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jpg

 

何謂修行                               

 

何謂「修行」?曾經有人說學佛或是修道就稱為修行, 有的人則說學習之後, 確實的去實行就稱為修行, 更有人說修行就是修正自己, 以往錯誤的觀念與行為, 使自己的行為與觀念漸漸的符合中道之思維, 然後運用在平時做人處事方面;

 

而真正進入《深藏修行》的目的旨在了斷自己累世所造的宿業, 並使自己的靈體逐漸的進化與昇華。了斷自己累世所造的宿業就稱為「肉身了業」, 使自己的靈體逐漸的進化與昇華就稱為「靈體解脫」。

 

許多的人將禮佛與拜神的行為當成是在修行, 事實上修行的對象是自己的「肉身」與「靈體」而不是他人, 嚴格來說禮佛與拜神的行為跟真正的修行並無直接與必然的關係, 為什麼呢?

 

「禮佛、拜神真正的用意是在放低身段, 縮小自我, 以謙卑的心態來學習佛菩薩的精神、並且與之相映契合!」修行若能修到自身心中沒有任何分別心、比較心、是非心、執著心、貪婪心、嗔恨心、癡迷心與嫉妒心⋯等等的人性, 

 

如此一來, 我們的凡心⋯便是已經成就了佛性, 一個只有佛性而毫無人性之靈體, 就是我們靈體祂本來的面貌, 也是我們肉身真正的主人,而這個主人即是我們常說的《自性佛》。

 

真正的修行是在修正自己以往那些錯誤的觀念與行為, 使之漸漸的符合中道之思維, 如果偏離了這個基本的元素, 那就跟真正的修行無關了, 因此我們就以這個標準去檢驗自己目前⋯所有的行為與觀念是否能達到真修行之目標。

 

如此我們就能立即的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在「真修行」, 或是已經陷溺在修行的「表相」與「假相」之中而不自知呢?

 

老子說連「道」字都是一種強名, 更何況世間那些虛名呢?一個宗教的修行人從剃度出家或拜師入門, 一路上職務或是稱號也許會隨著修行的時間或修行的成果有所調整, 但這些名相與自己是否能真正的悟道則完全無關。

 

古聖先賢那些已悟道之人, 與現今之宗教大師, 在言行舉止上, 有很大的不同, 古之聖者肉身形象, 看起來較為樸實, 因此肉身並無穿戴那些華麗之裝飾品, 但是他們所悟出來⋯傳世之哲理都能契合正道與真理, 

 

雖然他們所說的話不完全是真理, 但是那些傳世經典內容之文字, 即是在隱喻真理或是在啟發世人去悟出真理來。為什麼說那些傳教者, 不一定是已悟道之人呢?道理很簡單, 

 

「仙」與「佛」都是已悟道的靈體之隱喻, 而成佛的人須具足佛性去除人性才有當佛的資格, 而成仙的人須先具足仙性並去除俗性才有當仙的資格, 而「人性」與「俗性」即是在指凡夫俗子那些分別心、比較心、

 

是非心、執著心、貪婪心、嗔恨心、癡迷心與嫉妒心…等等的人性, 如果稍有上述這些人性者, 就算稱為活佛或大師亦是未完全開悟之人。

 

那麼各位再仔細的觀察一下, 各宗教的傳教者他們所說的言論皆是在「傳教」, 而不是在引導信徒「悟道」, 如果各宗教經典那些文字內容都是正確的話, 那麼請告訴我為什麼「真理是唯一的」呢?

 

為什麼說「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無有語言」呢?又為什麼說「真經無字」或「真道無言」呢?顯然他們都是執著在自己宗教那些具有文字相與語言相的教材之中, 因此在不知不覺中誤導信徒遠離了真理⋯⋯

 

「修行所學之教材、文字框住悟性後, 僅是訓練成出類拔萃的辯才能力⋯我們稱之為知識修行, 也就是造成《所知障》的主因」。這類型的修行人在台灣佔有很大的比例, 甚至學修佛學者稍有涉略領域後, 即自徐為老師「好為人師」, 

 

然而這就是這些學佛、修行者的通病;因為他們認為只要照著佛學上的教材去教導眾生就是真理, 何謂「佛教」、「佛學」、「佛法」,它是完全不同的領域, 如果「光說不煉」僅是造就辯才無礙, 是無法《證道》的。

 

古聖經典重要嗎?當然很重要, 因為古聖經典是「舟楫」或「寶筏」, 而《真經》則是「彼岸」, 沒有這些教材之指引豈能找到真經呢?

 

沒有搭乘舟楫或寶筏航渡苦海又如何能⋯抵達彼岸, 但是各宗教的修行人又豈能將「舟楫」或「寶筏」當成「彼岸」呢?但若是已抵達彼岸, 就不能將舟楫或寶筏背在身上, 因為那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不同宗教法門那些不同的經典與教義, 其目的旨在渡化那些不同根器之眾生, 但是所有宗教法門的經典、教義其實都在引導那些眾生能⋯悟出同一個真理出來, 並非是佛教有佛教的真理, 而基督教又另外有基督教的真理。

 

因為真理是「不二」的, 所以修行的法門、方式雖然有千種萬種, 但是卻殊途同歸, 所以才會有「萬教歸宗」、「萬法歸宗」與「不二法門」之說法, 法門為什麼沒有殊勝或不殊勝的問題呢?

 

因為什麼樣根器的人, 就要去修⋯適合他自己靈體的宗教法門, 修錯法門的話, 經典聽也聽不懂, 道理悟也悟不透, 根本無法契合, 如此再殊勝的修行法門或是修行方式又有什麼意義呢?因此簡單的說, 今世該在佛教學佛的人, 就是因為前世佛理或是出世道悟不通的人;

 

今世該在道教學修的人, 就是因為前世陰陽哲理悟不通的人;而今世該在儒教學修的人, 就是因為前世人間道、入世之道悟不通的人;如果能參透那些道理的話, 那麼自己就會悟透其實所有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正所謂《一理通萬理徹》。

 

修行的真道場在「自心」之中, 任何的宗教法門或道場只是自己要修行悟道的其中一處入口而已, 而這些宗教法門的經典、教義、降詩、聖訓、開示、偈語…都只是提供我們參考與參悟而已⋯進而藉由這些教材引導我們走向正道之修行!

 

但是千萬不要完全盡信那些具有文字相的內容, 否則心即會被那些經典、教材所纏縛住, 這也就是一般俗稱的文字障、所知障《法縛》。為什麼各宗教的那些經典、教材,修行人不能盡信呢?

 

因為那些經典、教材是我們渡往彼岸的舟楫和寶筏, 但卻不等於是彼岸, 因此留戀在舟楫和寶筏之中, 不但不能渡過生死的苦海到達覺悟的彼岸, 日久反而會掉落到苦海之中!經典是「標月指」不是「月亮」,經文內容是「參悟的資料」但卻不是「第一義諦」!

 

備註:第一義諦⋯又名真諦、聖諦、勝義諦、涅槃、真如、實相、中道、法界、真空⋯等等, 總以深妙的真理, 諦者真實之道理也;實際真知, 空無自性, 諸法實相,「性空」為第一義諦-《勝義諦》!

 

修行人連古聖先賢所傳世的佛經、聖經、道經都不能執著了, 更何況那些虛名、圖騰、道場、法器、服飾、佛像、神像、福德、佛珠、職位呢?正所謂⋯俗心不死則道心不生, 人性不除則佛性不顯、凡息不止則真息不出,因此沒有佛性的人是不能成佛的, 同樣的道理仙格不具足的人也是無法位列於仙班之中的。

 

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的《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這一個篇章就曾經說過「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這一句偈語, 《如來》即是宇宙之本體, 萬靈蒼生之本性, 也是科學家所說的「上帝粒子」, 道家所說的「金丹」、「谷神」或是儒家所說的「天性」。

 

真音無聲, 有聲音即是在凡塵俗世之中, 因此又怎麼能見如來本性呢?真佛無相, 因此有色相即是在物質界裡面, 既然是在物質界裡面, 那又怎麼能見到虛空中如來之《法身》呢?所以那都是修行人修偏了方向, 所以才會遠離了正道, 「邪道」者⋯乃偏斜之道的隱喻也!

 

因此修行人若能參透釋迦牟尼佛這一句偈語的話就應該知道, 目前各宗教所在做的那些修行的表相與假相皆是已經著了相, 也就是俗稱的「著相」, 既然是著了相當然就見不到如來、那就無法《修真》, 見不到如來那又怎麼成「佛」呢?

 

真正想修行的人應該冷靜下來仔細的參悟一下, 目前在宗教法門中所做的那些有為法, 真的是在修行嗎?還是在浪費自己寶貴的修行時間, 修道修行為什麼會有「人身難得」之嘆, 因為輪迴幾世才能獲得人身啊!

 

若是在得了人身之後又修錯法門, 修偏了方向, 那我們下一次待何時⋯才能再藉由人身之軀殼來好好的修道修行呢?你說不是嗎?

 

《證道歌》上說:

頓覺了 , 如來禪 , 六度萬行體中圓;

夢裏明明有六趣 , 覺後空空無大千。

 

須知,開悟並不是修成, 也更不是成道。開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斷煩惱、證菩提的修行才是“事”。“理可頓悟, 事須漸除”。所以稱開悟的禪宗大德“成佛了”這是錯誤的說法。

 

開悟並沒有成佛, 明心見性之後還是需要繼續學習。佛是覺行圓滿的人, 我們雖然已經見到了‘法性’, 有了‘覺’, 但‘行’還不夠圓滿, 所以還要繼續努力行道, 修道。但開悟以後, 他什麼都看得比較明瞭透徹, 在修道修行上就比較好用功。

 

悟⋯是觀念的改變, 智能的體現:未悟之前, 心裡種種的執著罣礙, 貪戀功名富貴, 計較人我是非, 沈溺虛幻情愛, 放不下也解脫不了;開悟之後, 能掙出名繮利鎖的捆綁, 沖破情關慾海的迷離, 朗朗觀看世間, 而灑脫自在地生存於宇宙寰宇空間。

 

妙德法語:

修真證道欲尋根,法門眾多何其深,

欲修入髓證真行,唯獨心性轉化引,

人心執迷霧茫茫,靈識開竅化愚頑,

學得聖真法理参,得持六度波羅行,

能解如來真實義,法傳引渡悟迷航。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4.12.15~~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妙心 的頭像
    妙心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的部落格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