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jpg 
何謂《尊師重道》?

 「尊師重道」的意思就是尊重老師,而尊重最基本要有禮貌,待人有禮,亦表示了你對別人的尊重。如果想要別人尊重自己,就要學會怎樣去尊重人。尊師重道可以藉我們的言語和行為表現出來。

所謂「禮多人不怪」,很多年前,孔子就提倡禮貌,教人要懂得尊重他人,做一個有品德、有教養的人。禮貌是十分重要的,只要你對人有禮貌,對方也自然給你尊重。你是否一個有禮貌的人呢?

有位娘家住高雄市桂林的陳小姐於「二十一世紀的修行觀《尊師重道、朝聖之旅》」本篇文章,留言批評阻礙他人與鳳凰山脈 慈凰宮互動,真的是可悲啊,還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痛啊!

3/24這天這位陳小姐本有提早預約,後又臨時取消預約,但在當天接近中午的時候她又來電:她的人已經在慈凰宮附近,她想過來參拜一下可以嗎?

由於她已經取消預約問事,妙心宮主與妙德住持並無義務擔任接待,僅由淑卿師姐陪同陳小姐話家常,當下 準提佛母傳達訊息要妙德入大殿靜坐,欲交待聖事。

這位陳小姐問起:妙德師姐靜坐都會坐多久呢?淑卿師姐回答:師姐的靜坐時間每次都不確定,有時神佛會交待聖事、降文之類事宜,而且妳又沒有提早預約問事。

而在接受訊息正在書寫到一半時,這位陳小姐即辭駕離去,車子開出不到五分鐘又返回,跟淑卿師姐說:我頭暈想把車子停放宮裡面,在車子內睡一覺可以嗎?師姐說:當然可以啊!

淑卿師姐基於好意上前關心,盤問細節瞭解原因,才問陳小姐是否真的很想問事,若肯定的話,淑卿師姐願意陪同前往購買鮮花、素果,陳小姐才確定說:想要問事!

這位陳小姐一開始就禮儀不周,既然想問事又不提早預約(已預約又臨時取消),及準備鮮花、素果,我們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你既然需要神佛來指點迷津,又不想照我們的規則來走,

試想這樣可以達到我們問事者的問事效果嗎?而且這位陳小姐還是佛光山的義工,難道不懂得禮神拜佛之基本禮儀嗎?況且她又在為佛光山做募款的工作,也算是一位佛教徒。

她的問題雖然不是很嚴重,但已經長期失眠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以及身邊有一個無形嬰靈跟隨著、干擾著,經過主神 準提佛母查明~

陳小姐的原靈則是 王母娘娘身邊的小仙童所化生投胎轉世的,其主神則是  南海觀世音菩薩,曾經ㄧ世於日本投胎轉世,今生使命是當個善道引導人,長期失眠則是另類的靈逼體現象。

若是想要改善睡眠品質及失眠的狀況,則是需要藉由訓體來讓肉體伸展筋骨,及必須靠靜坐來改變身上的氣機,另外尚有請示她兒子之事,在此與今天主題無關,就無需再提及。

當天是陳小姐的靈體要她來問事尋找解套,而在百般折騰之下才讓她完成問事過程,而今天卻是以一個「背骨」的角色來踢館。大家請評評理,鳳凰山脈 慈凰宮這樣做錯在哪裏呢?

所謂「尊師」並不僅是對於教師個人表示敬意與慰勞,更重要的是對於教師所傳授的「道」表示重視。「道」是什麼?「道」就是我國文化的傳統,包括學術道德的全部。所以「尊師重道」四個字總是連起來說。因為「重道」,所以纔「尊師」。

不要以為師的責任在傳道,師便是泥古而且保守。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故是熟習故舊的學問,知新是研討新的知識。

亦即所謂博古通今。能溫故知新纔合於為師之道。換言之,為師者本身須要不斷的進修,隨時充實自己,不但充實本身的學問,而且「學不厭,誨不倦」的精神也可以為後生學子的楷模。

太極心法包含動功與靜功,無極心法注重口傳心授、明師認證、仙佛傳法,不入魔境難成道、步入魔境道難成!

所以沒有入道門拜明師,靈修之路往往會步入阿修羅道而不知,看到太多的靈修弟子,完全沒有基本的道學、佛學基礎,更不知虛心求教的基本禮儀,不知一柱心香通天意的真實義。

ㄧ柱心香通天意,學佛合十顯高尚,
禮敬仙佛不跪拜,貢高我慢心不知,
空手朝聖欲尋寶,不知五常修不足,
貪求不捨理不通,仙佛搖頭嘆無奈!

粉絲專頁發表時間~2015.07.01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人生的生活智慧~~1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二、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  

三、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別人。  

五、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六、別說別人可憐,自己更可憐,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七、學道、學佛是對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八、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有包容心)的人,他的耳中從來就沒有是非。  

九、修行是點滴的工夫。  

十、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十一、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十二、隨時要認命,因為你是人。 

十三、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十四、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所謂苦海人生、但看心境轉化)沒有例外的。  

十五、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恆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恆的。 

十六、認識自己,降伏自己,先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十七、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後悔。 

十八、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後悔的地方上。 

二十、你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就消除煩惱。 

二一、內心沒有分別心,就是真正的修行。 

二二、學道、學佛第一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永遠污染你自己,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三、你每天若看見眾生的過失和是非,就要趕快去懺悔,這就是修行 

二四、業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

二五、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命運的轉捩點(它是激勵我們成長的良方、妙藥。

粉絲專頁發表時間~2015.01.13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二十一世紀的修行觀《尊師重道、朝聖之旅》

二十世紀的靈修現象,發現很多靈修人士不瞭解《尊師重道》的含義,雖然慕名而來內心卻抱持懷疑的心態,

傳說中神蹟顯化,但是怎麼感覺不到仙佛的磁場能量,心中難免產生懷疑納悶,朝聖之旅總是抱持遊山玩水、祈求保佑的心情,

一天可以旅遊三四個景點,雖然達到了釋放壓力、祈求平安、遊山玩水的願望,但是對於靈性提昇,卻始終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內心深處總是一直在尋覓靈性的歸依之處,為甚麼總是會有一種空虛的感覺,到底要如何才能安定內心的空虛無助的感覺?

仙佛是如何看待眾生的無知、無明呢? 常說中國是個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國,實在一點都不為過,根據《書‧舜典》中就載有「五典五常之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常之道,就是仁、義、禮、智、信。

《漢書,董仲舒傳》亦說到:「五常之道,王者所當修飾也。」

家庭中能做到這五常,生活有規律、作息有定時、尊賢敬老、撫幼恤孤、父慈子孝、夫唱婦隨,就是常態,五常之中有一常沒有做到,就是反常。試問現在的靈修人士的家庭生活是正常還是反常呢?

五常和五倫是一體的兩面,社會的組合結構,是以「五倫」為主軸: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此五倫要能保持常態,則必須以家庭中的「五常」為基礎,

兩者如同一座高樓建築,基礎堅固,高樓就穩當結實,不虞崩塌,如果根基不牢,那高樓也就岌岌可危,這是誰都知道的事實。

因此,要想整個國家社會的運作在常態中進步,首先要使家庭「五常」的狀態保持正常,然後「五倫」自然也隨之正常。

《尊師重道》是因為師有傳道、授業、解惑之恩, 尊師重道是我國傳統中很重要的一個項目。

說得最透徹的我以為無過於荀子《大略篇》的這幾句話:「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傳。貴師而重傳,則法度存。

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傳。賤師而輕傳,則人有快。人有快,則法度壞。」(快是恣肆的意思。)直把尊師當做國之興衰的主要原因。

所謂「尊師」並不僅是對於教師個人表示敬意與慰勞,更重要的是對於教師所傳授的「道」表示重視。「道」是什麼?「道」就是我國文化的傳統,包括學術道德的全部。所以「尊師重道」四個字總是連起來說。因為「重道」,所以纔「尊師」。

不要以為師的責任在傳道,師便是泥古而且保守。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故是熟習故舊的學問,知新是研討新的知識。

亦即所謂博古通今。能溫故知新纔合於為師之道。換言之,為師者本身須要不斷的進修,隨時充實自己,不但充實本身的學問,而且「學不厭,誨不倦」的精神也可以為後生學子的楷模。

自從近代教育趨重專業分科,一般學子以及教師漸有偏重新知疏於溫故之勢。王充《論衡》:「溫故知新,可以為師,古今不知,稱師如何?」溫故知新,應該並重。

用現代語來說,我們需要專門知識,也要通才教育。博古通今的教師纔能負起承上啟下的重擔。

朝聖,是旅遊嗎?是嬉遊嗎?
是一場嘻嘻嘩嘩去、嘻嘻嘩嘩回的休旅嗎?
然後白白的於放逸的心態下,失去了心靈淨化與提升的機會?
 
「朝聖」應該是一趟怎樣的旅程啊?要用怎樣的心態來看待,進行這樣的一趟「心靈之旅」?
 
無論現在正準備前往朝聖,或未來打算「有一天一定要去」朝聖的人,
都應該看看,藉此在心裡產生一些自我的反思與期許。
 
朝禮神聖仙佛宮廟的聖跡,自古以來,即是所有靈修弟子的神聖心願。遙想古人朝禮聖蹟,須準備經年,在惡劣的天然環境下,跋涉千山萬水,冒著生命的危險前往。

而今拜交通道路的發達,一天就可以到達臺灣各地景點了!此中相差何只百里。然而,朝聖的方便,是否帶動了朝聖內涵的提昇?

亦或只變成了一種觀光旅遊的「休閒活動」而已?朝聖,對一個靈修弟子而言,會具有怎樣的意義和價值呢?

應當用怎樣的心情去面對與準備呢?尤其對一個初學靈修弟子來說,如果朝聖只是意味著一種令人興奮的,帶有宗教色彩的旅遊而已,那麼朝聖的意義與用心是不是顯得太膚淺了?

以輕率而又帶有嬉戲心情的方式去從事所謂的朝聖,不但是一種無知與損失,同時更是一種對三寶《道場、經典、明師》的輕慢與不敬!

如此的朝聖,不但得不到法益的增上,反之甚至還是一種造罪的行為。因此對於朝聖內涵事先的深化理解,將有助於提昇靈修弟子的朝聖品質,

同時也可避免可能存在的過失,這是靈修弟子們在前往朝聖之前,所應當深刻加以省思和研究的!

猶如當初仙山朝聖拜師之時,必定安排兩天一夜的學修之旅,因為幾個小時的學修歷練,是無法達到預期的精進效果;

太極心法包含動功與靜功,無極心法注重口傳心授、明師認證、仙佛傳法,不入魔境難成道、步入魔境道難成!

所以沒有入道門拜明師,靈修之路往往會步入阿修羅道而不知,看到太多的靈修弟子,完全沒有基本的道學、佛學基礎,更不知虛心求教的基本禮儀,不知一柱心香通天意的真實義。

ㄧ柱心香通天意,學佛合十顯高尚,
禮敬仙佛不跪拜,貢高我慢心不知,
空手朝聖欲尋寶,不知五常修不足,
貪求不捨理不通,仙佛搖頭嘆無奈!

粉絲專頁發表時間~2015.06.30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仙道隔陰之謎                             

輪迴轉世之說時常聽到,尤其佛教所講的因果論,相信大家都耳濡目染,但是若是發生在你的身上,你是選擇相信或是採取懷疑的態度?

選擇不信因果的人絕對會佔大多數, 大都認為人只要死了就一了百了,但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人類寧願選擇親眼所見才是真《眼見為憑》,

親耳所聽才願意採信,這都可以理解,其實以前未進入靈修之時,連何謂「因果」是連聽都沒聽說過,更何況還要我們去相信與認同呢?

在這陰陽二元對待的世界,我們投胎轉世至今並不知已輪迴了多少世,而有了太多的隔陰之謎,至今尚無法解開,相信大家都跟我們一樣的好奇,真的有輪迴轉世嗎?

當過去世的記憶被開啟了之後,你肯定會感受到非常的震驚~原來有這麼多的情境,是我們所料想未及的心酸、悲苦、生離、死別,而不為人知的景象全被深深的~隱藏在我們的阿賴耶識裡面。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派遣徐福東渡,求取不老仙丹藥的這個歷史故事,上個世紀50年代,香港學者衛挺生的著作《徐福入日本建國考》提出了徐福與神武天皇的十大相似之處,

認為徐福就是日本的神武天皇,引起了較大的轟動。至今,很多中國人,甚至很多日本人都受這種說法影響。日本裕仁天皇的弟弟就曾經據此公開承認徐福是日本的神武天皇。

另有一說神武天皇就是秦朝時被秦始皇派遣尋找長生不老藥的方士徐福,中國清代同治年間(1862—1875年)駐日公使館一等書記官黃遵憲在所著《日本國志》一書中指出:

「至徐福之事……今紀伊國有徐福祠,熊野山有徐福墓,其明證也。日本傳國重器三,曰劍、曰鏡、曰璽,皆秦制也。國之大事,莫先於祭;有罪則誦禊(日語:禊詞)以自洗濯,

又方士之術也。傳說徐福因擔心秦始皇若是知道了~他東渡到日本而不返回的消息後,定會殃及族人於是捏造假的歷史《偽史》,而且到了日本《倭國》,

全部禁止使用中國的語言及文字;暫且不談徐福是否真的是日本神武天皇,因為這是考古學家及近代學者都無從考究的事情。

《真兒》乃是秦始皇派遣徐福東渡尋求~不老仙丹藥的其中一名童女(年僅七歲),更是徐福的外孫女,與一大群人浩浩蕩蕩的從秦國渡船離開,來到了一個非常陌生的國度日本《倭國》,

隨行帶領了十位媬姆,真兒的母親、弟弟,醫生《大夫》數名,一名印度的喇嘛上師《教導密宗》,還有好多好多不認識的人,更有很多的兵將護航。

而且更帶了好多的金銀珠寶、五穀、雜糧、工具等等一大堆的東西,很像是去旅行(當然這是小孩子的想法),但卻是真兒的不歸路。

在日本《倭國》落地生根地住了下來、學習他們的文化、語言、舞蹈等等,但真兒的日本話說得很不流利,多了一些的腔調,但已經非常盡力的學習了。

在哪邊學習、生活過得非常的快樂,無憂無慮像是在人間天堂一般,雖是剛開始在開墾會很辛苦,但爺爺傳統的思維模式認為女主內、男主外,

開墾是大人們的工作,不關我們小朋友的事,我們只要把學習的功課作好就可以出去玩了,剛開始前三年所有的童男童女全部一起生活,

與一起學習,但三年後小男孩全部調過去爺爺的部落那邊,學習武術、醫術、以及其他技能,在我們的部落裡面還多請了幾位日本媬姆,

因為要管教這麼多的小孩子,僅有十個媬姆也還是會手忙腳亂,還有就是跟媬姆學習他們的語言,後來還請了日本武士來維護部落安全,

更有一個武士將軍《松武太郎》在統領這部落裡的所有武士,因為爺爺帶過來的男丁,只留下一些僕人在幫忙打雜,其餘的全部都調走了。

我們就這樣的跟著母親學習與修行《觀音法門》,看到這裡是否會很羨慕我們能有這樣的機會修行,而且是在這麽優沃的環境中生活;

真兒跟松武太朗兩情相悅,也論及婚嫁,但是松武太郎的奶奶有很嚴重的種族岐視,認為異族不准聯姻,就這樣拖了至中年他們僅能當ㄧ對戀人,至終也不能結爲夫妻。

徐福(爺爺)他到了日本《倭國》之後,整個心力、心思都放在開墾、製造工具、兵器、研究醫理、藥理,及拓展版圖上,久久才見上一次面,完全不管我們部落的大小事情,

當時日本《倭國》生活過得很得「拮据」:意指境況困難、經濟拮据--經濟、環境均處於有困窘.有困難、困頓的狀態,百姓過得很苦;

《還尚在繩文時代進而躍進精美的青銅器時代》,歹徒已經觀望「覬覦」許久了,「覬覦」:希望得到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與金錢。

所謂的樹大招風,爺爺從秦國帶來了很多的金銀珠寶,相信時間久了ㄧ定會有人開始謠傳,就這樣好景不常,部落的危機出現了~

半夜三更突然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婢女驚慌得來報,有ㄧ大群人衝進部落來殺人搶劫,主母《母親》囑咐你們快快離開逃避去,

真兒什麼也都來不及準備,就跟著松武太郎及武士從後門「倉惶而逃」:恐懼忙亂的逃離部落。但還是被發現了蹤跡,歹人好幾個追了上來,

松武太郎與武士奮力要殺出重危,在打鬥撕殺的過程中,松武太郎為了保護真兒的安全,不顧一切地奮戰到底,但寡不敵眾他還是被砍傷了,

重重的被劈中肩胛至腰部橫向掃過,腰部都快被砍斷了,當然對方也被殺死了,松武太郎在彌留之際,身邊的武士不忍心看他受折磨,

於是拔刀欲幫松武太郎了斷,真兒見狀以身體去擋,後面臀部被刀刺傷了;真兒不想他的情人已經重傷欲絕了還要挨這一刀;

就這樣真兒陪著松武太郎度過漫長的黑夜,一直安慰松武太郎道:天亮就沒事了,但松武太郎就這樣躺在真兒的懷裡,走完人生的旅程,

真兒一心一意想要嫁的好男人,就這樣被搶匪奪走了生命,在萬念俱灰的心情下,親手與武士把他埋葬後,真兒也不想獨自生活在這個無情的世道上,

身邊這個武士被支開後,真兒投海自盡,該武士發現已經遲了,武士自責失職,當時是被委以重任保護真兒,可能怕被爺爺責備、怪罪吧,

當他把真兒埋葬之後~他站在大海裡真兒自盡的地方,拿刀刺進心臟再倒臥於海中,而這個武士今生也投胎到台灣來,他就是妙德今生的母親,母親於今生下來投胎前已被設定好:

今生要來照顧妙德,以補償前世的失責;她已經走了九年了(母親在世時身體百般的受到病魔折磨~心肌梗塞送醫急救後平順的過了十年,

又低血壓性的腦中風,送到台北的新光醫院作開腦的手術,等穩定病情後醫生打算把母親的頭骨蓋放回去,但腦壓ㄧ直上升~

檢查之下才發現其心臟瓣膜壞死,必須馬上為她換上人工瓣膜,但從此就必須長期服用抗凝血劑,而且它的後遺症就是最好不要讓她受傷,不然凝血的效果會降低)。

母親跟妙德同樣都患有氣喘症,妙德是結婚生了第二個女兒後,氣喘才漸漸的舒緩,也在那時遇到貴人的介紹,去看了中醫把脈吃藥,

也在不知不覺中氣喘竟然好了,現在也不用再吃藥了;為何會提到已經往生的母親?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隔陰之謎,母親與妙德今生的~

氣喘症其實是過去世我們倆個都是投海自盡的,肺部及氣管嚴重受損(這是屬於個案並不一定每個溺水的人,轉世之後的體質都會ㄧ樣),

母親的心臟病則是來自於前世自殺的傷,造成靈體受損而帶來的後遺症,而妙德的氣喘之所以能夠治好,乃是因為投胎前即已設定好,順應天意後才能治癒,這也就是前世今生的定數。

真兒在投海往生之後,靈魂被南海觀音菩薩引渡,送至九天玄女的法界洞天學修,當然也有ㄧ條地魂是在枉死城受苦,南海觀音菩薩道:

《爾等今生之壽命未至,本命不該絕,如今自毀身命,使命尚未達成,無法回天繳旨,暫且跟著玄女娘娘好好的修行,等待仙師們的安排》。

今生之所以會再來投胎轉世,該感恩徐福祂向昊天天帝請旨,希望上蒼給這些當初跟過祂的孩子們ㄧ個將功補過的機會,再來投胎轉世;

當初跟著徐福在日本《倭國》的這些武士、孩子、媬姆⋯等等的人們,經過徐福(爺爺)請旨恩准後,諸位仙師《準提佛母、南海觀音菩薩、白衣觀音、九天道母》

提早為各位靈子設定、規劃今生要投胎轉世的命盤,並會事先告知靈子於今生下來投胎的使命,定會經過無數次的關卡與劫數,並且要有心理準備去應考。

欲修持先天大道的前提之下,就是《道劫並降考真心》,舉凡前世有生病、被殺、自殺的靈子此次下凡投胎轉世,必須先承受過去生所造的業因,

應劫、化劫,乘願、圓願,解冤釋結、將 我們累世的錯誤、缺點,把它圓滿不能再結任何的怨,才能得到真正的大解脫,以及ㄧ世成就。

而且當時搶劫殺盜的這些人今生也被設定好要來還債,時機一到當知吾所指唯何事何人也。今生這些人也都被設定好會在台灣投胎相會,

機緣成熟妙德已經會晤到好幾位,那世於部落的同修與媬姆,今天你就當妙德在講故事,信也罷,不信也請一笑置之,等到你開啟記憶時,相信大家都能夠理解了。

被恨的人沒有痛苦,恨人的人卻終將遍體鱗傷,所以,請絕對不要去恨他人。你若是能把內心的不滿,轉化成原諒及感激他來刺激我們,

激勵我們的成長,那麼阻力將會變成助力,而且這股力量將會無窮無盡的變為強大,妙德也是經過無數次的關卡才把心量調整過來的。

管好自己的嘴巴,講話不要圖一時痛快、信口開河,“良言一句三冬暖,傷人一語六月寒”,說話要用腦子,敏事慎言,話多無益,不揚人惡,自然就能化敵為友。

古語曰:敏事慎言,敏於行而納於言。其意是指說話辦事應注意謹慎小心,自戒自律,以換取理想的待人處事效果。 ­

準提佛母降文~傳達使命

靈關慈航朝願啟,復照靈山寒元乩
緣山考池昭令旨,照看奉中鳳中兒
慈性修真復界池,聖靈朝機奉聖理
復照三三朝願乩,三曹普化應願起
應心朝考奉昇期,靈心獻道順緣池
大願普照三三歸,欲中轉期朝命啟
世果道化應成池,九品蓮臺降華池
奉照天地三三旨,昭旨昭令復能歸
應化聖考鳳凰期,鳳凰山脈慈凰機
龍鳳盤中應道時,道化靈關復聖池
靈山轉化應世機,聖文聖理教道啟
宣昭聖理代天時,教人學道悟真機
聖元歸真復歸引,龍華聖會降華期
封神演義奉昭啟,慈中復照奉聖機
轉慈明心獻願乩,朝靈復古昭源旨
昭看靈山緣願兒,世靈命復超凡乩
超凡入聖悟聖理,三古朝真文良聖
靈關進升躍聖池,復古歸源步昇期

《以上是河洛語發音》

粉絲專頁發表時間~2015.05.04《準提佛母佛誕農曆三月十六日》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29 Tue 2015 00:03
  • 會靈

image.jpg 
會靈                            

修=是指戒除貪慾,嗔怨,癡迷,傲慢,遲疑之毒,以修心養性立其德!

行=是指例行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以濟世渡人建其功,如此才能使人心性清靜,回歸母源母根,各歸各靈脈!

若是帶旨令任務者,更該代替上蒼辦理懲奸除惡,濟弱扶貧化解各種災厄,完成本身職責之任務,帶領眾生回歸母源歸母根,

幫助眾生復古收圓,洗清累世恩怨,一切了結完清,莫再墮入四生六道輪迴中!

但盼各位修行者,切莫迷幻於神功,法力,神通廣大,一心只求神通,而不修身力行濟世救人,要知道,一切神功是為救世渡人,若不救世渡人,要神功何用?

再如何神通廣大也只是人類,並非神佛,而且辦事者一切神通法力皆為神佛所賜,目的為濟世救人,渡化眾生,而現神光給世人看!

無非希望世人,能夠學到真正妙智慧,開啟宇宙智能光輝,

千萬不要陷入神通幻境自誤誤人,必須回歸正道,誠心待人,真心做事,盡一切能力,完成任務,以達到圓滿各歸回本位!

會靈乃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會自己的本靈真主)

必須懷著恭敬,虔誠,敬畏的心意,並備有鮮花、水果著素衣走靈山朝聖會靈! 多年前妙德就去了一趟仙山會「靈主」~仙山九天道母 亦是妙心與妙德之師尊!

也曾到過花蓮慈惠堂 金母娘娘、聖安宮 王母娘娘會「靈母」,與埔里寶湖宮天地堂地母廟、梨山驪山老母等等。

到嘉義半天崖會「主神」準提佛母(但是妙德的主神卻是在 李道長的引導之下~在仙山協靈宮會到、接到準提佛母)!在此感恩 李道長的指導與提攜!

妙心師兄本著~陪同妙德朝聖會靈的心情,卻在第一站~楓港紫竹林 龍峰寺會到了 白衣觀音,當會到靈的剎那間根本來不及

思考~能量在身體流竄著~導致全身顫抖不止,走到白衣觀音神像面前時竟雙腳ㄧ軟就跪在地上~~

痛哭流涕的哭了好久好久,雖然當下在哭的時候是哭得很厲害很傷心,也有點像歇斯底里的哭法,但當你真正的讓祂把這麽多年來的~心裡壓力完全釋放出來之後,

你會覺得很舒服很高興;更也因此而自發性的啟靈了,從此便開始了靈性的探尋之旅~尋根、修真,也從此開啟了學、修、行、證、悟的靈修之路!

會靈中,大部分都有靈動的現象,並會流淚不止,會不知不覺,但是很舒暢,此現象表示懺悔,難過,與回歸母源之興奮,

故流淚不止!此時切勿強忍情緒,須讓其盡情宣洩紓解,完畢後,人會覺得心情愉快!

人生在世難免有犯錯行過之誤,所以會靈第一步=須先赦其因果,請求仙佛赦免我們的罪過,再來做補償的工作,行功立德將功補過!

補償的工作,是指學修、助道、佈施、行善等利益眾生之事,再來是如何迴向冤親債主,了結累世恩怨,做收圓的工作!

粉絲專頁發表時間~2014.10.28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因果定律法則~1

一、因果定律: 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每一件事的發生必有其原因。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運當然也遵循這個定律。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和大科學家牛頓等人,也認為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 

人的思想、語言和行為, 都是“因”,都會產生相應的“果”。 如果“因”是好的,那麼“果”也是好的; 如果“因”是壞的,那麼“果”也是壞的。 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會不斷“種因”;

種“善因”還是“惡因”由人自己決定。 所以欲修造命運者,必須先注意和明了自己的每一個想法(起心動念)會引發什麼樣的語言和行為,由這些語言和行為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 

二、吸引定律: 人的心念(思想)總是與和其一致的現實相互吸引。比如:自己如果認為人生道路充滿陷阱,出門怕摔倒,坐車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當,那自己所處的現實就是一個危機四伏的現實,稍有不慎,就真的會惹禍。 

又比如:自己如果認為這個世界的人,很多人都是講義氣的血性之人,那自己就總會碰到跟自己肝膽相照的朋友。大家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人都是選擇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見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對於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會留意,甚至視而不見。

人所處的現實面,是人的心念吸引而來的,人也被與自己心念一致的現實吸引過去。 這種相互吸引無時無刻不在以一種~人們難以察覺的,下意識的方式進行着。自己的心念是消極的或者醜惡的,那自己所處的環境也是消極的或者醜惡的;

自己的心念是積極的善良的,那自己所處的環境也是積極的或者善良的。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專注於有利自己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

那這個人就會把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會把這個人吸引過去。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運修造的基本思路。

 三、深信定律: 自己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會發生,則不管這件事是善是惡、是好是壞,這件事就一定能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比如自己深信積極的事物一定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積極的事物就一定會發生。

又如果一個人深信自己命不久矣,那這個人很快就會死去。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運修造的原則。由此看來,有好的信念是一種福,想給自己種福,必須建立好的信念。 

四、放鬆定律:自己只有在心態放鬆的情況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態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將帶來不良結果。什麼心態是最佳心態呢?答案是越清明無念越好!

把目標瞄準在自己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際關係和理想生活等等東西上,然後放鬆心態、精進努力,做自己該做的,不要老惦記着這些東西什麼時候到來,則這些東西的到來有時候能快到令你吃驚;相反的,

《了凡四訓》中雲谷禪師要了凡先生念準提咒要達到無念無想的地步,就是這個道理。值得注意的還有:所謂的無念並不是心裡一個念頭也沒有,而是有念頭但不駐留,“無所住而生其心”。 

五、當下定律: 自己不能控制過去,也不能控制將來,自己能控制的只是此時此刻的心念、語言和行為。過去和未來都不存在,只有當下此刻是真實的。所以修造命運的專注點、着手處只能是“當下”,舍此別無他途。 

根據吸引定律,如果自己總是悼唸過去,就會被內疚和後悔牢牢套在想改變的舊現實中無法解脫;如果自己總是擔心將來,自己的擔心就會把人不想發生的情況吸引進現實中來。

正確的心態應該是不管命運好也罷壞也罷,只管積極專注於調整好做好當下當前的思想、語言和行為,則命運會在不知不覺中向好處發展。 

六、80/20定律: 人在達成目標前80%的時間和努力,只能獲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後20%的時間和努力獲得。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標的時候,由於久久不能見到明顯的成果於是失去信心而放棄。

須知命運修造是長久的事,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預期前80%的努力會有很大收穫,只要不放棄,最後20%的努力就會有長久的進步。 

七、應得定律: 自己得到應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雲谷禪師對了凡先生所說的擁千金者值千金,應餓死者必餓死,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命運修造者,必須要提高自我價值,自我價值提高則自己應得的不管質和量都會提高。

 八、間接定律: 要提高自我價值(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必須通過提高他人價值間接實現。例如:自己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須通過首先提高別人的自尊間接實現。自己要有所成就,必先通過成就別人間接達成。

又例如:有些公司創立的目的只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潤,這些公司往往曇花一現,一兩年內就消失;而那些致力於為客戶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和優質產品的公司往往長盛不衰,越做越大。

這就是間接定律在起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間接定律中提高自我價值和提高他人價值往往是同時發生的,即當自己在提高別人價值的時候,自己的自我價值馬上就提高。 

九、佈施定律: 佈施就是“給出去”的意思。這個定律是說,自己佈施出去的任何東西,終將成倍地回報到自己身上。例如:自己佈施金錢或物質,自己將會成倍地獲得金錢或物質回報;自己佈施歡喜心,讓他人衷心愉悅,

自己將會成倍地得到他人回報給自己的歡喜;自己佈施安定,讓他人心安,自己將會成倍地得到安樂。相反,如果自己施加於別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氣、憂愁,自己將成倍地得到這些報應。

 十、不圖報原則: 這是佈施定律的補充。這個原則是說:自己佈施的時候永遠不要企望獲得回報,自己越不望回報,而所得到回報給自己的反而越大。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所以請記住:施比受更有福,施本身就是很大的福,而無需從受者處獲得回報。

十一、愛自己原則: 一切利他的思想、語言和行為的開端,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並真心喜愛自己。只有這樣,自己才能愛別人,才能愛世界,自己才可能有真正的歡喜、安定和無畏,才可能有廣闊的胸襟。自己如果不喜歡不滿意自己,那麼自己是無法真正喜歡別人的。

這點非常重要。 有些人把愛自己等同於自私自利,這是誤解。如果仔細體會,就會發現自己如果對自己不喜歡、不滿意,就會很容易生出嫉妒心和怨恨心。自己也是眾生中的一員,愛眾生的同時為何把自己排除在外?所以請先好好認識自己,先跟自己做好朋友,再談愛其他眾生。 

十二、寬恕原則: 如果把消極思想比作一棵樹,那麼其樹根就是“嗔心”,把這個樹根砍掉,則這棵樹就活不長。要砍掉這個樹根,必須懂得如何寬恕。第一個需要寬恕和原諒的對象是父母,不管自己的父母對自己做過或正在做什麼不好的事,都必須完全、徹底地原諒他們;

第二個需要寬恕的對象,是所有以往以任何方式傷害過或正在傷害自己的人,記住自己無需與他們勾肩搭背嘻皮笑臉,自己無需與他們成為好朋友,自己只要簡單地、完全地寬恕他們,就可以砍掉消極之樹的樹根;

第三個需要寬恕的對象,是自己!不管自己過去做過什麼不好的事,請先真誠地懺悔並保證不再犯,然後——請寬恕自己。內疚這一沉重的精神枷鎖不會讓自己有所作為,相反會阻礙自己成為面貌煥然一新的人。 

十三、負責原則: 自己必須對自己的一切負責,當自己對自己採取負責任的態度時,自己就會向前看,看自己能做什麼;自己如果依賴心重,就會往後看,盯着過去發生的、已經無法改變的事實長吁短嘆。事實上,對自己負責的也只能是自己。請時刻提醒自己:“我對自己的一切言行、境遇和生活負完全的責任”。

 十四、不對抗原則: 切忌有與命運對抗的想法和心態,這容易使人~生起不平之心。自己想和命運對抗,其實是在和自己較勁,這樣越對抗越難擺脫。最好的心態是不管命運是好是壞,我只管修好自己,一日修來一日功,這樣壞者變好,好者更好。所以“改變命運”應稱為“修造命運”。 

十五、除草原則: 人的雜念妄念就像花園裡的雜草。雜草不需要專門的照料和養分,它自己就能長得茂盛。如果不管它,花園就會“雜草叢生”。所以一個好的花園,必須時常進行除草。所謂“時時勤拂拭”。

相反正見善念就像花園裡的花朵,必須細心種植栽培,才能生長得好。所有善知識和有用的、有利的資訊,都必須時時接觸和複習。重複重複再重複,把性格修造的這種腦力勞動~徹底變成體力勞動。

 十六、行動原則: 有行動才有吉凶,無行動則無吉凶。例如自己有了病,卻不配合治療,不進行體育鍛鍊,病會好嗎?做了善事種了善因,就會產生一股力量,把自己的行動向吉處推,但是沒有行動,這股力量如何顯現呢?所以學道學佛行善所帶來的吉祥,也必須在行動中才能顯現出來。

粉絲專頁發表時間~2015.01.15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修行修什麼?

學佛、學道是用來批評與攻擊他人的文章嗎?
感嘆世人對於修行的無知與變調,試想ㄧ個只會拿著顯微鏡在放大別人缺點的修行人,你說他所謂的修行是修到何種境界呢?

若只是一般的修行人,他如果不懂得謙虛內斂,那還可以理解與接受,但他卻是ㄧ位佛學修行者、理論者,卻是頂著大師、法師的名諱在監獄當教悔師,這樣的人卻沒有一絲一毫的包容心與同理心,更無法做到將心比心;

只為了否定而批評他人的文章,只為了突顯自我而毀謗他人,這樣的人是否有資格到各位的網站批評與指教呢?真懷疑他們是修到何種境界了呢?是菩薩界?是羅漢界?是阿修羅界?

之前曾經談論過《修真》,何謂修真?即是對自我靈性的要求必須做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處世態度,用真心來自我改造累世的秉性、今生的習性、惰性、執念,並且確實地去改變、實踐它,

而真正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並能在舉手投足之間讓人們喜歡與我們親近,開口字字珠璣,處處是玄機,這才是真修行人該有的氣質轉變,而修至骨子裡的「清命骨」,也就是所謂的「修真」!

每個人靈性的屬性特質絕對不同,不能ㄧ概而論,必須因應眾生的屬性來做個案啟蒙指導,而我們的文章則無法ㄧㄧ的因材施教來詮譯出;只能夠以~較為客觀的角度來做為文章表達的態度,

但若是個案分享的文章,則是以當事者的角色來詮釋大義,希望大家別對號入座,因為沒有ㄧ個個案是完全相同的,也請大家可以用較為客觀的態度來看待我們用心編寫的文章。

何謂「純真」?即是自己內在的良知,簡單的說也就是良心!但是在現今的社會裡,要看到秉持著良心在做人做事的人越來越少了,通常看到的是昧著良心的人居多,包括修行人也不例外,為何如此說呢?

只要保有《純真》心性的修行者,絕對不會去批評他人與攻擊別人的文章,擁有純真心性的修行人在於「修真」這個區塊可以做得比其他修行者還要「見真」,感嘆現今社會世風日下之修行者,

一直都卡在表象修行與文字修行,而不曾深入親自體驗與印證祖師大德的經典真實義甚或是《第一義諦》,造成把自己變成一個辯才無礙的佼佼者,這在禪宗則稱之為辯禪,但在於現今眾多的法門中卻又不適用,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也。

Ps.第一義諦(梵語paramartha-satya),二諦之一,即最殊勝之第一真理。為世俗諦之對稱,略稱第一義。又稱勝義諦、真諦、聖諦、涅槃、真如、實相、中道、法界。總括其名,即指深妙無上之真理,為諸法中之第一,故稱第一義諦。
佛教各宗派對第一義諦所下之定義不盡相同,如小乘說一切有部將單一而不可分解之對象視為真實存在之認識,稱為勝義諦,中觀學派則認為諸聖賢了解緣起性空之理,洞徹世俗認識之顛倒,以此道理為真實,稱為真諦。
依大乘佛法而言,主要藉真諦與俗諦(梵語samvrti-satya)二者調和世間與出世間之對立,將此二諦聯繫起來觀察現象,稱為中觀、中道,為大乘最基本原則之一。
禪宗多用「第一義」相對於第二義之相待差別,特以第一義來詮顯絕對不可思議之境界。
維摩詰經云:『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此處所指「第一義」者,乃指法身、佛法而言。解脫聖者依體起用,善分別一切諸法相,但自性法身不被外境所惑動,不染塵生心,如如不動,諸聖亦如是!
六祖壇經云:『何名無念?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
六祖壇經云:『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

我們在圓覺經中可以見到,佛陀說:法的修多羅(文字)教義如佛法的「標月指」。這就是在說明,所有的文字佛經並非佛陀教法的勝義諦(第一義諦),而是指引我們悟入勝義諦的方向。

如果讀佛經不能悟入勝義,不能修正生命,不融入生活,甚至變得怪裡怪氣。那佛法經典就不能是「乘」(交通工具),而是扛在身上的負荷,所有學佛的正信佛教徒,都應該深切體會。

否則就像佛陀在金剛經中對須菩提說的比喻一樣,有人用佛陀的法船,渡過了生死瀑流後,上岸了還背著法船走,就是一種法執,一樣是無明。

身為一個真修行者當然也不希望見到眾生~修到最候變成一個被法所綁的「法執」之人,被法障礙住自我明心見性的機會,所以客觀的態度、包容心、理解能力、謙虛的心境都將決定於你修行之昇華境界喔!

以下為妙心宮主回覆—Chunlung Ho的內容:
對於同修之參禪論道,是一種激發智慧提昇之過程,但是對於不同派門不友善之踢館,當然需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友善不友善字裡行間就能了然於心,人間道、阿修羅道、天道應對方法各有不同,等你有機會被人踢館的時候,就不會這麼輕鬆自在了!

《好為人師》真的是現代學修之人的弊端,真是眾生皆為我師啊!每個人都到處上網要當老師,而自己的專屬網站卻不用心傳道,

也沒大慈大悲之心,為無助、苦難、靈逼體的靈修者化解因果業障,只會唱高調、畫大餅,這樣就可以解決眾生靈逼體之苦難嗎?

大師!大師!尊稱您為大師,麻煩您代我來承接化解眾生無解苦難的重責大任吧!您看得到苦難眾生的求救訊息嗎?您居然可以當作沒看到,認為只要熟讀經典,就能在網絡上四處尋找目標批評指教,真的是修行之文字障,

《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 若要紙上尋佛法,筆尖蘸乾洞庭湖。》學、修、行、證、悟的次第法門,請示大師已經達到何種境界了呢?麻煩大師為眾生開示迷津,解決眾生的問題好嗎?在此為靈逼體的無助眾生感恩您的大德!

我們友宮的同修每個禮拜會到高雄監獄傳教,但是我們認為沒有那麼簡單就可以轉變他們的心性,累世的因果基因不是勸化就可以化解的,前世的秉性、今生的習性,若是沒有行功立德,

如何化解累世的業力討報呢?或許會有些迷途知返的人,因為有累世的功德力,才能堅定意志步入正途吧!《道》是需要內正外圓,《人》是需要嚴密法則配合慈悲教化。

佛法、道法皆不離世間道,但是無漏盡通唯有出離世間道,才能斷盡外緣、業力牽扯,這是中根器修者無法體會的,未能達到禪密大圓滿通者,是沒有資格解說無漏盡通的法義喔!

顯密佛道無分別,學修行證悟真靈
是非口頭文字辯,真修實煉現真相
法傳真意悟玄機,法門殊勝義不同
明心見性出世修,唯有證悟真法界
丹道法義虛實相,九轉還丹內功法
五教法門相包容,禪密仙宗本靈修
萬教歸宗法相傳,圓滿佛性證法船

粉絲專頁發表時間~2015.06.27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心態決定命運

哲人說:「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一位偉人說:「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一位藝術家說:「你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擴展它的寬度;你不能改變天氣,但你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你不可以控制環境,但你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

 佛說: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

 狄更斯說:一個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

 愛默生說:一個朝著自己目標永遠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給他讓路……

這些話雖然簡單便卻經典、精闢,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生活現實,這是勿庸置疑的。

 就像做生意,你投入的本錢越大,將來獲得的利潤也就越多。


生活中,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樂觀豁達;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戰勝面臨的苦難;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淡泊名利,過上真正快樂的生活。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告訴我們,積極的心態能幫助我們獲取健康、幸福和財富。

 一、心態決定人生

一位哲人說過:「你的心態就是你的主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卻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態;我們不能改變別人,卻可以改變自己。其實,人與人之間並無太大的區別,真正的區別在於心態。所以,一個人成功與否,主要取決於他的心態。


二、生氣不如爭氣


人生有順境也有逆境,不可能處處是逆境;人生有巔峰也有谷底,不可能處處是谷底。因為順境或巔峰而趾高氣揚,因為逆境或低谷而垂頭喪氣,都是淺薄的人生。面對挫折,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氣,那麼你注定永遠是個弱者。


三、有自信才能贏


古往今來,許多人之所以失敗,究其原因,不是因為無能,而是因為缺少自信。自信是一種力量,更是一種動力。當你沒有自信的時候,你難於做好事情;當你什麼也不做不好時,你就更加缺乏自信。


這是一種惡性循環。若想從這種惡性循環中解脫出來,就得與失敗作鬥爭,就得樹立牢固的自信心。


四、心動更要行動


心動不如行動,雖然行動不一定會成功,但不行動則一定不會成功。生活不會因為你想做什麼而給你報酬,也不會因為你知道什麼而給你報酬,而是因為你做了些什麼才給你報酬。

一個人的目標是從夢想開始的,一個人的幸福是從心態上把握的,而一個人的成功則是在行動中實現的。因為只有行動,才~是滋潤你成功的食物和泉水。


五、平常心不可少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成功,也有失敗;有開心,也有失落。如果我們把生活中的這些起起落落看得太重,那麼生活對於我們來說永遠都不會坦然,永遠都沒有歡笑。人生應該有所追求,但暫時得不到並不會阻礙日常生活的幸福,因此,擁有一顆平常心,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潤滑液劑。


六、適時放棄才會有收穫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不要去強求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要學會適時的放棄。也許在你殫精竭慮時,你會得到曾經想要得到而又沒得到的東西,會在此時有意外的收穫。

適時放棄是一種智慧。它會讓你更加清醒地審視自身內在的潛力和外界的因素,會讓你疲憊的身心得到調整,成為一個快樂明智的人。

 

盲目的堅持不如理智的放棄。苦苦地挽留夕陽的人是傻人,久久地感傷春光的人是蠢人。什麼也捨不得放棄的人,往往會失去更加珍貴的東西。適當的時候,給自己一個機會,學會放棄,才有可能獲得。


七、寬容是一種美德


俗話說得好:「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他幾分~心平氣和。」這就是說人與人之間需要寬容。寬容是一種美德,它能使一個人得到尊重。寬容是一種良藥,它能挽救一個人的靈魂。寬容就像一盞明燈,能在黑暗中放射著萬丈光芒,照亮每一個人的心靈。


八、學會給心靈鬆綁


人的心靈是脆弱的,需要經常地激勵與撫慰。常常自我激勵,自我表揚,會使心靈快樂無比。
學會給心靈鬆綁,就是要給自己營造一個溫馨的港灣,常常走進去為自己忙碌疲憊的心靈做做按摩,使心靈的各個零件經常得到維護和保養。


九、別把挫折當失敗


每個人的一生,難免都會遭受挫折和失敗。所不同的是失敗者總是把挫折當失敗,從而使每次都能夠深深打擊他取勝的勇氣;成功者則是從不言敗,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面前,總是對自己說:「我不是失敗了,而是還沒有成功。」一個暫時失利的人,如果繼續努力,打算贏回來,那麼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的失敗。相反的,如果他失去了再戰鬥的勇氣,那就是真輸了。


十、避免煩惱成心病


在現實生活中,終日煩惱的人,實際上並不是遭遇了太多的不幸,而是根源於煩惱者的內心世界。因此,當煩惱降臨的時候,我們既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自暴自棄,要學會給心靈鬆綁,從心理上調適自己,避免煩惱變成心病。


十一、快樂其實很簡單


有人說,快樂是春天的鮮花,夏天的綠蔭,秋天的野果,冬天的漫天飛雪。其實,快樂就在我們身邊。一個會心的微笑,一次真誠的握手,一次傾心的交談,就是一種快樂無比的事情!

粉絲專頁發表時間~2015.01.12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丹道氣功~下篇                                

丹道氣功是人間不可多得的實修法門...
不可思議的境界因人而異.
 
台大校長證實了本門唯一的胎息境界

觀想守丹

在生理狀況完全鬆弛,精神也達到統一的情況時,再進行調整心念的課程.可以觀想下丹田和中丹田有氣旋轉不休,以收攝心神.或隨著真氣的自然流動,引導入帶脈、中脈或奇經八脈等,配合內觀,也可以觀想全身化為明淨真空,如果進行到一半,思緒又混亂了,

還可以再從數息反覆開始,直到似觀非觀,似數非數時,靈台一片清明,就會引發深層意識,帶動生理和精神上的自然反應,數到心平氣和時,會越數越慢,氣息也會越來越微弱,這時候可順其自然發展,毫不加以引導,就會進入胎息境界。

進入胎息境界時,呼吸幾乎完全停止,只剩下微息進出,但是思想反而更清楚,感覺更敏銳,手腳和全身肌肉如同木石般定住,不易移動;也有人感覺好像自中脈被ㄧ股能量固定住,如果是昏睡狀態,則呼吸會感覺遲緩或頭腦昏沈,和胎息的狀況正好相反。

有昏睡的慾望出現時,應該稍微挺胸,做幾次標準的深呼吸即可;進入胎息的境界時,會失去時間的觀念,這是正常的反應(妙徳在調息入定時~實際感受到的是意識清醒、肉體空無、時間暫時停止、呼吸暫時停頓、身心輕安、宇宙能量則從天靈蓋灌通中脈七輪,進入身體的奇經八脈!)反覆練習之後,就會更熟練,也能在更短的時間,甚至於很嘈雜的場合也很容易進入狀況。

胎息的境界,復有深淺功夫的差別,不可自滿,不可怠惰,不要強求,才是正確的修煉態度,進入胎息之後,柳暗花明又一村,此去又將別有一番天地;首先在微息狀態之中,身上會感覺毛孔張開,與外界大氣,行直接交換,取代一部分的肺部功能,全身皮膚彷彿帶電一般,由手腳顏面,身體的未稍開始,逐步發麻,直到全身如同置於電流覆蓋之內。

不可思議的境界因人而異.

由初級的胎息功夫,進入更高一層時,能夠掌握心跳的速度,隨意念而左右,至高段的胎息功夫一一停脈時,可以將心跳完全停止,心肺功能入靜止的狀態;在胎息的境界中,仍需兼顧命功的修煉,不可偏廢煉氣的功夫,在專一意念的胎息境界煉氣時,可以充份的與外氣結合,修得比以往更龐大而澎湃的靈氣,也就是道家所說的「天人合一」.

胎息的功夫,並非丹道氣功的最終目的,只是進入仙道修行的準備工作,不要強求,不要執著,更會出現很多不可思議的境界而因人而異。

Ps.修煉仙道氣功先決條件~必須明師引導、萬緣放下、行功立徳、引迷入道、行六度波羅蜜(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機緣成熟先修心再修法,才能事半功倍,修煉有成!

道經有云:「修地仙須先立八百善,修天仙須立一千三百善」即此之謂!

粉絲專頁發表時間~2015.01.13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丹道氣功~上篇                            

丹道氣功是人間不可多得的修行法門...

 實修與研討 .

人終其一生,幾乎都在討論修行相關的功法與門派, 最後不得其門而入,.

只有仙道派的....內外丹並進與性命雙修,是人類修行史上的偉大成就,

練習丹功不但可以延年益壽增加修行資糧.,進階修為更能夠開悟智慧明心見性,

世界上修行的門派雖多,大都沒有實證只是流於學術討論與研究,或互相抄襲引用古書甚至誇大其詞。

實證與誇大

到目前為止修持此門的功夫,已經~經過三大醫學驗證…..

1.在成大醫學院,完成隨心所欲控制內臟蠕動包括左右腦在內.

2.在台大醫院,完成腦波消失30分鐘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胎息禪定冠軍紀錄.

3.與中國醫藥大學,完成道家內外神丹返老還童青春抗老化的臨床實驗.

對於一般練功的人來說. ,任督循環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由於每個人生活中腦力激盪及勞力消耗,都是使我們失調老化的原因,運轉任督可讓我們陰陽調和,生理穩定,因此這是必要的、重要的一環功課!

當您生理身體狀況達到陰陽調和隱定後,如何練氣提升,那守丹的功課就更重要;要想幫助下丹田的位置常常有氣感(溫熱),時間與火侯的拿捏很重要,但只要丹田溫暖,需要再有更多的時間,讓我們來個運轉任督二脈(小周天),讓身體內的氣機能再運行的更好更順暢!

如果修練的內氣回應到~自身而能幫助身體健康,這就是氣功與生活結合的最好情況了…….(上)

粉絲專頁發表時間~2015.01.12

文章標籤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