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jpeg 
修行心要

我們生活在緊張忙碌的社會,就要懂得培養健康寧靜的心靈(藉由靜坐、禪坐能夠自淨其意,幫助心靈以達到安定與寧靜),否則就會隨波逐流於功利主義的社會中,而逐漸成了漂泊無根的難民。

要知道,追求名利財富沒有什麼不好,問題是「追逐」、「妄求」之下會令人心浮氣躁。努力工作發展事業這也沒錯,關鍵在於心靈過份忙碌,易造成紛擾與煩惱。

事實上修行無須遠離塵世,刻意去追求寧靜,但必須要懂得調整自己、自我淨化、並開啟自己之本性,以達到靈明、靈覺的提昇與昇華。

古人云:「涉過生活的激流,才能靜觀處世」,人在心情紛亂的時候,必須懂得如何穩定心性、靜下心來(當然要做到這樣的境界,實際上非常的不容易,

但只要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你就可以很冷靜地去面對與處理)以心平氣和之心境去面對周遭的一切,才能真正的達到處世圓融。

修行就好比渡河,在渡河時切勿看洶湧的水面,這會讓你頭暈目眩跌入洪流;修行也一樣,若把一些目光留在一切不合理的爭議上,就會迷失自我而喪失理性,修行怎會成功?

修行人都該秉持著「不怨天、不尤人」,一切皆在自己心志運轉之中,才能在風雨中緊緊抓住成就自己的機會;況且ㄧ個真修為的修行者,才知藉順逆境展現我們修行的企圖心,培養菩薩那份親切柔和的悲憫心及大慈大悲心。

濟公活佛云:「修行的成就不是在佛堂的莊嚴,也不是在法門的殊勝,而是在於你學習的心態」。

到處都有著寺廟、莊嚴的大佛堂,修行人也非常得多,請問:「又有幾個擁有真正的道心在心頭呢?」如果沒有用心學習的念頭,再好的設備與環境,一樣是沒有用的。

眾生往往得之容易卻不懂得珍惜,若是你的精進與智慧已達到了飽和狀態時,千萬不要忘記「登山困難,下山容易」,千萬不要失敗於最後。

一個用心修行、力行菩薩道的修行者,他也許能夠「忍受外面世界任何磨難」、「抗拒各種誘惑」,唯有抵擋不了內心深處的恨意與無明,此種「深化的無明」,可以使往日的修為化為烏有、而前功盡棄!

修行人切勿「把心關在牢籠裡」,有空到動物園走一趟,你會發現關在籠子的動物,都呈現「無精打采、不安、憤怒」等情緒。同理心~修行者若被「情慾、色相、塵境」綁住心,心靈怎會自在呢?

護持心念 堅持到最後

天底下沒有我們該憎恨的人、事、物,卻有著無量愚痴的可憐眾生,以及因私心偏見不能成就佛道的修行人;因此我們要把內在的愛,昇華為同體大悲的菩薩愛,才能幫助眾生真正地遠離煩惱與痛苦。

禪宗云:「身出家是出世俗家,心出家是出無明煩惱枷」,身出家-雖遠離塵俗現修行相,心卻隨著煩惱、痛苦打轉;打著修行招牌,心卻隨波逐流。

心出家-即跳出心靈枷鎖,不被內在無明三毒所牽,不被一切色相塵境所擾,不被橫逆、窮困、潦倒動搖我們的心,跳脫出來才能用智慧去觀看ㄧ切眾生,原本人因業力而來,就必須要藉了業而了脫生死。

過去紅陽修行「一鉢千家飯,孤身萬里遊」的灑脫自在,而現今白陽修行「在塵不染塵,火中栽蓮」的氣勢,更是平凡中的不平凡。

想想現今白陽佛、道門弟子,每一個人都用生命、血淚在寫白陽歷史,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一部經,一部用「慈悲喜捨」寫成的三曹普渡經。

經云:「智者無為,愚人自縛」,一個有智慧的人,不求這、不求那,逍遙自在。缺乏智慧的人,抱怨這、抱怨那,那個地方不公平、那個地方沒前途;如果將人心帶入淨土,那淨土豈不變成人間苦海?

「心縛不除,處在天邊海角仍然是苦」。修行若用我執心、煩惱心來面對一切事物,這個世界也會變得醜陋不堪,不如用悲心、智慧心來欣賞這世界的一切萬事萬物!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妙心 的頭像
    妙心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的部落格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