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靈修與靈乩的迷思image.jpg

 

道教教徒相信道法無遠弗屆充斥無邊宇宙,人類通過某些方式可以達到與道合一的境界。憑藉著學道、修行、靈修、行功立德、靜坐禪定、清償宿怨、以達陰陽兩利之勢,漸進式的積功累德,能夠為靈性的揚升奠定穩固的基礎。

 

道教的靈修與中天神佛的代言人「乩童」不太一樣,乩童是神佛上身時,完全無法自主,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事(這是屬於降十分駕,但也有八分、七分、六分駕⋯等等)。

 

而靈修的人,事實上可以視為是靈乩,也就是說神佛可上身或不上身,完全以心相印,以靈相通,完全可以自己作主,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說些什麼、寫些什麼!

 

學修者,可以利用「奉請」的方式,招請某位固定神佛,或多位神佛之靈相通來指導、對話,示警、協助調查資料、或處理幽冥之事,靈修者的學習境界達到某個階段時,亦可奉請固定或不固定之神佛降臨教導。

 

與神佛溝通的方式,可以是文字、影相、聲音、或意念,可能是其中一種方式,或者是其中某幾種方式一起使用,修行程度越高的,所感受到的文字、影相、聲音、訊息、感知之類,就越清楚,修行程度越低的,就越不清楚。

 

神佛能夠來協助的事情,可以是查閱、處理某人之間的因果,超渡陰靈亡魂,化解怨情,與祖先、或冤親債主們的溝通,得知他們的想法,抓鬼,認證廟中神佛⋯等等,反正看不到的事情,都可以透過此法來有效地解決。

 

因為可以處理的事情很多,所以學習的人,也相對的須遵守許多規範,而這些規範,其實多是儒家思想之觀點,也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並且必須以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等等觀點為學修自律之準則。若是學修者無法遵守這些戒律、規範,輕者會被處罰、示警,重者⋯上蒼會將溝通的能力及旨令給收走。

 

所謂神明的代言人,在過去中天神明使用的「乩童」,神明上身時,乩童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所以乩童的辦事經驗,完全無法傳承。

 

而當乩童行為失序時,神明不願再由其代言,更容易有做假的假乩出現,所以天律對這些代言人的要求,也因此逐漸提高。

 

修行切忌僅在於注重『表面裝飾』,這樣只會讓我們的習氣越陷越深、離道 漸行漸遠。唯有秉持純真、樸實、踏實的心,才能通過重重的考驗與關卡。

 

而母娘系統的無極天神佛,其代言人就稱為靈乩,修行方式稱為靈修,可以自由與神明溝通,神明也會訓練學員,對學員做許許多多的考核(也就是所謂的魔考)。

 

考核通過的,不代表從此就沒事,因為考核是永遠的(除非你已經被該位神佛放逐、放牛吃草了),考核之目的在於讓靈乩一直保持著正心、正念與正行來為其代言、宣化、傳道。

 

若是學員學不起,魔考老是過不去,比如太過於執著、貪瞋痴看不透、無法理解「空性真實義」,神明也不會強迫學員學習,直接就將學員除名,拿掉他所曾擁有的功力、神通力。

 

修行的目的,不是為了求取神通,而是要了解自己的缺失,改善自己錯誤的行為,可惜許多人誤會神通才是學習的目的,導致魔考無法過關,就出現所謂幻聽、幻覺、幻語之類,所謂神經病的行為出現。

 

只要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直保持著「尊天敬地」、「尊師重道」、「不會妄自尊大」、「不假傳聖意」,相信這些所謂的魔考,都可以很容易過關的。

 

靈乩的修煉過程,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匯聚[真炁],因(靈)為無形,故無形法,無形而為,才能符合(道炁長存)之真意。

 

靈修:內心知修、外相知修。靈動:動得經絡轉動,這又是黃庭外景經所記載,再次演化出來的靈動、動禪。靈修理應是道教一脈,卻為道教人士所斥責,就因坊間靈山者不以經典為依據 ,故一般人對於靈修者誤解相甚!

 

就因多數靈修者迷思於神通~!孰不知神通誤道啊!~修行最後的目地不在於追求神通~而在於求解業~在求何以利眾!再求當無來生!得以了脫!

 

在學修的過程當中必須經過歷煉,像火在燒,有直言批評、毀謗,有難聽的攻訐,有誤會的流言,有是非的批判,有善意的建言,有病痛的折磨,有親情的考驗,有精神的消耗,有經濟的壓迫...

 

有業力的魔障,有因果的報應,有同修的排斥,有神佛的道考,有監考的魔考,有同修的互考。你說,修煉的過程,苦不苦?難不難?

 

學、修、行、證、悟⋯是人人必經的學修過程,再以持戒、佈施、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六度波羅蜜的六度萬行,增益自己,增思論點,印證觀照。給自己參透人性,提昇更廣、更深、更高的思慮及智慧,這是學修的最佳機會。

 

儒、釋、道都是古聖先賢智慧的結晶,是教育,不是迷信,只是後來的人不深入經典、經藏,不修慧,只想抄捷徑,急功近利,只想跟神佛做利益勾結。可知誠實正直是謂「神」,如此,神明怎麼會理你呢?

 

真正的修行,簡單的講,就是「修正錯誤的行為」,修的是「實質」上言行舉止的改變與調整,而非「形式」上的表相修行,將懶散修正為精進、傲慢修正為謙德、偏狹修正為寬宏、

 

自私修正為仁愛......等等,佛佛道同,不見得非得深入名山古剎,面對青燈古佛,修行之機,俯拾即是啊!

 

學道修行的正確觀念:

首重修出自己的慈悲心,日日精進、進而利益眾生。學道是尋回自己本性。

 

●學道在修身養性,棄除惡習、棄惡從善,而不是一眛追求神通。

 

●學道要認理歸真,依「道」而學、依「理」而行、順應自然,不執着於顯化。

 

●學習古聖先賢求心不求佛的精神。

 

●學道注重調心、再調身。

 

●自我要求自身之佛(自性佛),身外無佛可求「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要默默耕耘、勤積功德與陰德使其圓滿。

 

●學道不執着於功果、功德及形象(表相)。

 

●齋修之人應齋心,齋身並行,身心合一。

 

●學道要注重倫理、道德,只要心中有愛、人間有情,到那裡都是快樂的天界。

 

●學道乃終身之大事,並非一時一刻,有所成就時,亦應時時刻刻反省自己、觀照自心,方不致入寶山空手而回(學道修行首重修出妙智慧)。

 

●累積功德可超拔祖先進入天界靈修院、收圓院。

 

●積功累德以化解宿怨,可望早日脫離四生六道之輪迴。

 

●前世與三世因果可靠力行積德迴向、收圓做徹底解決。

 

許多修士、行者均不想相信與接受,或者是說⋯不想付出努力與心力,習慣走累世的輪迴舊路,因果業障擋道,不是不想轉,是根本業因無法轉得動。

 

所以,造成在學修道上,光說不練,猶如破杓撈空鍋,雖然飽讀經書,廣學多聞,但是,在最深層的(阿賴耶識)根本業因上,無法根除累世的記憶種子,如此在深層基因的作祟之下,即會形成我執、法執、文字障的產生。

 

識蘊真義語述如下:「凡夫的第七識心意根末那識,永遠攀緣第八識(阿賴耶識)的種種作用,執著為意識妄心自己的功能,所以產生了我執。」

 

凡夫與二乘聖人的人我見(我見),與法我見(我執)等二見,其實是還沒有斷盡的,也還是會再出生的,當二乘聖人迴心大乘而再受生的來世, (由於未離胎昧) 在未證悟之前還是會有意根內執阿陀那識的我執、法執的。

 

匯聚[真炁]之法:

修行靈修若能修煉[真炁]至三花聚鼎、五氣朝元,那麼表示你於坐功之火候已經臻至爐火純真之境界!三花聚頂意指元精(鉛花)、元氣(銀花)、元神(金花)凝神聚氣於頭頂。

 

吸收先天日月精華,守正中之竅、迴光返照、達本還元,發現真如自性的方法與意境!五氣朝元乃是指五臟(心、肝、脾、肺、腎),之五氣(火、木、土、金、水),朝元精、元氣、元神.....

 

五臟衛氣調和自然,濁氣排出,真氣歸身不散遊走全身,百病皆除、諸疾不侵,漸漸返老還童,延年益壽。這就是所謂的借假修真,恢復本性之自然的方法。

 

摘錄自~鳳凰山脈 慈凰宮~~2015.09.12~~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妙心 的頭像
    妙心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的部落格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