些法師說「放生有無量的功德」或「千萬人念佛千萬人往生極樂世界」,這種說法真的是正確無誤的嗎?我想認同或不認同此觀點的人一定都各佔有相當的比例,為什麼呢?

因為每一個人的道根與悟性不同也,但是若大家對這種說法都深信不疑的話,那麼可能會誤導很多的人永遠都無法悟道!

說話的內容如果是偏離了正道與真理的話那就是一種「偏斜說法」,他們這種說話的內容與觀念也就是如同一般社會上所說的「公說公有理」

或「婆說婆有理」的普通道理一樣,也是如同「吃素有無量的功德」、「唸經可以消除業障」或「出家有殊勝的功德」…等等爭執的議題一般,都不是一種真理。
   
「吃素」與「吃葷」哪一種觀念較為正確?「出家修」與「在家修」哪一種修持方式比較能夠悟道?或是「唸經」與「不唸經」哪一種修持方式才有無量的功德…等等爭執的議題,

都是標準的「兩端」,因此只要落入這兩端的其中一端之說法其實都是標準的「偏斜之說」,這種偏於一端的觀念更是導致目前全世界或各國社會動盪不安的主因!

                                                  ~~未完待續~~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4.12.12~~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eg

禪修法門⋯下篇

禪的梵語稱為「禪那」 , 意思是寂靜審慮 , 是一種藉由心靈的寂靜、思惟 , 而讓心靈維持在定慧等持的狀態。由於透過「禪」能開啟般若智慧 , 所以無論大乘、小乘、各個宗派 , 皆以禪定作為修行悟道的重要法門。

在於禪定的修煉生活當中 , 行立坐臥之間都要有最完美的表達。行⋯不疾不徐;立⋯不亢不卑;坐⋯不彎不曲;臥⋯不懶不怠 , 就如佛法所講的:行、住、坐、臥要具備的四威儀⋯「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立如松」。

具足此四威儀 , 涵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 則行、住、坐、臥都能自在 , 這種自在才是真自在 。進而對人世間的事物要能看淡、看破、放下 , 相對著形成灑脫、清晰、樂觀、脫俗的習性 , 那在修煉上自然就比較容易獲得禪定三昧。

而禪定的修煉不是靠語言能夠講的清楚 , 也無法完全依賴文字表達出來 , 這必須要自己親身去實修體驗 , 及長期的磨練與印證 , 修到能夠自在任運融入 , 這時 , 才能真正地得到禪定的三昧。

須知修法的時候 , 本尊是不會隨便顯現 , 本尊更不會輕易的放光幫你加持 , 入三摩地時也不可能輕易地跟你融合為一 。本尊之所以會來巡視 , 一定是修行修到將自己的身體 , 跟心靈完全交給本尊。

修行修至能夠定心於一 , 自我控制融入虛空 , 這是屬於『無記業』 。 修禪定就是修『無記業』 。 這種『無記業』, 按佛陀所說的 , 是真善業。

我們可以隨喜的做善事 , 懂得把所做的善業 , 進入禪定的虛空 , 把所有的善業回歸於虛空 , 這才叫做『無記業』 。

不要故意去做善事 , 而是由自己的心靈自然而然的去做善事 , 唯有把自己所做的善業 , 全部無記不留 , 全部一筆勾銷 , 這種人才是真正的成就者 , 才是真聖賢。

在密教裡面 , 必須於精神完全統一之下去修法 , 禪定入三摩地 , 自然而然的就會產生歡喜心 , 有了歡喜心出現 , 禪修者就能得到身心的輕安 。 

當一個行者精神統一的時候 , 就會把身上所有的元氣集中在一個點上 , 那麽很自然就會產生歡喜心和輕安 , 這是一種法味的快樂 。

要得到這種快樂以後 , 才能夠漸漸的集中精神修法 , 漸漸的進入三摩地裡面 , 得到一種定境 , 這種定境可以講是 『無過堅固三摩地』 ⋯ 表示將不會有退道心 , 也可以說你已經完全堅固了。 

修行一定要修到能實住虛空 , 能任運 , 自在 , 產生光明 , 才是真正的得道 , 最重要的是訓練自己的念力能夠任運。

在禪定中 , 妄念產生 , 行者是不執不惑不取 , 任它生起 , 任它自然消失 , 這是很微妙的境界 , 也算是『 止 』 。禪定修煉能夠止妄念的話 , 行者心裡就會比較清明 , 

對於一切事情~可以看得清楚 , 行者智慧在增長 。 行者也能夠應用自己的智慧 , 在人生之中 , 漸漸得到自在 , 圓滿 , 任運這種境界 。只要妄念不生起 , 一切光明全在其中自然顯現。 

一個禪修者 , 每天必須要保持心情平穩 , 輕鬆 , 愉快 , 一個禪修者 , 他隨時隨地都在準備入定 , 三摩地是他唯一的要求 。三摩地就是『定』 , 定就是『不亂』, 三摩地就是『無事』。

Ps.三昧(梵文:समाधि Samādhi) , 又譯三摩地、三摩提 , 意譯為等持、正心行處、心一境性 ,佛教術語 , 意指專注於所緣境 , 而進入心不散亂的狀態 , 皆可稱為三摩地 , 因此又可被譯為「止」、「定」。

最早出自《奧義書》、《瑜伽經》中 , 亦為傳統印度教修行方式之一 , 八支瑜伽的第八支。後為佛教所吸收 , 將持戒、禪定、智慧三者合稱為三無漏學。漢傳佛教經常將它譯為禪定。

在禪定之時 , 無論出現什麽樣的境界體驗 , 千萬不能執著 。不管覺受的好或壞 , 都應該將這些覺受 , 當做這是前往『法身』的道路。

一旦暸解禪定的方法 , 就能夠控制身、心、靈 , 身心相連的關係是透過本身的氣和呼吸 。呼吸停止了 , 身心的聯結就斷了 , 這種分離就是死亡 , 但是『你』 仍然存在著。 

許多的神妙功行 , 均是無上的 , 智者進入『槃』, 又從『槃』出來 , 在他的臉上有著宇宙的大光明 。他告訴世界上所有的弟子 , 

宇宙至上的大光明海 , 並非在很遙遠的國度 , 在『自我』之中便可看見 , 衹要心光發露 , 便把『自我』與『宇宙至上』的光明體合一 , 真正地進入『槃』。 

禪定時感覺到全身已經有溫暖 , 或是感覺到身體很清涼 , 感覺到非常輕安 , 本身道心很堅固 , 你的光與宇宙的光開始對流 , 甚至可以進入光海 , 亦或則可以變大變小 ,

你有能力弘法度眾 , 能夠說法開示 , 這時 , 你已經產生智慧 , 有定力 , 這些都是修行途中的一些境界。禪定入三摩地的時候 , 行者祗有一心跟佛融合在一起 , 沒有其他的念頭了。 

禪定能夠止妄念 , 那麼心裡就會比較清明 , 對於一切事情可以看得清楚 , 也能夠應用本身的智慧 , 在自己的修行進程 , 得到自在圓滿 , 與任運的境界。 

在修行禪定之中 , 能真正反觀自己內心的時候 , 可以隨意觀想自己變大變小《道家煉丹中⋯這是將能量體壓縮與放大》 , 這是屬於禪定練習當中的一個項目。

一個修行者在禪定中 , 能得到定力和妙智慧 。定力和妙智慧可以徹底地摧毀世間所有名利得失 , 愛慾苦惱的執著 , 使他真正的從身心繫縛中解脫出來。 

《禪定》是讓我們解脫束縛 , 停止鬥爭 , 放下執著 , 隨意而安的最好方法。

禪定時 , 你只要坐近師父或聖賢之旁 , 就法味充滿溢胸懷 , 足可解答從你心中所產生的任何疑慮。 一位修行者真正的目標是要達到『心靈』的寧靜《開啟妙智慧》, 和自我的了悟《開悟、淺悟、漸悟、頓悟》矣!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5.11.01~~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eg

略談德性的培養⋯下篇

隨著時代的演進,尚有更具時代意義的新道德觀、新德行,例如信任度、相互尊重、彼此溝通、合作、共享、甚至反省、思辨、批評、判斷的態度⋯等等,這都是新時代的重要德行。

更寬廣來說,道德泛指一個人面對待周遭人、事、物的心態、觀念與處事態度。很多研究報告都指出,廿一世紀人類最重要的兩項能力,一項是個人的專業能力,另一項則是個人的品格道德能力。

但很可惜的,目前所有的教育,幾乎都集中在專業能力的培養,對於品格道德教育則幾乎掛零。道德是一種能力,而不是知識,而能力是要親身去學才能獲得。就像是讀書吸取知識,並不能培養能力。

德性需要從身體的具體實踐中慢慢培養出來。如游泳,念再多的游泳書籍都沒用,而必須跳到游泳池練習,才能獲得游泳的能力。開車需要從開車中學習,演講的能力也必須在演講的過程中學習與演練一樣。

但我們經歷了累劫累世的業力與因果的牽纏,常會使我們莫名地發怒及各種毛病習氣顯現,並且不定期地爆發脾氣,這在人生過程中也倍受考驗及挫折;這都是過去世裡的功課沒有做好,因此我們要心存懺悔之心,努力積修內德。

今生有幸能夠生而為人,四肢健全、五官端正、父母健在、兄弟無故,有一段安居樂業,可以修道辦道的歲月與能力,我們要心存感恩,感謝天恩師德,感謝道劫並降、在緊急的天時中⋯

我們能攀住一條金線,不致墜落,要積極的付出與回饋、渡化眾生,引導修子。而修道修行是唯一不害人之路。其修道修行功夫有二⋯迷時師渡《他覺》,悟時自渡《自覺》、渡人《覺人》。觀自在即是內修,觀世音即是外王。

值此末法時期之際,人心頹壞、道德淪亡、做奸犯科、層出不窮,進而帶來社會亂象:導致人心動盪不安、世界天災人禍劫頻繁;世人生活愈趨煩躁及痛苦,無法自拔、無法解脫。

遭逢日月星隱,道劫並降的關鍵時刻,修道修行人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培養內德、修煉心性。我們生逢良辰佳期,有幸遇得明師,聞得至道,這乃是累世之慧根,今生之福份善緣,

無量的幸福,世上之一切莫可相比。道雖至寶,必需真修,才能成道,可嘆世人得之而不加勤修,皆是認假為真,不知「無常」之迅速,肉體之假我豈是永久不滅之身?請細細思量,回頭是岸吧!

內功修煉⋯之品格、火候需在二六時中,行住坐臥,發揮五常之德--仁(惻隱之心)、義(羞惡之心)、禮(辭讓之心)、智(棄是非之心)、信(道源功德母)。

去十惡--人身有三惡「殺、盜、淫」;口有四惡「惡口、兩舌、妄言、綺語」;而心有三毒「貪、瞋、癡」。正人君子必須守住三清四正--三清:「錢財清、男女清、聖凡清」;四正:「心正、身正、言正、行正」。

ps.古時一天的時辰可分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12個時辰.."二六時中"就是指2*6=12 個時辰之中,也就是時時刻刻..任何一個時候..的意思...

修道修行人要具備三從四德--依佛、依戒、依理(道之所在師之所在);美德、美言、美容、美工。三省四勿--三省: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四勿:「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那麼在外功的修煉上⋯其功德、禮節,也是我們身為一個修道修行人所應該專注的項目。在各行各業中,我們都可以素位而行、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白居易問佛法於鳥巢禪師⋯諸惡莫作《內德》,眾善奉行《外功》。有人說:人生因夢而真實,因夢想而偉大。唯有積修內德、多行外功,我們的夢想才會實現,人生才可能有價值、才可能偉大。
  
積內德就是《修慧》,行外功就是《修福》;修慧不修福,慧中也糊塗;修福不修慧,福中也造罪。修道修行不離自身的功夫有兩種,一種是內功《內功修己》,一種是外功《外功渡人》。也就是正己成人的功夫。
  
修道.成道.歸根的漸次修煉過程:1.聞道「際遇」,2.求道「緣份」,3.得道「內證」,4.悟道「慧根」,5.修道「內德」,6.行道「外功」,7.了道「還愿」,8.成道《歸根》。
  
修道就是修內德,要我們藉假修真,去濁歸清,改掉毛病去除脾氣,變化氣質,恢復本性《天性》。這也就是六祖壇經所提到的:「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本心,直了成佛」。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6.05.12~~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eg

前世曾經修行過的特徵            

前世修行過的人,今生來到世上會有如下那般的特質,看看你擁有幾許與眾不同處?希望你再接再厲!

一、為人處事 

◎絕對守法、守信、守時,臨危不亂,不畏強權,果斷力強。
◎責任心重、扮演好每個角色力求心安理得。
◎有禮貌、很公平、有分寸。 
◎理性但不迷信, 有錯一定認錯,堅持活在當下。 
◎做事不僵化,不藏私,樂於將自己所會的教導別人。 
◎不冷漠,樂於犧牲奉獻,寧傷自己也不害他人。
◎不擺派頭、大小眼,常為他人著想、人緣好。 
◎不以貌取人,而是從對方的小動作、小細節去衡量人。

二、個性 

◎擇善固執、獨立、主見強,帶點傲氣、不服輸,但尊重多數人的決定。 
◎完美主義者,如果能做得更好一定再做一次。 
◎不貪心、可能不善於管理自己的錢財,但對於公家的錢財分毫必清。 
◎早熟懂事,凡事盡量不麻煩別人, 卻願意幫助別人。 
◎不輕言放棄,某些觀點也許悲觀, 卻會積極面對人生。

三、情感與人際

◎與家人情緣較薄,價值觀和一般人不太一樣,較易化小愛為大愛。
◎年歲即便老了, 心態卻不一定老, 心境像孩子一樣單純,笑聲爽朗熱情,是個天真可愛的人。 
◎知道如何排解自己的情緒,會放空也會充電。
◎不害怕死亡,也不怕再轉世為人, 如果可以,還是選擇為人群服務。 
◎在人群中常是注目的焦點,內心卻總覺得不屬於人群。豔冠群芳,但《孤獨》。
◎對自我期許高, 做心目中的自己, 不做別人眼中的我。

四、其它 

◎常常想背起行囊隨意去流浪,到遙遠不知名的地方。 
◎對一切充滿好奇與學習心,盡可能把握時間充實自己,學習能力強, 組織、分析、能力好。
◎非常注意自己身體的健康狀況,隨時做好死亡準備。 
◎第六感的直覺判 斷力很強。 
◎藝術的眼光不錯,有美感,懂得欣賞,唯美主義, 浪漫感性。

本文引用網址:http://blog.xuite.net/abc120267927/twblog

妙心隨意窩發表時間~~2013.04.19~~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eg

如何自度與度人?⋯下篇                            

那麼何謂「自淨其意」呢?「自淨其意」的「自」字是指自己的意思,而「淨」字則是指清淨或淨空之意,而「其」字也是指「自己」的意思,

「意」字則是指「意念」而言,因此整句「自淨其意」的解釋,就是心中袪除所有的妄想與雜念,使自己的意念清淨之意,也就是說眼見宇宙間任何的事或物不會產生分別心、

比較心、是非心、貪婪心、愛慾心或嗔恨心…等等的人心,耳聽任何的聲音,自心也不會受到任何的影響,一切隨遇而安、如如不動。

那麼又何謂「一念不生」呢?「一念不生」就是自心保持上蒼最初所賦予嬰兒當時之狀態,因此遇任何事情不起心動念,寵辱兩不驚,動靜兩無礙,

時時保持一顆平常心與清淨心,所謂「平」就是沒有起伏之意,而「常」就是不會變異的意思,「清」就是無染,「淨」就是無著,也就是保持一種中庸之思維。

那麼為什麼要自度才能度人,自覺才能覺他呢?因為自己已經悟道之後才能使本身之靈體由癡迷的此岸經過苦海、色海、煩惱海而到達覺悟之彼岸,如此才能算是得度,

自己已經覺悟得度才能稱為「自度」,因為自度的人已經悟了道,所以他的觀念與行為才會保持中道思維,也才不會偏斜,如此去度人的話才不會誤導其他的修行者或眾生。

「自覺」亦復如是,對於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或現象,由原來真假、善惡、是非、對錯不分的癡迷現象而到了已經完全清楚與明白的境界就是「覺」,

自己如果不先自覺,那麼又如何能覺他呢?一個未自覺的人他所有的觀念與言行就會產生偏差,如此的話便會將假理當成真理,將善心當成道心,將人性當成佛性,將慈悲心當成大慈大悲心,將愚夫當成大師在崇拜。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兩者的境界差太多,前者是「迷」,而後者是「覺」,因此若兩者之差異之處分辨不清楚的話,那麼他就是一個標標準準的凡夫俗子,

既然他是一個凡夫俗子,那就表示他這個人還沒有自度,所以還不夠資格出來度化他人,因為他也還沒有自覺,所以也還不夠資格出來使他人也跟著覺悟。

但是目前各宗教法門的經師卻大部份都是這種未自度也未自覺的人出來講經說法,導致目前宗教的各項活動產生世俗化、商業化與綜藝化之現象,

讓僧俗二眾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在修行,但實際上所做所為卻又跟真正的修行背道而馳,也使眾生漸漸遠離了真道。道本自然,所以人心刻意去造作之言行就不能稱為「道」,

目前的修行者有太多的宗教圖騰、修行的表相、故意做善事、神佛的過度崇拜或商業化的宗教活動現象,這皆是那一些沒有自度與自覺的人所做出來的結果,所謂「入世」兩字是指「身入世」而不是指「心入世」,

而所謂「出世」則是指《心出世》而不是指《身出世》,也就是古德所說的「身在局中,心在局外」或是「肉身在塵,法身出塵」的境界,並非讓自己的身與心都陷溺在世俗之中,否則又如何能解脫呢?

惠能大師有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求兔角。」《增一阿含經》有云:「諸佛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

這兩句話已經講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像端坐在蓮花的雕像一樣,隱喻佛就是指那些心已經出離三界的人,其修行過程猶如蓮花出污泥、污水、濁氣而不染之意。

污泥形容欲界,污水形容色界、濁氣形容無色界,蓮果隱喻果位,因此端坐在蓮花座上的佛像就是隱喻祂們的心已經超越欲界、色界與無色界等三界之考驗,並悟道而證得佛果,凡間所有成佛的人都是這樣修上去的!

「佛」字是一個隱喻字,「佛」字是由「弗」字與「人」字等兩字所組合而成的,「弗」字是指沒有、不是或無的意思,而「人」字則是隱喻人性,因此沒有那些人性的濁氣與罣礙,

清淨之炁體就以「佛」來隱喻即是此理,已經袪除分別心、比較心、是非心、執著心、貪婪心、嗔恨心、癡迷心與嫉妒心…等等人性的性,

就是我們世人的本性或自性,本性或自性就是佛性的別稱,只有佛性沒有人性的清淨靈體就稱為「佛」,故稱為「自性佛」。

大公無私、不偏不倚、大慈大悲、無善無惡、至道至德、無佛無魔、無是無非、無人無我…等等的心就是「天心」,「天心」也是佛性的一種別稱,因此只有具備佛性的人才有可能成佛,

若尚有一絲絲人性的人,那他就還是一個標標準準的「人」,既然是「人」那又怎麼能成為「佛」呢?人有人性而佛有佛性,道理非常簡單,只是看我們做得到或做不到而已。

我們很多的修行人很奇怪,表面上說要度自己的靈體解脫,但實際上起心動念之後,卻去做了一大堆的善事或惡事,來逼迫自己的靈體墮入凡塵去輪迴,為什麼呢?

因為世人做善事就要輪迴凡塵去受善報啊!那麼!同樣的道理,那些做惡事的人其靈體難道不要輪迴凡塵去受惡報嗎?既然靈體要去輪迴,那又如何能獲得真正的解脫呢?不是嗎?

不是說做善事可以積功德消除我們世人的業障嗎?那可不一定,為什麼呢?因為只有真正的善事才能積功德消除業障,假的善事~

不但無法積功德消除業障,而且可能還會造業使自己的業障越來越重,這話怎麼說呢?因為「真善」才是善,但「假善」卻是惡啊!

「慈悲心」與「大慈大悲心」是兩種完全相反的境界,其實道心、天心、佛心、仙心或直心就是「大慈大悲心」。

世間的萬事與萬物本都是負陰而抱陽,利弊參半,福禍相隨,行善其實也是在造惡,造惡其實有時候卻是在行善,一切要順其自然,不要用人心去造作。

「善心」不是「道心」,行善也不見得就是在修行,但大部份的宗教卻都是停留在「勸人為善」的教化階段,那都是凡夫的觀念,沒有超凡是不能入聖的,沒有仙格是不能位列仙班的,

同樣的道理,沒有佛性也不能成佛,因此各宗教所有的經師一定要先自度才能去度人,先自覺才能去覺他,否則一言一行都是在誤導世人,那麼一生之中所造的罪孽就匪淺了。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4.12.12~~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eg

如何自度與度人?⋯上篇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有云:「迷時師度,悟時自度」,那麼何謂「迷」?又何謂「悟」呢?所謂「迷」係指對宇宙間人事物的正邪、真假或虛實無法正確的分辨出來,但卻一味的盲從或信仰之意,有此種現象者皆稱為「迷人」,

而「悟」字即是指對宇宙間人事物的正邪、真假或虛實已經非常的清楚與明白者謂之「悟」。開悟並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開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斷煩惱、證菩提的修行才是“事”。“理可頓悟,事須漸除”。所以稱開悟的禅宗大德“成佛了”那是錯誤的說法。
 
雖然說「迷時師度」,但是如果要度人的這個「師」他自己本身也沒有悟道,那又如何能去度化他的信徒呢?這種現象不是以盲引盲或是有如盲人騎瞎馬,臨淵不知險嗎?

如果有這種狀況發生那該怎麼辦呢?所以這一個「師」字不完全是指人而言,大自然或宗教的經典、教義、道書無一不能啟發世人之悟性,也無一不是我們世人之師也。
 
古德有云:「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有人認為不是佛不願度眾生,而是眾生執著不給佛度,因此儘管佛是如何的慈悲為懷,

或是儘管眾修行的大菩薩如何的慈悲為懷,但是這些癡迷的眾生卻不願意去接觸佛法、道法,他們內心的執著性那麼強,因此佛又怎麼有辦法去度他們呢?
 
平時若不孝順父母,不尊敬師長,不重視聖道,那就與佛無緣!就算是他本人遇到了真正的善知識也沒有用,為什麼?因為他連聽都不願意去聽聞佛法、道法,

那當然就不能接受佛法、道法或吸收善知識所說的話了,就算是去看經典也是看不懂的,因為他們會把經典內容的意思看歪,聽經也是一樣聽不懂,因為他們會依自己的想法去揣測經文內容的意思,因那不是經文真正的含義。

以上的大德對於「佛度有緣人」這一句話雖然都有自己的看法,聽起來也蠻有道理的,但事實上他們都將「佛度有緣人」這ㄧ句話誤解了!

其實這個「佛」字真正的意思是「覺悟」,而「度」字是指度化或是指由癡迷的此岸覺悟之後經過苦海、色海、煩惱海到達《覺悟之彼岸》之意,

而「有緣人」這三個字是指所有尚未悟道的凡夫俗子而言,因為已經覺悟的人他們早已經登上彼岸了,那又何需什麼佛或佛法來度呢?

為什麼說「有緣人」這三個字是指所有尚未悟道的凡夫俗子而言呢?要瞭解這一句話之真諦就要先瞭解這個「緣」字的真實義,否則很容易就會悟錯意思!

那麼何謂「緣」呢?在佛教的《緣起論》之中談到「緣起性空」的思想,所謂「緣起性空」概要言之就是說一切法由於無自性,因此得以隨緣幻現;而眾生所幻現出來的一切法,

雖然歷歷在目,但是卻如夢幻泡影一般,如露亦如電,因為宇宙本是空相,所以所謂的「有緣人」即是指那些心未清淨,但他的心中卻常存在一些緣起緣生與緣盡緣滅幻相、雜念與罣礙之人,那不是指所有的凡夫俗子又是指什麼呢?

因為這種「有緣人」的心中濁氣、幻相、雜念、煩惱與罣礙非常的多,所以仍然尚未覺悟,故惟有將這些心中的濁氣、幻相、雜念、煩惱與罣礙,一一的由癡迷的此岸覺悟之後~

經過苦海、色海、煩惱海度化到覺悟之彼岸去,惟有如此,他們才能真正的覺悟,這正是「佛度有緣人」這一句話的真諦。

佛法是一種「心法」,也就是說所有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經之文字內容的第一義諦,都是要用「心」去悟才能悟出來的,而不是用「凡眼」去看經書就能看得懂的,

更不是用「肉耳」去聽經師講經說法所翻譯的那些表面意思就能聽懂佛法,否則佛法不就是跟一般的「世間法」一樣嗎?又豈能稱為「心法」呢?
 
萬法唯心造,萬識由心起,因此眾生只要消除了最初起心動念的這個「因」,那麼當然就沒有爾後「萬法示現」或「萬識緣起」的這些「果」出來了,

如此的話,那凡夫俗子的性不就能回到他們原本清淨無染的佛性了嗎?佛性人人有,只是被凡心遮蓋罷了,袪除了人性即能顯現出《佛性》。
 
金剛經有云:「凡夫、如來同具佛性,迷了即是凡夫,悟了即是如來。」就是這個意思,也許有些人對「凡夫、如來同具佛性」這一句話不是很瞭解,

我們可以試舉一例來隱喻之,例如汽水、污水、硫酸、果汁、冰塊、液體農藥與海水原來都是由水分子所組成的,而原來無味、無臭、無酸與無毒的水分子猶如世人最初一塵不染的「佛性」一樣,

但這些水分子由於因緣之聚合,到最後卻變成汽水、污水、硫酸、果汁、冰塊、液體農藥與海水等污濁程度不同的水,這種現象猶如目前凡夫累世輪迴所產生的不同心性一般,

但所有的水最初都是純淨無染的「水分子」啊,這與世人最初都是「佛性」到最後因執著事物之程度不同,而成為心性不同的凡夫不是同樣的道理嗎?

成「佛」其實可以自求,不需要再去求助於任何的外人,那麼眾生為何不能頓悟成佛呢?主要是一念的「迷」與「悟」之差而已,

一念若覺眾生即是佛,一念若迷佛即是眾生,那麼修行人應如何自度呢?其實只要靈體能量提昇到完全能夠「自淨其意」,此時已能~

完全的度化自己身上的所有細胞記憶,亦可稱之為已證得《清靜法身佛》,或是「一念不生」此時已證得《圓滿報身佛》的境界即能脫殼飛昇立即成佛。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4.12.12~~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禪修法門⋯中篇

所謂的外禪內定⋯即禪修法門的修持鍛鍊 , 外在無住無染的活用是禪 , 心內清楚明了的安住是定 , 所謂外禪內定 , 就是禪定一如。對外 , 面對五欲六塵、世間生死諸相能不動心 ,就是禪修;對內 , 心裏面了無貪愛染著 , 就是定力。

綜觀世上一切的因緣行止 , 都需觀察其緣起 , 千萬不要被不實的外相所迷惑、愚弄、蒙蔽 , 因為即使佛陀長久駐留在一處地方 , 許多人也會從佛陀身上 , 挑出許多瑕疵加以批評的。

我們自己要對佛法生起決定的信解 , 依正見如實觀察 , 不要輕信他人任何的妄見。不必質疑到底能不能一生修證圓滿佛果 , 也不必妄說非懂得多少的經文和密續才可以修持。

只要專心一意的修證深奧的三摩地 , 安住在三摩地中 , 必定能夠獲得圓滿。一個禪修者 , 每天必須要保持心情平穩 , 輕鬆 , 愉快 , 一個禪修者 , 他隨時隨地都在準備入定 , 三摩地是他唯一的要求 。三摩地就是『定』 , 定就是『不亂』, 三摩地就是『無事』。

《六祖壇經》云:「外離相為禪 , 內不亂為定。」禪⋯既然是明心、究心、安心 , 自然非關外相的修行;日常生活中 , 行住坐臥、語默動靜 , 只要能擁有平和安然的心境 , 就是禪。

『妙法蓮華經』云: 『 若人靜坐一須臾 , 勝造恆沙七寶塔。』因為靜坐這一法 , 可以使我們脫離塵勞 , 使身心安泰 , 使自性圓明 , 生死了脫。一須臾者 , 一剎那之間也。

若人以清靜心 , 返照回光 , 坐須臾之久 , 縱不能悟道 , 而其正因佛性已種 , 自有成就之日;若是功夫得力 , 一須臾之間 , 是可以成佛的。 

我們心中的妄想 , 在平常的動念中並不知道 , 一到清靜修行靜坐用功的時候 , 才知道許多的雜念在不斷的起伏 , 在這妄念沸騰的當中 , 如果功行差 , 那就作不得主 , 

故難悟道 , 而流浪生死苦海中。一個禪修者 , 一旦建立起生活的紀律 , 心靈就會變得更加祥和 , 寧靜 , 這種祥和 , 寧靜即能生起信心。

禪定是把過去 , 在追逐各名利 , 潮流 , 歌舞 , 聲色場所的這種心 , 把它給找回來。其實禪定的第一個要義 , 就是把你在外面奔馳的那顆心找回來 , 這就是修煉禪定的用意。 

要知道「慾望無窮盡 , 那麼你的心事與煩惱也會無窮盡」。慾望本身無善無惡 , 端看本身是否有足夠定力控制它,但跟著慾望走就會被支配、被控制 , 而喪失了清靜的本性。

禪定不在於坐 , 禪定在於你的心能否安住?那麽安住久了 , 心光顯現的時候 , 這個就是開悟了。所以禪定不一定要完全依靠靜坐 , 走路也可以禪定 , 寫文章可以禪定 , 吃飯一樣可以禪定。 

其實外境干擾本來就沒有什麽妨害 , 主要的是內在的干擾才是最厲害的。任何一個法門 , 一定要有『定』 , 沒有『定』決不能成就 , 所以禪定一定是要靠修煉而得。光看書 , 行善做好事 , 若是沒有修煉『定』靜功 , 還是得在六道之中輪迴不息。

禪定時感覺到全身已經有溫暖 , 或是感覺到身體很清涼 , 甚至感覺到非常輕安 , 你的道心很堅固 , 你的光與宇宙的光對流 , 你可以進入光海 , 你可以變大變小 , 你能弘法度眾 , 你有「定力」 , 這些都是修行途中的一些境界。 

一個修行者一定要學會『觀空』。先觀想一個如月的小圈 , 然後把這個月亮的小圈漸漸放大 , 放大 , 放大到無盡無邊就是《空》。此時 , 行者正好禪定入三摩地 , 融入宇宙的意識裡。

觀空咒:「嗡。所巴哇。速達。薩爾哇。達爾嘛。所把哇。速都。杭。」 一個修行者在禪定時結『法界定印』 , 是能幫助行者入定的 , 所以由古至今很多禪修者在入定時選擇『法界定印』。 

『法界定印』------ 它是右手在上 , 左手在下 , 兩個大拇指互相的接觸 , 置於丹田的地方。十個手指頭就代表了四聖六凡十法界。地「小指」 , 水「無名指」 , 火「中指」 , 風「食指」, 空「拇指」。

地 , 水 , 火 , 風 , 空《右手》, 這是佛的五大。那麽眾生的五大也是一樣的 , 地 , 水 , 火 , 風 , 空也是五大《左手》。以佛的五大在上面 , 眾生的五大在下 , 然後兩個空指「拇指」相接觸代表了法界。

在密教裡面 , 右手是代表智慧 , 左手是代表禪定 , 就是智慧裡面禪定的意思。空指「拇指」相接觸 , 表示佛的五大跟眾生的五大是彼此之間互相在一起而不分開的 , 也就是由因向果 , 也有由果向因。

禪定功深的行者 , 他在禪修當中 , 什麽都不做的 , 連禪修也沒有 , 這個才叫做《一絲不掛》, 密教裡面講 『無事無心』。『無事』是什麽都不做 ,『無心』是連禪修的心也沒有。

這個時候 , 道家叫做《包含太虛》, 與自然之界完全融入合為一的狀態就產生出來。這時候 , 智慧的光明才會產生出來。 如此參究、修煉、體驗禪定的種種境界 , 那就有如暗室放光!

在禪定的修煉時 , 大多數的修行者是感應不到有神佛菩薩的光明注照 , 就是佛菩薩的加持力、能量光、毫光加被 , 那是因為他們粗心 , 不專注 , 雖然也學禪修 , 但沒有實際的深入 , 或漫不經心 , 

也沒有恆心去修持 , 所以他們不能感應到神佛菩薩的放光加被。也只有真正實修禪定的修行者 , 能夠融入虛空和本尊合一 , 才能體會到本尊的能量體、能量光、靈電加持、毫光加被 , 和宇宙法流的灌頂 。     

能量、善念的相繼是禪修自在的開始 , 進一步要達到聖者的自在 , 即無念、無相、無住 , 不想過去、不想現在、未來 , 當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作主的這念心存在 , 這就是清淨心 , 即佛法講的菩提心 , 究竟圓滿的清淨智慧。
                                                 
                                               ~~未完待續~~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5.10.31~~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eg

 該如何修行?⋯上篇                                 

目前全世界有億萬的人信仰宗教或是在修行,但他們卻不一定知道自己所信仰的宗教是否是為正信,所修行的方式是否正確無誤,

當然也有成千上萬的人想要修行但卻不知道該如何的修行才能悟道,而另有更多的人卻完全不知道修行到底為何物或人類今生之中為什麼一定要修行,如果是如此的話,

那麼就要好好的深思了,否則我們不但今生有可能會白來一趟,說不定靈體來世還會墮入畜生道、餓鬼道與地獄道等三惡途之中,因而流浪於生死之間而永世不得解脫呢?
    
在選擇修行的宗教信仰與修行的方式之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先瞭解何謂「修行」或為什麼一定要修行?瞭解了之後才不會產生偏差的修行,

或自己根本沒有在修行卻誤以為每天都在修行,「修行」就是指改變自己以往錯誤的觀念與行為,改掉累世的習氣、秉性使之漸漸的~

趨向於中道,並將所悟出來的中道哲理運用於日常生活當中與做人、處事方面,以解決自己身心所遭遇之困境,

而使自己的靈體能永遠的脫離苦海與生死輪迴漩渦,因此修行的主體是自己的「身」、「心」、「靈 」而非別人。
    
其次談到每一個人今生為什麼一定要修行呢?道理很簡單,因為每一個人的靈體若附著在有形物質界的軀殼之中,那麼他這一生之中就需要為了這個軀殼之生存、名利、物慾、保養、

享受、給養、美化或毀壞而忙碌不已,而為了達到上述之目的靈體有可能受了自己內心的物慾、貪念、嗔心、恨意之誘惑或影響而指揮肉身去做惡、造孽與積業,

如此靈體便會墮入畜牲道、餓鬼道與地獄道等三惡途中,因而在累世之中產生惡性循環而使自己的靈體永遠陷溺於苦海之中而無法脫離。
    
老子在《道德經》第十三寵辱章有云:「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萬靈蒼生皆係靈體與肉身之組合物,

因此有肉身才會有酒、色、財、氣之罣礙,許多的人執著「有我」,因此肉身受不了一點點的羞辱與刺激便會動氣而造業,又執著於有形肉身之保養,

因此一生之中不知耗費了多少的時間與金錢在保養這個色身上,但是從古至今又有哪一個人的色身在百年之後不會毀壞或腐敗呢?

因此自己的靈體若不求解脫,則每一世都還有各種不同類型的肉身在等待此靈體去投胎,甚至還會比今生更低更弱勢! 

《靈體必須借由修行來提昇靈能、與淨化》若是一生都這麼的忙碌於名聞利養的生活當中,那麼靈體還不是一樣陷溺在苦海之中。
    
因此每一個人修行最終之目的,就是讓自己的靈體能借由修行來淨化、提昇⋯不至於耗弱靈能!不管你今生能否悟道、能否證道,

都由衷的希望每個個體都能不虛此生來世間走一趟!基於這個觀念我們就應該仔細的思考一下,什麼樣的修行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修行方式,如此才不會枉費我們這一生的修行時間。
    
全世界最早的宗教是在二千多年前才創建出來的,但是在宗教尚未創建出來之前就已經有無數的人在修行,也有很多的人修煉有成而成佛成仙,

否則釋迦牟尼佛與老子他們又是信仰哪一種宗教才悟道的呢?所以想修行不要被這種問題或假相所迷惑。
    
那麼想修行的人能不能去信仰宗教呢?當然能,因為宗教是一種修行的助緣卻不是修行的目標,但它卻是心靈的依靠!

你將有關生活的目的、生命的意義、修行的方式或應該信仰什麼宗教最好…等等問題,去請教各宗教不同的法師或神父等傳教者,

所獲得的答案絕對不一樣,有的甚至於還完全相反!為了因應眾生的根基而衍生出各種宗教法門的經典、教義 、教宗及傳教者的產生!

                                                 ~~未完待續~~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4.12.12~~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eg

略談培養德性的深度⋯上篇

修道修行人為何需要發菩提心?「菩提」原意是「覺悟」的意思,因此「菩提心」即是「覺悟的心」,若以現代的意義可詮釋為「有智慧的慈悲心」⋯覺悟世間如幻的《智慧》,和覺悟有情世間的《慈悲》。

在此狀態,因有智慧,而能《自覺空性》。因有慈悲而能入世間隨順因緣,配合「成住壞空」的必然性,以善巧方便渡化世間有情。一般稱「發菩提心」,便是要發「自渡渡人」的心願。

如弘揚佛法、道法、護持道場、善道引導人,幫助貧窮、弱勢、生病的人⋯都是。因此有時「發菩提心」便稱為「發願」。《發大菩提心》即為「發大願」。

發了菩提心且付諸行動時,必須兼具智慧和慈悲,不然僅有慈悲,常會淪為「表象的慈悲」,成了欠缺智慧的濫好人,只是滿足「我要幫助人」的虛榮心罷了,無法幫助恰到好處,圓滿無礙。

做人應當謙讓,切記不可愩高自大,驕者必敗,豈可自滿。《滿招損,謙受益,誠不誣也》。人能辨別虛實、鬼神、魔佛、真假、是非,乃人智慧的發端。例如忠臣孝子皆知為是,奸臣賊孽皆知為非,亦良知之自然發露也。

一般的人,多認為飽讀經書或是高等學歷,多學習一些專業知識或常識,常會自傲覺得了不起,此乃屬於後天之聰明;我們需多親近有德之人,而遠離妄人損友,當知「朋友」兩字之真義,「同道曰朋,同志曰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信」是為人處世之根本,而「信」在人與人之間是扮演著至關緊要的橋樑。孔子曰︰「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信能統四端而兼萬善,沒有信,什麼皆不能立。「信為道源功德母」,所以修道修行先要立定信心。

修道修行如何涵養浩然正氣?欲涵養浩然正氣必須要發揮五常之德,故二六時中於行、住、坐、臥皆不離此「道心」也。

ps.古時一天的時辰可分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12個時辰.."二六時中"就是指2x6=12 個時辰之中,也就是時時刻刻..任何一個時候..的意思...

須知人有三心︰道心、人心、血肉心。1. 道心︰是純善、無惡,與天同體,是自然無為的。2. 人心︰有善有惡,忽然天堂,忽然地獄,一會兒孝順父母,一會兒就發脾氣,此皆後天之習氣。

故詩曰︰「天堂地獄兩界連,任君腳踏哪邊船,成仙成畜由人作,差之毫釐謬千里。」 而「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是佛法心要,一切大乘經典,禪門祖訓,無不在闡明此理。

六道眾生,在三界中輪迴不已,卻不知色身與命運,皆是自己過去「心念」所引發的善惡諸行所造成的。不但如此,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也就是指這一切宇宙,天堂、地獄、人間,

這種種依報的環境,也都是我們的心念所造就出來的境界。心善則成淨土,心惡則成地獄,廓然無心方是佛的境界。又此中~有事有理,「三界唯心」⋯是事,指正報、依報,身心所受所遇等種種事相。

「萬法唯識」⋯是理,眾生所發明的種種道理,皆是運用前五識及意識,外加潛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的影響。

而事實上三界所有事相的根本法則,就是緣起性空的甚深之理,科學家所能查究出來的真理,也總不能超越緣起性空之理。故眾生欲出三界火宅,當修空觀,知三界萬法皆是緣起,緣起則性空,性空則不著,不著則能證入空性,而得到《解脫》。

「萬法由心生,一切唯心造」,我們看看這個「心」字「三點如星佈,橫勾似月斜,披毛從此出,作佛亦由它。」而我們的人心卻是有著貪、嗔、痴這三毒。
  
1. 貪︰即貪而無厭,酒色財氣,無所不貪,有十想百,百想千、萬,盡想辦法。倒人家的錢,皆由貪心引起。修道修行之人千萬不可起貪心,安貧樂道,知足常樂,能忍則自安,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自然心就無所貪求。
  
2. 嗔︰嗔,恚也,看人不順眼,嫉妒恨人。咱修道修行必定要去掉嗔心,否則有多大的功德,也有可能「一把無明火,燒掉萬里功德林。」
  
3. 痴︰是愚痴妄想,糊裡糊塗,屢講不聽,認定自己聰明,中庸云︰「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也就是「愩高自恃」,不接受別人意見,行僻而堅。這樣的人,很可憐,最後一定是孤獨的,故修道修行必斬三毒。

三惡道︰「殺、盜、淫」。如有這三惡業往生之後不能上天堂,是地獄之三途。
  
1. 殺︰簡單說即殺生害命,有違背上天好生之德,因殺氣沖天,故遭劫頻頻。佛云︰「要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所以修道修行當發慈悲心,戒殺放生。
  
2. 盜︰如偷盜,明偷暗奪,當知一草一木皆有主人,若不經主人許可,得在身上即是盜,想佔便宜之心,即是盜心。
  
3. 淫︰萬惡淫為首,男女間茍且不正常之言行,都不可以為。今之社會皆因自由戀愛,而損良家女子之名譽,致使服毒、跳河、自殺⋯等等,此皆敗家亡身之主因,亦為罪首也。
  
十惡乃是三毒心:貪、嗔、痴。四口業:惡口、兩舌、妄言、綺語。三惡道:殺、盜、淫。切不可犯,當一刀兩斷,如果十惡不除,任你行多大功德,恐怕亦不能抵罪。

因此我們修道修行當遵守三清四正,三清者,錢財清、男女清、聖凡清。四正者︰心正、身正、言正、行正。守好三清四正,這樣才是正人君子,倫常上之三從四德是婦女應遵守的。

三從四德是中國古代宋明以來女子的行為規範。《三從》是女子在服喪的標準: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是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後世解釋「三從」多是斷章取義而對「三從」的曲解⋯認為這是封建禮教壓迫婦女的制度。事實上,「三從」僅僅是用來指服喪的規矩,將之引申為女子應該服從男子這是錯誤的看法。

清代統治者入關後,對中國傳統儒學的解釋加以更改,使得三從四德在清代的確變成了對女子的壓迫制度。這進一步使得三從的原始含義被掩蓋而後人鮮有所知。【解釋】三從四德是封建禮教束縛婦女的道德標準之一。

所謂的“四德”【出處】《周禮・天官、九嬪》:“九嬪掌婦學之法,以九教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四德》:「德」⋯德行,「容」⋯容貌,「言」⋯言辭,「功」⋯技藝,包含傳統「婦學」四項教育內容,故稱為「四教」或「四行」。四德就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要求做女子的,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

然後是相貌⋯指出入要端莊穩重持禮,不要輕浮隨便。言語⋯指與人交談要會隨意附義,能理解別人所言,並知道自己該言與不該言的語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生活方面的細節。

許多人都常說現在是末法時代。而何謂末法?就是人人都會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道理,卻不真正相信它!法自是法,世界仍是世界,眾生仍是眾生,自己還是自己,

一般人常於事相上起了種種的「分別心、不平等心,自惹煩惱,自造罪業,尚不知每次的「起心動念⋯分別、貪求、嗔恨、貢高、我慢、自私、比較、猜疑、怨懟之心」乃是我們累世的輪迴種籽,而生生世世地自造因果,如此將永遠無法脫離苦海矣!

俗話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明知自己是來修行償願、了願的,卻糊裡糊塗跟隨著「世俗潮流」過日子。要知道,生死輪迴的時間愈長,所累積輪迴的力量就愈大,在世間所造的業力-叫輪迴業力,也叫輪迴力量。

這股輪迴力量:「讓六道輪迴眾生習慣造業,習慣走原來的路」,只因習慣成自然了。諸佛菩薩一再呼籲大家:「在下一次輪迴還沒有完全定局之前《蓋棺論定》,這個時機你一定要契入修行。

我們若能於日常生活中多培養德性的深度,修道修行上多用點心力來經營、護持道心,別再造作種種的因果業障,再配合行功立德、積累功德,以功德來迴向累世的冤親債主,以清償宿怨⋯

希望藉由反省、懺悔、改過遷善之心,及培補功德來消彌累生累世的因果業力,如此方能避開業力的反撲索討期,然後再皈依「佛、法、僧」、或者「道、經、師」的三皈依,

依教奉行,依據已證道仙佛之經典、善知識、教義⋯等等作為基準,一門深入淺出的專研佛學、道學,培養德性的修煉、心性的圓融,及處事的態度,如此,終將造就出「有德有才、出類拔萃」之師矣!

先賢云:「修道修行者⋯智慧要內斂,德性要忌諱光芒畢露,道本自然平淡,學修要依理一步一步行,道果才能一階一階成」。

                      ~~未完待續~~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6.05.09~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心靈的歸依⋯責任的歸屬感

母親節的即將到來,特別獻上一份深深的祝福⋯願天下的母親在未來的日子裡,都能健康平安喜樂,每天都在過著母親節,而不是一整年才過上一次母親節。而身為父母得到子女的關心與尊重⋯

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在現今日新月異的科技社會中,年輕人為了事業、工作、男女朋友、願景與目標,忙於公務、交友、生活中無瑕顧得上年長的父母親,也更與父母親越加疏遠,而感情也越來越淡化。

現代社會上的人對於倫理道德已不像從前那麼重視,而孝養、孝敬、孝順的思想觀念也比古人淡薄。有的人認為,現在講求的是自由、民主、人權,甚至於叛逆的子女們還跟父母唱反調⋯

堅持自我的意見,讓父母傷心難過。事實上,每個人的所做所為,自己的下一代都看在眼裡,我們對待父母的一言一行能帶給孩子很大的影響,而未來孩子們也將會以同樣的方式來回報自己。

常言道:百善為先,我們能長大成人,是由於父母親的教養提攜,所以對父母應當存有恭敬孝順之心。盡孝,包含了孝養、孝敬、孝順,以上三者都能做到,就稱得上是真正的盡孝。

我們人時常無法居安思危⋯在安逸生活中沒有危機意識的覺醒,常言道:「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恩。早把甘旨勤奉養,夕陽光景不多時。豈無遠道思親淚,不及高堂念子心。」

年輕時曾經聽到年長者講過一句話:「手抱孩兒才知父母時」這是台語的一句俚語,現在回想起來⋯講得一點都不為過。「人生一世,草生一春;來如風兩,去似微塵。」

金剛經所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世間一切事皆是生滅、無常,心念也是生滅、無常,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人、事、物皆在生滅變化當中。

想想,人的一生從小到大,種種的經歷與變遷,當時認為的種種,如今又是如何?事過境遷一切皆了不可得,與一場夢境又有何異?真的如夢幻泡影呢!那麼我們既然瞭解了人世間的「無常」,就如同夢幻泡影般的生滅變化。

那麼是否該好好的調整我們⋯對於父母親、兄弟姊妹、情人、夫妻雙方與朋友的應對方式與溝通跟協調呢?好好思索一下⋯如何在此「無常」的人世間,把握當下、活在當下、充實自我。

千萬別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樹欲靜而風不息。祭而豐不如養之厚,悔之晚何若謹於前。」我們人就是缺乏危機意識,就是想當然的認為父母親也都好好的,幹嘛那麼悲觀呢!

妙德住持的父親在十多年前,因為一場意外車禍往生,而隔年小弟自殺往生(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冤親債主討報所造成),第三年母親生病往生。母親當初是心肌梗塞送醫作心導管手術救回一命。

這之後長達十年的時間是靠長庚醫院的醫藥維持血管的通暢。十年後因低血壓性腦中風而送至台北新光醫院作開腦手術,於加護病房住了將近半年⋯後又因檢查出母親心臟瓣膜壞死,

又需要換取人工心臟瓣膜,身體健康狀況需長期依賴呼吸器維生的這種日子維持了六年,最終還是抵擋不住病魔的摧殘往生了。

妙德住持對於三位至親在三年內相繼的離開,對人世間的「無常」甚是感慨,在此才會藉此文章來提醒各位同修靈子,甚至年輕的好友們,請好好珍惜身邊的所有一切人事物吧!

在這母親節將至的日子裡,倍懷感傷地想要聊表心意,並且語重心長地對各位同修靈子喊話。常言⋯「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母親在世時非常疼愛我們三個姐弟,

她的心靈感應非常強烈,弟弟們在外若是發生什麼事情,母親立馬感受到已經有事情發生。也常擔心孩子們是否餓著肚子?是否感受風寒?是否工作如意?是否又跌跌撞撞的?

我們必須謹記:對父母需常懷感恩之心⋯並且締造真功德,並將持咒、修善法的功德回向給父母親,令父母能夠消除業障、增長福慧、發菩提心。修善培福需要從身邊的人及家庭開始做起。

如果無法善待身邊的親人、恩人,那麼又該如何在世間來圓滿人間道呢?「修行需以儒家思想為底-即人間道之修行」,而孝順⋯必須誠實地面對自己的父母親,請捫心自問是否做過虧心事?是否能滿足父母親的心願?

常言道:「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廣廈千間,夜眠八尺。鷦鷯巢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我們人一生當中,總是欲求過多,而無法理解「知足常樂」這句話的真諦。

當你心中踏實就算是與親人(兒子/女兒),一起吃上一碗陽春麵都會倍感溫馨呢!身為一個母親的要求其實並不多,也不圖著榮華富貴,也不圖著錦衣玉食,也不圖著穿金戴銀。

只要兒女能在心中為母親留個位置,時常掛念著母親的辛勞與關愛,而不是出門「忘了回家的路」,心中只在意酒肉朋友或是只在意男女朋友,男女感情的牽絆,亦或是只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而忘卻了遠方慈母的牽掛與思念之情。

以侍奉父母而言,子女應從事正當的工作,負起家庭的經濟責任,供養父母所需的生活資具,不令缺乏;除了供養,還要有恭敬心、孝順心,謹言慎行,不令父母憂惱,時時懷著知恩、感恩、報恩的心,不忘父母恩德。

妙德法語:
三期末劫應道降,天源靈性道化開,
因果業障天羅網,三曹對案總清算,
明師協助業障還,懺悔反省積德償,
忍辱精進道業昇,懈怠光陰待何生,
道劫並降考真心,三曹普化渡世靈,
旨靈地卦引道經,道化天經益祖靈。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6.05.06~~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eg

修行人的詬病                             

一、未認清修行的真正目的,因為小有成就就劃地自限:

修行的最終目的一定是:『修得正果後,再渡化有緣眾生』,而何謂『正果』?眾多宗教的解釋不同,但是最後的結果是相同的,即不生不滅、永世無須再輪迴,即修到佛菩薩的境界、無極天。

在未修得正果之人,即在修行上還未究竟、還有缺失在,是沒有資格成為教導修行人的老師的,因為在教導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將自身未究竟的執著、人性與缺失傳授給修行人,不僅誤了眾生,更得為此付出果報,得不償失。 

當然修行到了一定的程度,德行、福報、見性與空性的境界都會提昇,甚至到了心想事成、出口成真、與仙佛會面、稍有五神通之成就,而眾多修行者敗就敗在於此,因為有這般的成就,有些修行者就執著於神道而不再精進。

因為有這般的成就,有些修行者聚集了許多的跟隨者,想與他學修行,因此開課教授修行,將還未究竟的佛法、道義傳授給弟子,誤了有緣眾生,而被稱為『老師』之後,卻沾沾自喜⋯摃高而忘了再精進。

因為有這般的成就,有些修行者就受自己的心魔所驅使,犯下違反道德良心的事情(因為到此成就要犯罪是很容易的),如此一來離正道就越來越遠了。

那當我們小有成就之時,我們該如何為有緣眾生付出一點心力呢?事實上未修得正果之前是沒有資格渡化眾生的,所有的諸天神聖仙佛無一不是『先修得正果,而後再行渡化眾生』的,所以不渡化眾生 仙佛是不會怪罪的!

甚至因有『先修得正果,而後再行渡化眾生』之心,而得到眾神、聖、仙、佛的讚賞呢!當然在小有成就之時,慈悲心是一定要有的,但是我們不要把俗心看做菩提慈悲心而亂行菩薩道,那麼如何避免之呢?

除了修得『正果』!若緣份使然,我們可以做的就只有協助諸位有緣眾生,打好以後要修行的基礎,即協助『修人道、積福報、養德行』;所有宗教、法門等修行方式,

都必須以以上這三項來作為根基,無一例外,人道、福報、德行未成,絕對是修行困難重重、阻礙紛紛。所以為避免誤人子弟、發善心作惡事,真該三思才是!

二、勿以為修人道、積福報就能修得正果:
 
修人道是每位世人都應該做到的本份,因今日人心靡華,眾多宗教團體為匡正人心,勸世渡人,而讓一些修行者誤認為:『原來修行就是修人道』,事實上修人道只是所有修行的開始與基礎,不修行也應當要把人道修持完善不是嗎?

而積福報,只是得善果,如我們處處佈施,卻無自我修持菩提心性,到最後我們還是可能輪入人道或畜生道,但因佈施之善果,會使我們出生在不愁吃穿的環境中,常見到目前許許多多『好命的寵物』即是如此,

而人道則是享受福報⋯不愁吃住但還是需要繼續廣植福田,因福報還是有享盡的ㄧ天,相信這絕對不是我們修行的目的與追求。

三、念經、禮佛以為就能修得正果:
 
念經與迴向只有一個目的,希望我們與對方都能因為經文裡所提到的佛法、道義而能頓悟、甚至是潛心修行,若是我們不能自悟與潛心修行,念經只是一種例行公事,完全失去了念經的意義,就算是念一輩子的經,也有可能會因為沒有真正修持菩提心性、甚至連人道也不得善終!

禮佛是種虔誠、謙卑、恭敬與修心性的表現,但是別忘了⋯沒有一位修得正果的仙佛,是需要我們去參拜的!禮佛這種行為完全是出自我們內心對仙佛的一種尊敬與感恩,無任何功德可言、更別談單方面禮佛這種行為就能修得正果。這只是虔誠、謙卑、恭敬與修養心性的表現而已。

四、修行是自證自悟而非他悟、甚至是 仙佛悟:
 
若我們把修行比喻成人生命中『腳的發揮』:嬰兒時﹍我們用爬的、漸漸﹍我們會歪來歪去的走著、走穩了之後﹍腳漸漸有力了,我們開始學習奔跑、跑穩了﹍我們開始追求速度,甚至是各種技巧。

如果我們將修得正果看成是速度的極限,要追求極限一定得按部就班來,並且腳踏實地而不好高騖遠;如果我們還不會走路時就先學跑,會有什麼結果呢?如果我們只是會歪來歪去的走著,卻開始追求極限速度又會如何呢?

所有修得正果的 仙佛無一不是,按部就班從心性、人道開始修起,直到體會世間的無常、發菩提大願修得正果、渡化眾生。而今現在的修行者大多先飽讀經書,還在學爬,就先被教導如何追求極限速度,而極限速度是什麼現象?好了!

等到有緣的善知識與我們對照修行真理時,我們卻好像知道的比他還多,輕視、甚至是看低對方這沒有什麼嘛!因為我們都知道如何追求極限速度,但是我們卻忘了:『我們是知道,而對方是做到!』我們真正會的只有『爬』的階段而已!!!

這也就是現代修行者,沒有與 諸天神聖仙佛一樣,按部就班先從心性、人道開始修起,而是先飽讀經書,使得原本在借事練心時⋯是在考驗我們的『悟性與心性』,卻轉變成為語言文字相修行、及老師教我們怎麼做的學習『記憶』。可悲!可悲!轉眼成非!本末倒置何時自醒自悟呢!

五、出家修行對嗎?
 
如果人道已經圓滿,如果世俗的磨練都已經不染我們的心性。如果出家初期與古代一樣,先從挑水、砍材、煮飯等俗事來練心性,等到時機成熟才可以開始研讀經文、教授念經、打坐、禪坐。如果除了出家無處可以得到經典與佛書裡的善知識。

若非如此,『自誤』比『自悟』多、『下去』比『上去』多、『再來』比『不來』多太多!若是緣份真是如此,真的只有靠自己離類絕倫的自修了!

雖然說,末法因緣已定:『善知識、經典、佛書隨手可得,譯經、白話聖賢書更是琳瑯滿目,修行者只知道禮佛、念經,如何修得正果的正法都不知道』;但是,我們別忘了:『佛性與身具足!』只要修得對,得正果是不會分時間空間的。

末法點出了當代修行者的弊端,指的是多數,並非是修行者每一個人,我們今生的目的不是也希望今生就能究竟嗎? 歷代修得正果的祖師,得道只有一人,沈淪百千難估計。修行難道不是為此目的嗎?所以,諸位已下定決心真心真意修行的大德們,該如何修行才是真正的正法真可捫心自問!

六、不靜坐絕無法修得正果!

歷代修得正果的 祖師、大德,無一不是靜坐到了純陽肉身、心性到了明心見性而得正果的。 所以當人道、心性已全,靜坐、禪定、念經、研讀經文是修行所必然的,而念經與研讀經文只是助修,若程度夠也可以捨之,

因為得正果後,言語一出就是佛經、佛語,沒有人會重複一直講同樣的話講不停的,佛經、佛語只為闡明善知識,我們念經與研讀經文要知道經文真正的用意、含意,否則只有被笑成是九官鳥的份了!

七、修行絕對是自求、自渡、自證、自悟:

眾多有心修身養命、修心養性的大德們,常常都有一個比較不正確的觀念,就是喜歡:『外求』。看看哪裡有出名的老師、哪裡有法力無邊的修行者、看看誰可以幫我們如何如何......,希望能求得速成法力、神通,

但確不想付出代價、供養、護持、勞力、願力、苦行、苦修,以達到分工合作、專責受理、因材施教、引導眾生、經驗分享,所謂外功必須配合內果,如何內外兼顧達到代天宣化、替天行道的願力,才是修行者步入真道的關鍵。

前者這些也都是有心修身養命、修心養性者不合正法的念頭,若執著於此念為出發點來修行的話,不僅自身修得一塌糊塗,甚至造成家庭、環境等等的不調和,更嚴重自斷了修身養命、修心養性的緣分,自誤了這一生的慧命。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判斷我們是否在外求還是在自修:

一.常常覺得求佛法、道義所共修的場所好清靜。
二.常常想要到特定的地方去修身養命、修心養性。
三.遇到問題或阻礙時,常常馬上想到要找什麼人解決。

四.常常有需要付出些什麼,修行才會有提升之心。如:要出多少錢、要唸多少經、一定要參加什麼活動、一定要照著什麼去做等等。

五.上完課後回到自己的環境裡,佛學、道學、善知識 都還給 老師了,聽的時候頭頭是道,做的時候又是另一回事,完全不知道。
六.知道要做的事情,卻懶散、遲滯、等待、時常再原諒自己一次。

若有以上的情形發生,外求的成分是相當大的,也就是說還未真正下定決心要修身養命、修心養性。還沒有認清修行是真修實煉,明師只是超越提昇的助緣,但是若無明師引導真是寸步難行,卻只能在語言文字相修行,不能洞悉諸法真相。

若是如此,那該如何安置修行之心而符合菩提大道呢? 事實上修行得比較高的境界是《萬緣放下》《捨下有形人事物、得到無形化身法》『無為而治』、『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但常言道:『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修行初期我們尚未認清根本時,還是應該先『內觀其心』,凡是只要求自己心性的調整。老師、佛法、道經都只是讓我們對照心性與修行是否正確⋯而從中獲取善知識的良知良能,以訂定更久遠的方向及目標!

清淨為德,法道為真,氣和理順,丹法動念,
煉氣煉丹,無畏無為,至心至為,內中涵養,
以德修中,修煉己性,至德至真,德性圓融。

真正的修行在於求「解脫」,除了修福之外,還要修慧,但這些智慧來自於「自證」,而非理論得來。無念之境不易守,其訣在於時時反躬自省,作為是否方式錯誤?所謂「種田看收成,修行看結果」,而修行是一輩子的終身大事!

本文引用網址  http://blog.xuite.net/abc120267927/twblog

妙心隨意窩發表時間~~2012.02.17~~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eg

請自我檢視是否真修行?             

千千萬萬人都在學佛、學道、修行,為什麼還有生死?除了尚未明心見性外,大都只是表面功夫《表相修行》,未真正去實行參悟佛法、道法之真實義。

要知道修行是實踐的功夫,不是空洞的理論。時下學道者談玄論妙,求外表好看居多,能「真修實煉、用心參悟」畢竟少之又少。

如果修行只是習慣性的:參班、聽經聞法、唸佛、禪坐,而不是用來渡人渡己,將佛法、道法落實在生活中,太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

真修行要有正知、正見,智慧才能圓融,不可執著於「我修的才是正法,別人都是外道」,跟我修的不一樣就排斥它,基本上就產生了分別對待,這不是佛法慈悲的本意。

要知道人自無始以來,為何一直在生死苦海中徘徊、流浪、輪迴,不知歸處,就是執著於「如痴」「如幻」「如夢」「如醉」的世間、

假境中迷失了自我,入假境不知其假,入苦海不知其苦,生而死,死而生,永墜輪迴中。

世人常言:「人生如戲」。你只管盡情去演,但別太入戲而忘了真正的自己。台上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都只是戲,不要太執著。千萬別為了「台上的你,而忘了真正的我」。

一個修行者,要知道人生不是一條絶路,而是看你如何把握輪迴的空檔期,而真正契入涅槃妙法的覺路,真正悟透超生了死的妙法。

因此,將來的成就~不是你的能力與才華,也不是你渡化多少人,道理講得多妙,更不是你的位高權重,道場有多大、人數有多少;

而是內心深處所流露出來⋯更具妙智慧、更加謙虛、心量更寬廣,這樣才能正心處事,處處接納、處處圓融。因此「立願了願、心性圓滿」,才是抉擇今生修行的成與敗。

※世人都自認為自己在修行,請自我檢視做到幾點了?
1.乘願而來,是否做到了願而歸?
2.凡塵俗事看開、放下了嗎?
3.是否被事業、親情、感情綁住而忘記自己聖業與誓願?
4.名利、權勢捨掉了嗎?
5.人心、私慾去除了嗎?
6.習性、稟性改了嗎?

想想披著修行外衣,「表面的」、「習慣性的」那些參班、道場服務人員,而未往心性下功夫,是不可能成為修行的增上緣。

帶著人心、私慾以及世間執著、攀緣、牽纒,如何回歸西方淨土?那淨土豈不是又變成一個人間苦海呢?

現今修行要「身在凡塵心出家」,遠離心靈枷鎖。有些修行者,雖名修行,但世俗煩惱、罣礙一大堆,甚至到了佛堂或宮、廟、堂,心裡還牽掛著身邊的生活瑣事,

而無法練就出活在當下的功夫,請問這樣如何洗滌歷刧以來的塵垢呢?如何去除自己的習性、稟性呢?又如何改變今生此世的命運呢?

※修行當知:「不要自以為在修行,其實被命運牽著走,又走上另一個輪迴!」

古人云:「掌握生命的轉折處」要把腳步放慢一些,仔細觀、用心思考:我所擁有的是什麼?缺失的又是什麼?小心謹慎渡過困難與橫逆,善用它們,才能化危機為轉機。

我們一生中不斷面臨生活週遭的困擾與煩惱而產生痛苦,但不要忘記:「懂得放下,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當你放下我執、不與人計較時,剎那間心靈深處所釋放出來的是⋯何等清靜自在,何等平和喜悅,這才是真正清淨的菩薩心。

無論在家或出家修行,眾人檢視的標準都是一樣,一個「修行」幾年或幾十年,當你聽到社會大眾在批評茹素吃齋的修行人「心肝最壞」,

當你聽到此話時作何感想?是眾生批評錯了?還是我們要自我反省、檢討?
當你在道場表現虛偽的佛心,回到家庭以及工作環境或生活週遭又回復到你的霸心,展現自我人心、私慾,失去修行應有的氣質與風範,你就知道其中之原因。

想想一個修行者表裡不一《言行不一》,再加上在世俗中攀緣攀得太多,六根不清淨,「這裡色相綁,那邊塵境困」,怎能跳出生死苦海呢?時下有些人僅僅只是吃了幾年素齋、辦了幾年道、修了幾年佛法,

就異想往生西方淨土或回歸無極理天,簡直是痴人說夢話,孰不知古聖仙佛當初的修行、修道與悟道過程,是下過多少的苦功與磨練,

才能有所成就與證道,如果不立願了願、心性不圓滿、智慧不成長,那裡都不是你的歸處,而白白浪費此生普渡因緣,還得等下次再來。

古人云:「真道有真考,真道真人修」,斷生死的大道,要有大根器之人才修得起,不是湊熱鬧、行福報、結善緣而已。俗話說:「牛有千斤之擔,蟻有米粒之力」都是盡心、盡力矣。

一個修行者的能力、智慧若有十分,如果尚未盡到一半的努力,能有成就嗎?世俗路~短暫人生,大家都知道該怎麼去安排、爭取,讓生活更好。

修行路~萬八聖業、生死大事,怎奈不知自我規範、自我的督促而讓身、心、靈有機會得以揚昇?

時下修行者若不用真心,只是表面上應付、交差而已。「說穿了,凡業重於你的生死《斷輪迴》之聖業,如此長久以往將會矇蔽了自我良知」。

※如何脫離生死苦海之法:立願了願、把握當下。

在修行過程中,責任擔不起、願不能了,我們總是有那麼多的理由,要知道在真理之前沒有「理由」這兩個字,在聖佛眼前更沒有「困難」這兩個字,只問我們下定決心了沒有?

「立願了願」是此次驗收成與敗的主要關鍵,因此在三施五法的願力中,你就是要藉這些願力來了斷生死。

Ps.三施:財施、法施、無畏施
五法:即相、名、覺想、正智、真如。其中覺想,即是分別,即是了知。前三者是世間法,后二者乃出世間法。

道場上:不「要求」別人善待自己,只問自己對道場付出多少?
親情上:父母心就是菩薩心,以親子之心、同等的用在週遭同修或眾生上。
凡業上:用做事業的精神來耕耘你的聖業,沒有不成功的。

人事上~不與人爭妄,歡喜就好。
心境上~順逆皆喜,隨緣自在。
工作上~把工作場所當作道場,藉人際關係隨緣渡化。要知道:「唯有堅定心志,才是修行紮根的基礎」。

聖人與凡夫最大差別在:一樣走修行路,一樣受挫折與考驗⋯聖人是堅持到底 ,凡夫是遇難退縮;勇氣+堅持=一路走來才能始終如一 。

古人云:「任勞容易,任怨難」。任勞:我們修行犧牲奉獻、吃苦了苦,這是每一個修行者應盡的使命,無可貴可言。

任怨:面臨橫逆、窮困、潦倒時,依然能坦蕩、公正、無私,展現內在的歡喜心,才是英雄中的英雄。

「沒有揮汗的耕耘,那來含笑的收穫?」要知道佛菩薩在世時,對眾生有如「母親對待子女」一樣,不厭不倦提攜照顧,願為眾生頂罪,眾生未得救~誓不成佛。

修行要開啟每個人心中道場,而不是僅做表面功夫(表相修行),要身體力行去付出,不要做一個道場的『觀光客』。

故修行常言:「條條大路通羅馬,入佛道也是門門皆通」,簡單方法:「由三寶門可入道」。三寶門:信心門,慧心門,慈心門。

信心門⋯由性而入。佛:二六時中時作返照,常保自性清淨無染。
慧心門⋯從心而入。法:開啟心靈世界寶藏,遠離一切習性稟性。
慈心門⋯從身而入。僧:發大願心立堅固願,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修行切勿執任何法門,以平常心、平等心、歡喜心,遠離一切塵境與色相,才能對境無心,心不隨境轉,而由心轉境,如來佛性才能自然彰顯出來。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5.07.16~~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eg

宮廟修行人的無奈⋯真心換絕情

我比較喜歡以講故事的說法,如此,比較容易上心,其實這也是真實的案例⋯此位靈子與其朋友相識已有八年,感情非常要好,但是也時常爭吵,吵吵鬧鬧磨合期也非常的耐人尋味。

這位靈子的母親在他十八歲時因為《肝硬化、肝癌》往生,而這孩子非常地孝順,對母親感情非常深,母親生病臥床五年都是他在照料,所以十八歲的他必須擔當起一家之主的責任。

而他們家孩子有三男一女(最小的弟弟才六歲),父親自從母親倒下之後,什麼事都不做、也什麼事都不管,所有的重擔都由十八歲的長男一肩扛起。為何提及這個故事呢?

這也是一個跟因果業力相關的案例,他是在私人宮壇長大的孩子,父親童乩母親桌頭,父親是王爺的乩身,根據他的描述⋯他父親在辦事過程中不瞭解因果業障,只要信徒們有需求,

不分大小事、不分嚴重性,一律照辦,甚至到後來假傳聖意的事情也照做,直到所有眾生因果業障一擁而上時,卻是母親扛到信徒的因果業障⋯導致平常身體都沒異樣的人,竟然會得到肝硬化《肝癌》,從發病到往生僅短短五年的時間。

於是從此他開始非常排斥降駕辦事,一開始王爺要拆穿父親假傳聖意的時候,父親還矢口否認,但當王爺降乩在這孩子身上,還手握36支清香往口內吞,再從口中拿出36支清香時清香還點燃著,父親見狀後才坦承確實有假傳聖意之事。

由於這孩子的朋友深知他內心的痛處及遺憾,對已故母親的緬懷及掛念,帶他來接觸靈修,在第一次這孩子的朋友預約問事時,妙德住持在傳音給孩子的朋友當下,這孩子的靈性感受到⋯

好像這就是他一直在尋找的母親《靈性的母親》,於是他當下怕控制不住情緒,趕緊離開現場(大殿),但是自從此次靈性的觸動後,孩子心靈就開始掛念鳳凰山脈 慈凰宮 準提佛母。

在這以後他們陸續地南來北往地帶了朋友來啟靈,也跟妙德住持互動多次後,這孩子的朋友才開口詢問⋯若是這孩子要拜 準提佛母為義母可以嗎?那是否也可以認妙德住持為乾媽?

在請示 準提佛母後⋯得知三千年前的佛母在尚未得道之前,由於兒子七歲意外往生,而造成佛母久久無法走出傷痛,也無心再次走入密宗的密法修行,就因為如此,尼泊爾的同門師兄來到家裡⋯點化 佛母加強其修行的意志與信心。

從此,佛母家裡就成為孩童收容所,收容所有需要幫助的孩子,佛母把所有孩子都當成自家人,沒有分別,沒有利益,沒有紛爭,讓這些孩子平安順利長大,也教導這些孩子們心性的轉換,以母愛的光輝循循善誘地教育他們。

唯一讓 佛母覺得特別需要母愛的,就是剛剛提到這位要拜 準提佛母為義母的這個孩子,佛母將這孩子視為己出,就算是沒有血緣關係,佛母還是不厭其煩的關心他,照顧著他,

他也特別地貼心,知道佛母心裡還在牽掛往昔的七歲兒子,常常逗著佛母開心,而這些過程都像放映影片般地,顯現在妙德住持的腦海中歷歷在目,久久而無法忘懷。難怪這孩子會想拜義母,還想認乾媽呢!

而這孩子在鳳凰山脈 慈凰宮的付出,眾人也是有目共睹,這孩子的朋友在幾年前也持續的,在想辦法幫助這孩子已往生的母親靈魂,就因為他母親往生時要對這孩子交待遺言,而這孩子由於傷心欲絕,不想聽母親交代遺言。

結果當下是把遺言交代給孩子的朋友,所以他的朋友既然受其母親所託,對於他便就有一份責任歸屬感,他朋友曾經提到⋯他今生只對這好友盡心盡力,只希望他過得好,過得快樂就好。

而由於他對慈凰宮的付出與貢獻,間接地幫助到孩子母親的靈魂,並順利地引渡其地魂回歸,而且更在楓港紫竹林 龍峰寺 白衣觀音處⋯得到了白衣觀音的認證,妙德住持與孩子的朋友幫助此靈體坐上無形蓮臺果位而得以提昇。

事後更得知上蒼賜予《玉女》之神格給予他的母親。這些過程也是經過這孩子的朋友⋯打開三界法眼全程印證到的無相實相之玄妙法界。

所以若是你在行善佈施的當下,能夠抱持著誠心誠意無私奉獻的精神,而在無所求的情況下,所行持的功德力還是會回歸到自我本身《精、氣、神》及祖先或是親人的身上呢!

但是自從幫助孩子母親靈體提昇、淨化之後,《玉女》就跟隨在妙德住持的身邊修煉,那在我們身為一個神職人員來說,你說該高興還是擔憂呢?如此,還有人願意再幫助無形眾生嗎?

由於他母親於日本時期與妙德住持是同修,見到妙德住持就好像他鄉遇故知般的,但是畢竟《祂》還有今生的人性思考,妙德住持在修煉過程中,還是會受到其干擾跟影響呢!

而且這孩子更在佛母的引導下,經過妙德住持的帶領⋯啟靈了,靈性甦醒後對人世間的感悟⋯痛哭流涕,久久不能平復內心激動的情緒,經過幾千年的輪迴轉世投胎,竟然還能夠找尋到⋯

當初收容自己的母親《佛母》,也更因此與佛母結下此段善因緣,所以這孩子潛意識裡面渴望得到母愛,也一直在回報當初佛母的養育知遇之恩,但當這孩子的朋友一句「欲加之罪」的言詞傳出後,

即造成雙方的感情受挫,影響道場的和氣、更造成同修之間的相互猜忌,讓原本只是單純的護持、奉獻,演變成暴力恐嚇威脅的地步,妙德住持才會說「良言一句三冬暖,傷人一語六月寒」。

所以上篇關於他朋友的個案中,妙德住持才會提到⋯大公無私錯了嗎?慈悲心懷錯了嗎?菩薩心腸也錯了嗎?幫助他人好像障礙自我的成長,那麼請問若是你遇到了,到底幫還是不幫呢?

我們需時時地提醒自己-必需存著感恩的心⋯
恩人⋯給你幫助,敵人⋯幫你清醒,
友人⋯與你攜手,親人⋯伴你左右,
貴人⋯使你添福,能人⋯治你毛病,
小人⋯使你謹慎,愛人⋯給你力量,
高人⋯給你迷津,眾人⋯助你成功。
請善待身邊每一個人,是他們成就你的人生。

妙德法語:
靈性修持自性開,理無絕對映心來,
世間萬物皆有情,端看世間凡塵擾,
何時醒悟化愚頑,明心見性佛性開,
悟理禪真應心栽,法理相通法相臺。

靜裡內觀定乾坤,心安靈清萬法生,
明心證悟得道果,玄機映在法中生!

驚嘆凡間無情事,幾人醒悟了凡塵,
六親考關應世臺,降下紅塵了宿緣,
圓滿今生道務開,穩紮根基復歸臺。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6.04.30~~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eg

奇特的打嗝現象?                     

打嗝與嘔吐其實也是靈顯之現象的表現,至於嘔吐與打嗝是不一樣的症狀!會嘔吐大部份是靈接收到正能量磁場~而靈體欲把體內的負能量給排出!

另一種會造成噁吐的則是~像妙心師兄在過《天劫》時被靈界無形遊魂入侵,而產生的噁吐;若欲瞭解詳情可參考社區網站所發表的文章《道劫並降考真心,降劫化災得真道》此篇文章有更加詳細的解說。

曾經遇到過多位師兄師姐們,他們只要接觸到神佛的磁場、氣場時,都有ㄧ個很明顯的乾噁現象,甚至還真把胃裡的食物都給吐乾淨,這又是另一種噁吐顯相,這代表著此靈乩平時並未定時地藉由靜坐~

及階段性的茹素來達到快速的淨化肉體;若是平時有在靜坐、禪坐這方面下功夫來淨化體質,就不會有嘔吐這種現象發生,而且能打嗝時《靈》已經能感應到外界的磁場反應,只是有些人剛開始不知道會有這種現象是何原因!

每個人都有累世因果,有些身上都會跟著一些冤親債主,當你去到宮廟堂時你身上不好的《靈》不願意進去所以會嘔吐,會打嗝,經由打嗝而離體比嘔吐好;除非你今生是屬於第一世投胎轉世的靈子,那就不在此限。

較大間宮廟它的大門《中門》、龍門《禮門》、虎門《義路》,均都會有門神、護法神所鎮守著,不好的靈看到這樣的陣式心生畏懼,不敢跟隨著肉體進入,而會藉由打嗝、乾噁的顯相離體,在宮殿外靜靜地等後著。

如果你在靜坐、禪坐時會有打嗝的現象,也請不用害怕,妙徳在初期的靜坐中~每天也都有三十分鍾左右的持續打嗝(排濁氣),令人感到非常困擾,這是靈體在把身體裡面的濁氣、穢氣給排出的現象,只要你耐心的調氣、吐納,累積到一定的能量,這種打嗝的問題便會消失!

當你到了宮、廟、堂、佛寺,若是與裡面的神佛有緣,好像是見到親人一樣,當下只要接收到佛菩薩的能量磁場也會打嗝,如無感應就表示此宮、廟、堂、佛寺之神尊與我們較無緣、或是機緣未到亦或是神尊暫時不在宮裡!

很多人去拜拜會打嗝、參加法也會打嗝、參加靜坐會打嗝、參加讀經會打嗝、去醫院探病也會打嗝,當你瞭解打嗝的涵義後將不會再迷惑。

所以在修行的過程當中,有太多驚異的事情發生,妙德在修行之前就常打嗝~剛開始只以為是胃脹氣才會打嗝,後來發現不是這樣的,每接觸到宮廟便會有感覺,還不自覺地~手腕會覺得酸酸的~但只要手腕轉動轉動會感覺很舒服,這時才發現原來這就是所謂的靈動!

因此走入靈修之後才會更想深入去瞭解這其中的因素。當你靜坐完之後~請找個地方靜下來,如果你有「打嗝」或身體會「搖擺」或會打手印的現象,請你做一個自我溝通的動作「自我問答」,你可以問問祂這是為什麼?

讓肉體與自己的「內在本靈、世靈」做溝通,慢慢地建立起自己與「本靈、世靈」雙向溝通的關係,唯有如此才能逐漸地去體驗與自性靈溝通的喜悅。

而且這種雙向溝通的模式也可用在靈語的訓練及互動,相信靈修學子均都會經歷過靈語的困擾與無解,大多數的靈修者都無法理解靈語的含意,那是因為受到現實環境的影響太深,常會想以人為思考去解靈文,但是這樣所得到的答案,絕對不是「靈」祂所要傳達的訊息。

其實不難發現自己內在會有兩個不同的思維模式,一個很強烈《人的意識》, 一個很微弱《靈的潛意識》,然而有時那微弱的信息是對的。那就是靈感的現象,當然有時也全然不是,「本靈、世靈」還是要經過ㄧ段的時間的訓練與謀合!

修行靜坐以後身體會打嗝、搖擺《靈動》是靈與體在初期時修持,兩者之間相互遷引配合的必然現象,亦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所以初期會打嗝搖擺《靈動》時,千萬要很清楚的~

知道自己在「靈動」,再來可能會有靈療拉筋指壓等等較柔性的動作產生!這時請別害怕~這是靈體要幫助肉體舒筋活血讓肉體更加健康;而且當下不要被外界事物所干擾,否則很容易停止靈體的靈療與靈動!

二十一世紀是靈的世紀,自發性的感應、靈動的現象,代表著本靈(自性)傳達給肉體(三魂七魄)的訊息能量!但不一定是靈修者的專利,而打嗝是本靈排解體內濁氣、穢氣的正常現象,也請別誤以爲是要降駕、降乩喔!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4.12.25~~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eg

靈修過程淺論⋯下篇                 


靈修一段時間後,有時會出現靈通現象,但不是每次都會靈驗。靈通所傳達的訊息有很多種,如用詩詞、歌仔戲語言,或類似影像的電影傳真,或心電感應,或用手寫出文字⋯等等。

有時靈界會傳授人們知識或法力,這些法力有些是失傳已久的古老絕學。有些手印或咒語,可應用在某些事物上,有避邪之功用。

而這些《法力》,則必須要看「施法者」的功夫層次與靈力境界。靈力差的或是沒學過的人,也使不出其威力來,須知施法只是為了幫助求助者解決某方面的問題,並非是讓你拿來顯化用的。
 
通靈如懂得竅門,訓練成本靈的電波可跟外界靈或神佛溝通連絡,能瞭解很多因果事,但外界靈(指導靈)或神佛,有分 層次的高低,高層次的仙佛,所知道的事情較多,

中低層次的神佛所知道的事較少。因此,想和高層次的仙佛接上無形金線接訊息,則需本身的靈夠清澈、靈力很強、願力和功德力足夠(或本身今生帶有使命),才能跟高層次的仙佛溝通接線。
 
有些人獲得靈通的因緣,非常奇特,大都在磁場最衰弱時,或一場大病後,突然間能見到鬼神,雖然沒有經過特別的靈修過程,卻能在~

身體虛弱恍惚的狀態中,產生陰性的磁場,和鬼神溝通。且判斷別人事情吉凶禍福,也很準確,但對未來的去向判斷,並不怎麼高明。

經常有陰靈附身(依附)干擾,久而久之,會有神經質的傾向,疑慮心(疑心病)也比以前重,有時候,舉止行動會受到陰靈的干擾、控制,

而身不由己,像這種情況,也許是前世冤親債主來附身,(有些純屬個案)然果真是此遭遇,所引發的威力,足以造成家庭的不幸或不安寧。

因此不要把一切的通靈,都當做是好的。盲目地追求靈通,還不如不學,建議還是需經過正統的佛學、道學基礎穩紥穩打之後,有了佛學、道學基礎再來學修靈學、靈通⋯才不致於會在靈修道上走偏!
 
真正的通靈是氣場很強,言行舉止都需合乎中庸之道,而這些都是要經過特殊的訓練。訓練的方法離不開心靈、佛學與道學,佛學、道學、心靈學及定靜功夫基礎尚未打好,再怎樣學也不是正派通靈。
 
「靈」學習的速度

為什麼很多所謂的通靈者,幫人問事或辦事的功力會有差別,這就是差在心靈學、佛學與道學修煉的問題上。如何訓練你的靈力,這與每個人的⋯⋯

資質、根器《道根》、心態、思想有著直接關係,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就是需要有耐心、恆心和毅力,且心地善良純樸非常重要,肯修煉肯做、再加上行功立德、積功累德,那麼一定會有好成績!

這就好比讀書一樣,肯用功用心學習者,就會有好的成績,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價去學習和研究,才能鑽研出理想的成果。不是一天到晚纏著師父不放就會通靈,世間沒有ㄧ步登天的道理!
 
本靈啓靈之後,你學習什麼東西,衪就跟你學什麼,而祂學習比你還要快,或許你會奇怪了,靈不是萬能的嗎?為什麼還要學習呢!告訴你們:「本靈或世靈因為以前沒學過我們這時代的新知識和工具,所以衪也必須重新學習與適應,並非萬能的。」

很多人問,本靈通靈學習有什麼好處?本靈通靈學習的好處可多著!例如研究地理風水、陽宅命理⋯等等,碰到了很多複雜的問題,

無法解決時,你只須和本靈、世靈《元靈、元神》溝通,祂就會告訴你比較正確的答案,幫忙你做分析解釋給你聽。如果你現在運氣很差,事業很不順遂,久病醫不好⋯等等,可能是你本身有股陰氣~

「霉氣」(冤親債主)在作怪。這時需要請求主神做主⋯幫忙本靈化解無形業障,讓肉體有足夠的時間與能力來行功立德、累積功果後再迴向給累世的冤親債主!而這可不是一般人力醫學所能改善的喔!
 
為何需要磨練

通靈則會因應個人的根器、本性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磨練,例如會磨練到讓你達到有愛心《慈悲心》,不欺騙別人、不口出妄語,或如何去渡化世人,

及如何去幫助人家靈療治病,諸多種種的磨練⋯等等,這也就是身心靈潛修的境界,而這段時間裡,更需要明師《指導師》幫你找答案與指點迷津。

否則靠自已摸索、領悟或不信任明師,另尋它途,或沒耐心的接受磨練,結果還是在原地踏步,等到你領悟後,已經浪費了好幾年的光陰,

這也算是另一種磨練,所以「修道說難很難,說容易也很容易。」磨練完全是因應個人的心性去考你驗你,只要以平常心去接受磨練,就都可以過關。

自己的信心不要被種種的考驗考倒了,否則接下來就是沮喪、懊悔。如因有了磨練的經驗,將來才會有豐富的經驗題材,也就不會再橫衝直撞,而這些經驗將是未來教化學生的最好題材喔!
 
提高境界

有人曾經問到⋯靈修靈動氣動後該如何修,才能使境界更高,更能發揮潛在能力,依我個人的經驗,不外乎心境與個人環境影響為主要因素~

當然還需配合已證道仙佛的經典、道書、善知識,來補充靈的精神資糧、及行功立德來增加本身的功德力⋯以達到靈體的進化及靈格的提昇。

所謂「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每個人的心境、環境、資質都不同,修行方式當然也就不同,自然每個人的靈力氣場感受也會不同,境界的差異就能顯示出來,替人指點迷津的準確度就有所差別。

而學修心靈學、道學須自定「戒律」來自做我約束;不須四大皆空,只要在多采多姿的現實社會裡,從身心靈下功夫著手即可,這是我們深深體會到的靈修之道。

因現實社會修道尤如苦海中修行,在此繁務集一身的環境中修道,必需比脫離世俗的修道者,要更有堅強意志、毅力與恆心。不然修道的境界將不會提昇,靈力將會漸淡、漸弱。
 
靈修在凡塵中能修到對各種事物的轉換看得很淡,則對人生的心態上也會有所改變,最重要的是要能夠做到「境隨心轉、心不隨境轉」。此即是人不要被物質界所迷失,

不因物質得不到手而沮喪,應以本靈去轉換、調整心態,如此才不致於心隨境轉!因此也才能了解人生處世的原則與修行的真諦,而不被現實社會磨滅掉道心,而且這是靈修開始轉折的境界。
 
 靈氣的交流
  
煉靈到某個程度,會遇到瓶頸,如果沒有方法突破,會倒退下來,這段時期心靈會感到徬徨。要如何才能突破?須知靈和人一樣,也需要伴侶(當然你要是有一個~可以共修的道伴,那在此恭喜你),

所以要有所突破,只有到道場和靈子修士一起共修、一起煉功,當煉功時不一定每個人都會有靈力交流,因為每個人的磁場都不一樣。

但這並不是主要因素,重要的是心靈磁場,如果心靈常存善念,功德持續在做,則心靈磁場會發揮到最高程度,而與有緣的修道者之靈電交流,甚至會有修道者的守護神來教他,使他能更上一層樓。為什麼?

因為修靈者雖有氣動,但心靈是控制整個磁場的方針,若是沒有願力與功德力的人,心靈磁場根本發揮不出來,就算他想要跟別人的神佛交流,別的神靈也不會答應,所以修靈需先修心,

修心亦需抱著至誠之心去做功德,而這功德並不是要做給別人看的。當心靈修得越好,你的本靈朋友也就越多。所謂靈包括指導靈、鬼神,或許有人會問,有鬼神不是好現象,

那是他不懂靈界的世界,鬼神也很喜歡善良有愛心《慈悲心》的靈修者,就好像再壞的父母都不喜歡自己的子女學壞。指導靈不會去幫一位虛偽的靈修者,更不會喜歡和聰明卻沒真實修行及做功德的人打交道。
 
修道的人數越多,聚集的靈氣就越強,這是自然的道理,所以一個道場,如人人都能抱持著誠心誠意的在做功德,則這個道場靈氣一定很強,也是仙佛、指導靈喜歡降臨來往的場所。

有人以為讓別人做,自己不用作,也一樣可以從中沾一些靈氣,想得美;須知物以類聚,同氣相求(同氣相吸)的理論,有這種心態,

會跟您交流的也都不是善靈,這也是為什麼會有許多心術不正的人,常常因為想要佔人家的便宜或貪求神通,結果卻被外靈附身纏上。
 
所以還是請 慎思勿踏入迷茫的「自我修行陷阱」,而無法脫身啊!

本文引用網址  http://blog.xuite.net/abc120267927/twblog

妙心隨意窩發表時間~~2012.01.09~~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靈修過程淺論 ⋯上篇                


「靈」本就是無形的,非平凡人所看得見的,所謂「凡眼」看不透,亦不可測。如是一個剛正而廉明者,鬼神是無法入侵的。眾生心存痴妄,貪瞋迷執,以致於鬼神容易附身~

(但亦有些特殊的個案~是屬於極度敏感體質的人,這種體質的人也不是他本身起了貪嗔迷執之心,而是一開始就莫名其妙的被上身、干擾,況且當事者本身也很無奈,千百般的不願意啊)!
   
故要開啟靈竅的人必須先要正其心,亦要有正心正念的引導師、或師兄姐來帶領學修的靈子們,再來也就是要從已證道仙佛之經典、道書及善知識的基礎來打底,

ㄘ(這樣等到你啟動靈山、靈駕之後才不至於自傲、貢高我慢而著了心魔、甚至把自己給神格化了還不自知,走到如此的階段那該如何才能真正的修真呢?)

啟靈之後再加強本身的功德,造福報消業障,千萬不要以為啟靈後就萬事OK,若有這種心態,十個有九個會練出毛病來的。

尤其在修行時要存有尊師重道之心,萬不可有過河拆橋或以生意買賣的心態來靈修,這可是犯了靈界的大忌!

靈界屬於天界和地界所管,天界有天神在管,地界有城隍爺在管,人屬於陰陽兩界間,功果圓滿有天神接回天庭,做惡也有城隍爺接收,這是天理。

很多人自以為靈力高人一等,而有欺師叛祖的心態,結果都是自嚐苦果,最後怨師所傳非正道,亦有人因此而走入魔道、阿修羅道。

我們曾經辛苦得訓練門生~幫她啟靈、灌頂加持、操練靈駕、甚至協助她過天劫,準提佛母還藉妙德之手,幫她開啟了三界法眼!

更幫助化解冤親債主的討報~(她長達四年多的子宮異常出血,看醫生也都檢查不出病因,而且從肩膀至肚子已經動過五次的大小手術),甚而幫她過關至⋯接旨開辦聖事。

到最後卻換來門生為了現實面而背叛,並且在背後聲稱我們從頭到尾都沒教導過她,最後還說她只是跟著我們一起修行,她並沒有拜我們為師。

當初她為了想要離開 要讓自己有台階可下,在網路臉書毀謗、捏造不實謊言,用盡各種辦法博取朋友的支持,她自認為身體的毛病已經得到化解,而且目的也已經達到了,可以放心地離開,但真的是如此嗎?

非也,她離開這裏已滿一年,子宮又開始產生問題了,據說~子宮內膜太厚已作刮除手術並做檢驗,若是發生病變就必須把子宮摘除掉。

我們無怨無悔的教導這些個學子,換來得卻是無情的背叛與毀謗,試問若是你遇到了是否會心寒呢?為何會提到此事呢?想藉由此次文章讓大家暸解,我們待人以誠無私的教導學子,

而得到這樣不平等的對待,也因為如此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與其要把時間浪費在教導及訓練新學子身上,倒不如多花些時間來自我精進及編寫修行相關文章,使用網路來傳道與好友們結善緣,而來得更為有意義些。

內氣的震動
   
開始靈修,並非人人都有同樣的震動(氣動、靈動)現象,有大震、中震、小震,甚至不會動,過程皆不一致,因為各人根基之不同,故初學之人不要常拿師兄姐的功夫來做比較,有震動之人不一定會較有成就;

能否有所成就,是跟個人之根器、道根、心性、心法、心靈、及所下的功夫有著直接的關係。靈修是要經過一段漫長的修靈歷程,才能藉本身元靈、世靈(朝代靈)與外界靈或神佛相通。

靈修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可能會遇到瓶頸,當你修行ㄧ段時間後若是覺得~遲遲沒進步、沒變化、或沒感覺,這時千萬別放棄先停下腳步來細細省思一番,我們的修行方式是否錯誤了?

亦或是法門及方向錯誤了?是否該轉換另一個跑道?以上這些種種的自省自查可以讓我們在修行的道路上,發現本身的問題出在哪裡~進而少走許多的冤枉路!
 
   光的意義
   
靈氣是無形的,看不到,摸不到,卻可以由自肉身感受得到,「氣」場的感應,因人而異,所發出的《光能》、《靈能》可為人靈療,

氣強心定的人容易感受到《靈電、靈光、神光》,「光」有分很多種顏色,每一種顏色都有其特色,基本上可分五種顏色!

五色就是青赤黃白黑,五色各配別色會變成各種顏色,此光不是從外地來的,是從丹田所散發出來的,此光加上靈力可應用到很多地方,但勸你還是少用為妙,

因為用多了,是會浪費能量,會消耗靈能、靈力,應該往內收回體內,收回之法:兩眼內觀體內丹田《尚需以文火煉之》如此可增加體內能量亦可治百病(自我靈療)喔!
 
 手舞足蹈
  
靜坐忽然間會哭得很傷心,或吟唱歌劇,或手舞足蹈,或唸唸有詞,這種突然的現象是有很多類別,剛開始要靜觀其變,但如常常這樣,

就不好玩了,因為這表示你已經嚮往顯化這玩意兒,久而久之對身心是有害而無益(亦可以說:你未曾成長,滿足於現狀,樂此不疲,也可以說,你是在自欺欺人,自我阻礙靈修的成長與揚升之路而不自知)!

若初時有這種現象是發洩,常常如此,是沒調整自身磁場、氣場、心態,會有很多後遺症,調整之法是要控制不雅的動作,再來做心靈溝通調整,方能有理智的訓練自己,並配合行功立德~

方可做到真正的靈性提昇,否則讓靈祂亂發揮,會讓人感到恐怖,久之別人就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你,你的心靈就會受到干擾與打擊,如再不好好反省自己,終會走火入魔(人格分裂)。

有人把這些歸類於神力,我並不反對,但要訓練成像樣的功夫才能辦事。好比初學跳舞的人,亂舞一遍,還自以為舞步很高明,這樣會丟臉出醜的。

很多走靈山的人經過多年以後~還是就只會這一招,還是停頓在初步的靈動過程中,根本無法幫助自己的身心靈往上提昇!
 
 業障的動作

啟靈之後,如本身思想不正,或妄想執著,則可由其靈駕之手勢與身勢的行動中看得出來。一般外面傳授者,若不懂得分辨眾生的根器與業障輕重,而不能導正靈修者,會使修練者~易走火入魔(着了心魔);

Ps.我們曾遇到類似的個案~曾經有前輩者在引導後學時,把後學捧上天「號稱該靈子是女媧娘娘降下來的靈,ㄧ直強調她是女媧娘娘的後人,害得當事人到現在還活在自己幻化的世界當中」!當心引導者也會自造惡業因果。

因思想受到傳授者不正確的輸導,而引來外來靈入侵或干擾,久而久之,元氣被盜竊而導致百病叢生。傳授者並不一定是老師,有時是外面的靈修者,這些靈修者或許是出於好意,但因懂得不多,所以才會以迷引迷而誤導眾生。

故修道宜尋找真明師,遵從明師指導,也不要隨便為外人發功,因為如對外人發功,碰到心邪之人或陰性磁場較強的人,自己會受傷,也會吸收別人的病氣與穢氣。
 
身體有疾病之時元靈也會用靈氣靈療,並調整各種關節。調整有時會有高難度的動作(例如瑜珈拉筋、劈腿、下腰⋯等等),所以不用害怕是外靈入侵,外靈入侵是會造成本身的不適,

及言行舉止反常和待人處事不禮貌⋯等等現象,有了以上怪異現象時就該反省檢討一下~為何會有那些異於常態的現象?若是真的卡到外靈或受到外靈干擾,那就該先找有這方面能力的老師或神職人員處理!
 
本靈 靈氣一經開發之後,身體自然會產生氣動《靈動》其動作每個人都不一樣,因此產生「動」的狀況也就不一樣,這種動作是氣開始在體內循環流動,遇到有病痛之處,會自動產生靈療作用(靈能靈氣夠強的人才有辦法自動靈療)!

有人搖擺是左右擺動或前後搖動,有人是一圈又一圈的旋轉,這在靈修則是稱之為轉蓮台,(台灣已有案例~曾經患有癌症而接近末期的病人,靠自體旋轉竟不藥而治癒大家認為絕症的癌細胞!)有人是頭部搖動或腳抖動或甩手、拍打或點穴等等⋯⋯。

藉由種種的動作方式靈療,不曉得的人會誤解,以為是神明附身;其實神明附身跟本靈(元靈)發動程序不一樣,這種動作分別,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因此學習時,必須要有明師或引導師指導,才不至於產生恐懼感,會害怕走火入魔而不敢靈動。
 
神明與外靈

神明附身或外靈附身,據我所知修煉神明附身或被外靈附身都會有一股嘔吐的感覺(神明附身會嘔吐是因為乩身肉體尚未達到淨化才會有此種現像),

甚至真的嘔吐,身體會感覺很不舒服。外靈附身會嘔吐是因為外靈的氣場是屬於濁陰氣,但未必每個都會嘔吐!純屬體質類別個案而定!
    
煉我們自身的本靈《元靈、元神》,只有本靈《元靈、元神》才不會害你,因你的肉體是祂的,祂不保護你,不照顧你,那麼祂來轉世,也是白來了,肉體不是那麼容易得來的。

祂會好好保護自己的肉體工具,這也就是為什麼改運要自己去改的原因(修心轉念、修行轉變、改變行為、舉止行動、也是在啟動改運的修煉旅程),旁人也只能助你一臂之力而已。~~未完待續~~

本文引用網址  http://blog.xuite.net/abc120267927/twblog

妙心隨意窩 發表時間~~2012.01.09~~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eg

反觀內省與靈性的提昇               

正所謂:「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要知道,人類之所以常會忽略自己的過錯,其最大的因素是人性中的『貪婪心、自私心與虛榮心』。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是孟子引述尚書「太甲」篇中的一句話,意思是說:自然界給人們造成災害,人們或許尚能逃避而得僥倖生存;但人們自作的罪孽,卻是要自行承擔惡果,是無法逃避的。

修道、修行常常因爲私心、私慾~欲使他人寬恕自己,更因虛榮心~而令他人標榜自己,逐漸地養成苛責別人、突顯自我,造成習慣性合理化地寬容自我、饒恕自己。

聖賢云:
不知自己欠缺~便是無知。
知而不去彌補~則是頑劣。

修行切忌僅注重『表面裝飾』,這樣只會讓我們的習氣越陷越深、離道漸行漸遠。唯有秉持純真、樸實、踏實的心,才能通過重重的考驗與關卡。

要知道一棵千年大樹,經歷過多少風霜雨淋,都不曾擊倒他,而最後被擊倒的還是~『根部蛀蟲的腐蝕』,一個修行者的障礙主要是~

來自於『被內心深處所揮之不去的心魔給羈絆、糾纏住』,因此才說最可怕的敵人,其實就是你自己。

學習寬恕所有的人,即使有再大的仇恨,也要試著去寬恕他、原諒他,原諒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內心ㄧ直存著恨心埋怨他人,其實直接受到傷害的也還是自己,不要拿著對方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必須完全放下對他人的仇恨心,如此心量才能逐漸寬廣,心靈也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修行者的成就,就是從寬恕中所得來的。

常言道,縮小自己,才能包容別人。意指:頭要低,心量要大,大智若愚,才能包容天下眾生的恩怨、是非。故修持心性必須要往內紮根;

藉事練心、藉假修真、藉凡修聖,若只是做表面功夫,天天聽經聞法,引度眾生再多,而習氣、秉性一點都沒改,還是沒有辦法成就的。

修道常言:修行路若能越單純則內心將會越清淨;修行要專心一致,不可華而不實,若是能擁有清淨單純的環境,還要學習做到不虛妄、不造作、踏實,如此方能激發出內在的潛能。

華嚴經云: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意指:非僅是在文字般若,而是需深入經藏參悟了義,並與我們內在的『良心經』相契印,才能喚醒本身之良知本性,進而開發本自具足的智慧潛能,也才能如大海般寬廣的胸懷而去普度無量無邊的眾生。

一個真修實證者,他的智慧必定無邊無量,才能引導眾生體悟佛法、道法,而於日常生活中力行佛法、道法,進而開啟本覺之自在解脫,三世諸佛亦是透過智慧而有所成就的。

需知修大乘菩薩道必定要智慧圓滿,才能「入生死而不畏,行大慈而無緣,轉煩惱為菩提,住世間如涅槃,轉法輪如禪定」

人是最不瞭解自己的複雜動物,因為在每個人『心智的天空上,少有晴空萬里無雲之時』,是何原因?

常被恩怨、不平、嗔怒所遮蔽,或「受到外境之紛擾與影響,逐漸蒙蔽純真之心智」,其究竟的原因就是尚未得到正確的方式來認識自己、瞭解自我。

透過明師的指點,而打開了自性明燈,才能準確地正視自己,瞭解自己的優點及缺點,脆弱不足的地方再加強,心志堅強則可善用,

唯有毅力、智慧、道心,加上刻苦耐勞,才能克服一切困難,突破一切關卡,長此以往,外在風雨再大,也難以影響我們的修道之心。

試想世間人每天辛苦努力工作,為的是什麼?是什麼力量在推動,使他們這麼用功?是名?是利?短暫人生的得意,終究難逃生死輪迴。

而佛菩薩既不愛名也不愛利,祂們在三界中普化眾生「比我們還要辛苦、還要努力」,是什麼力量在推動呢?
 
『那是出自於內心的不捨與愛護,這個愛就是大慈大悲心』。如果沒有佛菩薩那份「慈悲堅持」,那來眾生離苦得樂呢?

現今社會學佛、學道的人非常地多,也有很多的前輩者~都會講經、傳道,道理也懂得很多,為什麼不能成為真正佛子、道子?究其原因不過是在「紙上尋佛法」上鑽研,

沒有真正契入佛法、道法之真實義,「看得到別人的缺點,卻看不到自己的缺失」,怎麼也無法展現自我內在的菩提悲願!
 
一個人若是「心無菩提,心無悲願」,即是無覺,就算背熟了三藏十二部經,能說能讀,還只是凡夫俗子一個,距佛的境界非常地遙遠,

外表看起來雖很努力、很用心,其實心境上尚存有「我執、私心與貪著」,如此修為與眾生無異,因為缺乏了菩提心、與悲願心之故。
 
真正菩提心,內心深處是清清明明,常懷歡喜心,面對塵境一塵不染,行事公正、光明正大,將道氣展現在慈容,讓眾生感受到那股親切與柔和,也就是我們俗話常講的「親和力」。
  
古人云:「修道要感情凝固」。唯有凝固後天自私自利的感情,才能發揮先天「至情」「至性」的菩提心,也才能渡化無量無邊的廣大群眾,也即是所謂的「把個人之小愛化為大愛,把慈悲心轉化為大慈大悲心」。

當我們心清淨無罣礙時,走路、睡覺也覺得滿心歡喜,當下你的家、你的事業即是道場;如果「滿心煩惱」、「我執恨意」一大堆,就是掃地、吃飯,所接觸的一切無不是煩惱與埋怨。
 
我們身處於變化萬千的社會環境中,要慎思!一念被迷住,不知何時才能走出迷惑?所謂「一念遍三千」,即使是一個妄念可以延伸出許多的「煩惱種子」,而讓自己無法清靜。

修行要注意的是:「一起心動念,業報隨時會到」。當業報來臨時,山崩地裂,過去所修一切即將化為烏有,唯有不斷地廣植福田,

以功德力來迴向、轉化自身之業力,才能安然地度過業力的反撲索討期,並且可以藉由修行之淨化、靜化、進化的階段以達到陰陽兩利之勢。
 
故展現「菩提悲願」,就是靈性的覺醒,唯有透過自我覺醒的願力,才能從許多攀緣和苦惱中解放出來,故覺醒本身就是一種「能淨的智慧」,經由覺醒才能「化掉一切黑暗」、化去一切障礙、一切阻力、一切痛苦。
 
菩提悲願⋯即是菩薩深切的大悲心-《志在菩提,心存眾生》,真正做到「廣修一切善行、利益一切眾生,而不著我相,徹徹底底的付出心力與願力」。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5.07.18~~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eg

修行之目的                             

心為一切行為之根本依據,心之作用猶如道之作用,可正向,可負向,皆由源頭之作用、心念意識之串連產生意識形態的呈現,而作為行為之根據,因此人之行為作用可說是人之心、識現象之反映而已。

然而現今一切眾生只會由外相去分判一個人之善惡是非,甚難深入探究行為背後之心念意識作用又是如何,則容易因為個人之好惡來論斷對錯,造成對於事物之錯誤決定,甚至誤解事務之真相。

修行之目的為何?

即是欲提昇、淨化、進化自身之靈性昇華。雖然修行之方法甚多,但就以當下之宗教教義,多半著重於有形有相、有為之法,鮮少見到一個宗教是真正來深入探究生命之真相,由根本輪迴之主因來參透。

唯有真正明晰輪迴迷障,方能破迷、修真,入於清靜境地。須知修行之人離此心法,皆不能稱之為修道者,充其量亦僅是宗教之信仰者、擁護者而已。修道者與信仰者、門徒,層次上有極大之差異。

一者能脫離輪迴,一世成就如來清靜法身,一切無礙,一切清靜,一切圓滿具足;而宗教門徒僅是鞏固宗教組織形成之成員而已,

一世庸庸碌碌、汲汲營營的跟隨、遵從,終日為了有所為、有所求、有所目的地忙碌於一些宗教活動,行使諸多有為法,頂多僅是累積來世之福報而已。

宗教設立之目的,原本是諸天仙佛佈化真理之有形道場,及有德有道之明師來代天宣化之機構。然而在現今科技發達的五濁惡世當中,我們的身心靈受到了凡塵俗世這大染缸所影響、迷惑。原本 上蒼垂下之回歸天梯(道場),

亦難免受人心之不良作用而變質,失卻了原本清靜之本質。宏法傳道最主要之任務乃是在於~破除一些宗教之不良教義,防止無知修子因善良、純真而受到不正確之觀念所誤導,不再勞民傷財而能真正做自己的主人。

妙心法語:
宏法引導悟參玄,靈脈源頭相合契,
聖凡雙修性理參,得道修法智慧圓,
法傳引渡證心法,信解行證悟禪機,
天授口旨傳法義,密法心傳誓願行。

《只要法門正確、靈源靈脈接得對,任何宗教、派門均能教導出超群有為、出類拔萃、有德之修子》。

妙德法語:
天神執意眾生相,眾生癡迷欺聖心
四聖六凡難超越,貪欲瞋罣慢疑心
自造惡因自食果,當今眾神下凡塵
了此因緣渡化臺,怎奈眾生癡迷誤
執於欲求難超渡,名利恩愛貪鬥中
無法超拔入聖池,從身語意之所生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萬法歸一直取中,法法相映禪心臺
映在肉身修凡胎,凡夫不只迷色相
眾生難以入聖林,此乃業因之所造
無需牽掛障自道,了凡四聖進化臺

此乃超凡入聖應昇開,法心法脈佛心映靈臺
靈關靈智靈障轉化開,玄關一指靈性應化臺

無上心法,佛道佈化。明師指點,回皈靈源。
出世真諦,契合純一。入世行道,圓滿提昇。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5.04.25~~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eg

先天靈的屬性與特質                                       

宇宙天體的輪迴與運行,自有它的機理與機制,正如同春天到了,必然百花盛開;冬天到了,就要萬物蕭條的道理一樣。來到盛世,天下太平繁華,進入亂世,黎民蒼生倍受苦難。

千百年來,這個問題困惑著每一個人,因為未知,所以人類恐懼與不安,於是,各派宗教學說、命理命相、紫微斗數、星相與乩童或靈乩、靈通⋯等等,成為眾人尋找答案的方法。

為什麼會有輪迴?
這要從「靈」的角度切入,靈的來源-人是肉體與靈的結合,因為靈的存在與不滅,所以才有因果與輪迴。靈的問題,以-前世今生的因果解說,目的在使人知道過去,也預知未來,

在解決眾生對未來的困惑,也在使眾生面對未來的人生更為踏實,面對死亡也不再害怕恐懼。當了解了前世今生之後,面對今生的未來與未知的下一世,我們又該如何掌握或改變?

人自有生命開始,就有了生、老、病、死、苦,有病痛、苦難、災厄、困頓⋯等等,這些是肉體的苦。在精神層面上-人都想探索未知,預知未來。在肉體層面上-人也都想趨吉避凶、消災解厄。

生命有輪迴的說法,以往被認為是宗教家為了勸人為善-而牽強附會的一般人之觀念。每一個靈在肉身死亡後,都要經過「考核」與「批判」,來決定他下一世的去處,這就是輪迴。

然而,靈又是從何而來呢?
靈的種類可分為三大類-先天靈《或稱神靈、及神佛所化生之靈子》、普通靈與動物靈。

動物靈轉世的人如有良好的修持與善行,經過六道輪迴後,可繼續投胎轉世為人,甚至可以提昇靈格為普通靈;若是多行不義,就會貶回為動物類。

普通靈亦然,肉身死亡後,就要回到六道輪迴,視其生前行為、舉止、心念來決定去處。特殊良好修行的,經過靈界同意,也可提昇為後天的先天靈,反之,也可能被貶為動物靈。

雖然動物靈與普通靈在自然界中所扮演的角色,看似並不重要,但在靈的輪迴過程中,卻有鼓勵獎懲的性質作用,所以它有一定存在意義。而先天靈在凡間的輪迴轉世,因與靈界的互動有著密切關聯,也正是本文所要探討的重點。

● 先天靈的來源與性質:
先天靈的靈子是從靈界所化生下來,而且每一個先天靈在靈界都會有一位《主神》。靈界依據凡間的不同需求,將靈化下凡間,賦予各項職責與任務,或接受各種考核與磨練。

當人在凡間的生命結束後,肉體留在人間腐朽,化為塵土,而靈卻必須回到靈界的來處覆命。靈界再依其在人世間的一切行為舉止,決定是否留在靈界或繼續下一世的輪迴考核。

因此所謂人間《凡間、地球》即是靈界修行考核的場所,就是這個道理。而靈界的國度,當然也有祂的法則與制度,運作著靈界與凡間的所有互動。

一、先天靈還有先天、後天之分:
由靈界神尊處直接化生而來的靈,是為「先天的」先天靈。而凡間本是輪迴、考核、修行的場所,故普通靈在凡間經過良好的磨練修行修持,靈格得到提昇為先天靈者,即為「後天的」先天靈。

一般而言,普通靈的升格,必須先有肯定的修行與修持,再得到靈界某一神尊的認可接納,才能得到提昇的機會。但給予升格機會的普通靈,還必須再經過一次人間投胎與歷練的考核。通過考核後,才能確定成為「後天的先天靈」。

二、先天靈也有靈性不同之別:
先天靈的靈性有二種主要的區別:即是不能《通靈》與《能通靈》之分。而能通又有不帶天命與帶天命之分。所謂能通的意思,就是能與靈界溝通;能轉達或傳達靈界的訊息,這在西方則稱之為「靈媒」。

此處的「能通」,與佛教界所稱的《六神通》有某些相似之處,但此處所說的靈通,是從靈學與實務的觀點著手,《六神通》則是以佛學、宗教的觀點探討,兩者還是有極大的不同。

先天靈的人,即便不能《通靈》,也還是可以經過修行鍛鍊的方法,達到「較淺低層」的能通境界。這種能通者,若是替人解讀因果,一般只能看到前三世。

而能通者中,如是先天的先天靈,其能通的層次與境界就能夠深廣些,能看累世因果。如果是後天的先天靈,其能通的層次與境界就有局限。若是替人解讀因果,一般只能看到前一世。

由於一般人對能通靈的現象認知不足,又不相信靈界的存在及因果輪迴的道理,於是許多具備「能通」體質的人,因被「幻象、幻覺」所惑,而被當成精神耗弱或精神官能之疾病。

所謂《帶天命》,即是身負靈界所賦予濟世救人的職責。帶直接天命指的是從事問事、辦事,直接點化眾生的工作。但問事、辦事也還有分辦大事或小事及辦事的範圍、科別等等。

例如有人查看因果,有人靈療、治病,有的辦靈界相關之事,有的專辦祭改、除煞之事,有的辦陰界地府之事,有的則兼具數種等等。

大天命又是什麼呢?所謂大天命就是協助濟世的工作,如傳授佛經佛理、道經靈學、傳道、授業、解惑,渡化眾生、引迷入道;規劃協助、輔助問事、濟世工作,從事心理輔導諮商,勸人尋根訪道、善道引導人⋯等等。

大天命的工作,有專職,也有兼職的。一位耳鼻喉科的醫師,病人常喜歡找她訴苦,她也很習慣聽病人傾訴,並加以適時的開導。有時勸人探求因果答案,有時勸人信仰宗教或是勸人靜修,她也告訴病人:有些靈光病、因果病、卡陰病,要另外探尋本源。

她這樣的診病方式,她自己不明白其中道理。經由前輩指點~她是屬於帶有「大天命」的職責,至此她才恍然大悟。所以兼職性的大天命工作者,在各行各業都可能遇到!

先天靈在人世間的功德、業力、修行、成就,均在此凡間做一次的總結算(總清算),如能通過考核,即是《收圓》。所以,「收圓」是收自已的圓。若是自已的德行能圓滿無缺,靈即可回歸來處《源頭》,不須再受輪迴之苦。

靈界乃以因果清算的方式,希望能在磨練與考驗之後,產生撥亂反正之結果。而在因果總清算的亂世,亦唯有從靈的問題著手,知道了靈的來處、去處,經過點靈、會靈、認主歸宗⋯等,才能趨吉避凶,才能得到無形力量的協助。

藉由修行幫助「身 心 靈」能夠同步精進與提昇,發掘「生命的醒悟、覺醒」深入心靈的內在世界,瞭解自己的本命、天職,屬性,順應天意,潛能開發。因緣際會回歸本體,生活工作之餘不忘修行,沒有不好的法門,唯有不適合的法門,期盼心靈相應同證菩提!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5.01.08~~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