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jpg

道教教義

道教遵老子為教主,而從老子所著道德經中可知老子的價值觀是由[無]、[[道]、[德]三者所構成,老子嘗謂[天下萬物生於有,而有生於無],

當宇宙尚未形成之前萬物是不存在的,故謂之[無],而天地初開,形成宇宙,有了宇宙之後,萬物才有生成的機會,故[有]乃從[無]而生。

[道]者,老子認為[道]是宇宙本體,乃萬物的根源,故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生於天地萬物之先,獨立長存於萬物之外,不斷循環運行,遍及天地萬物,終不止息。

而[德]者,老子認為,德乃道之體現,而德應服從於道,故謂[孔德之容,唯道是從],故道教強調人應好好行道,目的是修養自己,避免犯錯。

老子也主張人應守柔,應清虛自守,勿剛強好爭,且應居後不爭,主張只有仁慈、儉樸、謙讓不爭的人,方能具備道德勇氣,進而博施於人,受人尊敬而成大器。

切莫自恃聰明,鋒芒太露,應抱以退為進的處世態度,從而達致[夫為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境界。

再者,老子主張人應[無欲],曰:[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者常足,若不知足則生貪念,唯有能知足,才能帶來滿足。

道教是一種追求長生不老的宗教,講究[性]、[命]雙修。藉著歸隱山林的生活,避開塵囂凡俗,專心致力於心性的修養,且為了守生養氣,煉丹服食亦成為修道之人平日主要的功課之一,這是修道的內功。

此外,凡人亦可在塵世行善、救人、濟世等,達到外行修持的圓滿。不論是內功,或是外行,都可以修合天人,返璞歸真,進而得道成仙。

道教思想匯集了中國人對隱士生活、哲學的嚮往,再配以方士煉丹求長生的道術,將理論與科學熔合為一體而成為道教。

詳言之,道教思想乃是集合了中國的道家、儒家、陰陽家、神仙說等思想體系,以及符籙、醫藥、占星等科學精華,並參酌佛教組織架構,而完成了整體的道教世界。

道教歷經數千年漫長歲月的發展,歷代能人輩出,充實了道教的價值觀、哲學觀,累積了龐大且博大精深的宗教學術寶藏,也衍生了許多派別,我們融合各派的精神,歸納道教的教義如下:

1、 祈拜神鬼、祖先
祈拜神明一方面能消災祈福,另一方面可以神明做為我們行事為人的典範,並將一切功德歸諸於神明,可免除人性中貪、瞋、癡等惡行。

2、 修道
道教追求的理想是[性]、[命]雙修,經由內功的修持,修練完美的品德,或由外行的實踐,造福人群,達到圓滿境地,這是道教最高的層次。

3、 行教
不論是敬天祀祖,祭拜神明,抑或祈禱消災求福,在道教中皆有一定的規 矩與儀式,例如:使用符文咒語、祈禳、誦經等,都要依不同的情形,採用不同的儀禮。

4、 民胞物與的精神
道教講究藉著醫術、卜筮、符錄、神水等特殊的能力,為宇宙生靈服務,不唯解除人類的痛苦,還要愛護生物,並盡力使世界人類免除暴戾、恐懼與紛爭。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5.12.18~~

arrow
arrow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