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jpeg 
心隨境轉還是境隨心轉?

為什麼人生是苦的、無常的、空虛的?因為大多數的人其精神生活一直處於「矛盾的鎖鏈之中」。如何解除這鎖鏈?唯有自己的心,透過心性法門、明師指點~達到明心見性方能打開這鎖鏈的心結。

要知道人的思想、情緒、感情以及生活的種種過程,無不從心裡反應出來,所以禪宗云:「萬法惟心」,也就是說必須透過自性(天性)才能使心寧平衡、平靜,發出光明智慧。

惠能大師云:「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他曾向《江州侍衛官張日用》言:「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

欲學至高無上佛法,不可輕視初發道心的人,那些平時看起來不起眼的人,往住有最上乘的大智慧。然而自認高人一等的人,有時會被愩高、我慢、我執、蒙蔽了智慧,所以說不可隨便輕視於人,否則會帶來無邊罪業。

本性中的菩提道心,本是清淨無染沒有瑕疵的!「那來的一物可執,那來的塵埃可掃呢?」可執、可掃那是我們「心動了」,心隨境轉,慢慢的用人心在看、在想,怎會清淨呢?

佛經常言:「自性不添一物」-加上去的即是違章建築。即是根塵對境所產生貪、嗔、痴等習性、稟性,必須剷除,否則外表再努力、再用心,也只是表相的修行功夫。

如果一切境界的相都沒有了,剩下的就是你那顆清淨的心。經云:「三界無別法只有一心作」。清楚告訴我們,三界內無別法,所有的法,都是自己的心所造就出來的。

修行原本是為了自在解脫,何以反成了心靈的困惑與枷鎖,再一次束縛自己。要知道修行為何找不到自我?為何沒有智慧?

就是太依靠紙上尋佛法、太注重修行法門,而不懂得要反觀自省(反省、懺悔、改過)、自悟自渡,自覺覺他,那麼心怎會清淨呢?

要知道,外在六塵相是你的心,六根對境六塵產生「見色隨色轉、聞聲隨聲去」,「好的就愛,惡的就憎」,一切見聞覺知取捨都有-這是你已起了分別心。

見色-看到別人精進、成長,心境如何?是歡喜心接受別人成就,或心存我要超越他的得失心。事實上當你接受別人成就而讚美他,「提昇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聞聲-聽到別人的恭維、讚美聲而產生了「如痴如醉大頭病」,在掌聲中極易迷失自己。

心悟轉世間

佛經裡所闡述的文字般若既深又奧妙,如果無法追求佛經的真理(第一義諦),一味地「以文解義」,甚至僅是表面唸經而已,沒有實證功夫,那對修行一點助益也沒有。

心悟轉世間-其主要在告訴我們「徹悟本心」,面對一切塵境與色相才能不染不著,才能轉世間煩惱為無上菩提。

眾生由於妄想、執著,因此永墜生死苦海,故唯有放下~才能破除自我之心靈障礙。在這之前必須先要做到~面對它、處理它、接受它、再來才能真正的放下它(煩惱障礙)。

佛陀常云:「佛不能渡人,靠眾生自渡」。佛法是入世思想,修行者不是隱名深山修道,而是要體悟紅塵眾生疾苦,透過渡己也才能渡眾,這樣才能覺行圓滿。

禪宗云:「無一物中無盡藏」。依數學上來說:「零等於無限大」,心境空無一物,有如虛空,才能展現無量無邊的智慧。假若一個修行者心靈倉庫堆滿了「俗心與塵垢」,怎會有菩薩的慈悲與智慧呢?

「迷者眾生,悟者為佛」。很明白指出一個人要將自己驕傲、我慢、貪妄的心拋開,虛懷若谷用心修行,才能去除迷惑徹悟人生。

※菩薩與凡夫修行心境上差別在那裡?

菩薩—遇事平靜而能轉境(複雜環境有簡單心)。
凡夫—遇事念起而生無明(簡單中有複雜心)。

要知道「慾望無窮盡,那麼你的心事與煩惱也會無窮盡」。慾望本身無善無惡,端看本身是否有足夠定力控制它,但跟著慾望走就會被支配、被控制,而喪失了清靜的本性。

故心不煩—則隨遇而安,心無慾—則隨事而靜,心的歸宿在於寧靜。
古人云:「修養未達聖人之境時,人人都是外道」。心境上未達無爭、無執、無為時,一切所學全是心外法。外道—是指將身心安住在彩色世間,心隨境轉,生活受外境的左右而無法作自己主人。

然而面對紅塵俗世,只要修行者的心夠清澈、寧靜,不多求、不妄想、盡自己的本份,演好自己角色,人間即是淨土。

因此人世間修行第一要件就是把「自己的心給擺平」,不要活在患得患失與苦樂不安當中,修行最怕的是「常覺得自己受委曲、受寃枉、心有所不平」。

這表示你還沒有把心給安住,世間事沒有絕對的對或錯,只是當事者的觀念與立場不同罷了,正所謂「法無定法,理無絕對」,凡事皆是己心所造作,你不去執行、不去做,沒有人會勉強你;

修行若是能夠做到「功成而弗居,寧攬過而不居功」的境地,這樣已達到聖人之境界! 聰明人,推功攬過;反之,攬功推過者,恐怕只能算是假道學之人。

《功成弗居》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勞歸於自己。同“功成不居”之義。
《善於推功、敢於攬過》,展示的是一種雅量容人的胸懷,體現的是一種厚德載物的境界,傳遞的是一種肝膽相照的鼓勵。

在一個修行團隊中能夠推功攬過的人,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正直木訥,但實際上卻是一種大智若愚的處世境界。

在這裡真誠地奉勸修行者,千萬不要一遇緣境~就把所有的責任、過錯都往外推,這不是一個真修實煉的修行者該有的心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妙心 的頭像
    妙心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的部落格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