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jpeg

道家的修煉~9                       

運用調息之法,呼吸出入丹田,入靜之後,腹內隆隆作響,身體跟著晃動,請問是否先天真炁發動的景象?

這兩種情況,都是靜坐之中可能出現的現象,不算奇怪,但是並非先天之炁發動的景象。腹內作響,只能說是入靜之後,腹內炁機變化,引起腸胃蠕動,發生自鳴。

本來也不是十分稀奇的現象,和先天之炁距離尚遠。身體晃動,這在道家修煉靜功來說,不是一種好的現象,這時要注意控制,

以免造成愈演愈烈,手足並動,拳打腳踢,甚至跳將起來,那就已經着了「心魔」了(修煉靜功是需要修煉禪定,而非靈動、訓體)。

須知先天真炁發動之時,炁機會在腹中動轉升降,決非平平腸鳴的情況;其震動之景也會發生,但是乃為身體內部的震動,

不是身體外部的晃動。而且此時身心已經深入大靜,周身舒暢,毛孔透爽,妙不可言。這要在以真修實證體悟~功到自知。
 
丹道所講的小周天和大周天,與氣功上的小周天和大周天,二者是否相同?

並非相同,二者之間存在本質的區別。丹道所講的小周天,是在丹田之炁養足之後,

炁足發動,下行陽關無出路,上衝心府行不通,自然衝開尾閭,穿過夾脊,直透玉枕而上泥丸,而後自前頂降下,由上鵲橋(舌頂上齶之天池所在),沿十二重樓下絳宮而歸丹田,

此即所謂後升前降之“小周天”。周天開通之時,炁流粗勁,力量甚巨,乃由脊髓而通關。要想達到此等地步,非得丹田炁足而後可也。

這一點在童真之體,真正入室下功,較為容易做到;若在中老年人,則較為困難,因為補足虧損,要費許多功夫。小周天打通之後,

八脈之中任督二脈已開,其後陽維、陰維、陽蹺、陰蹺、衝、帶等其餘六脈,隨之漸次衝開。普通之人,十二經絡全開,

惟八脈為陰氣阻塞,獨修真之士可以陽炁開之。較之常人所用十二經絡系統,又打開了一個新的八脈系統,如是能夠相互調節,功夫層次亦隨之加深。

一般來說,小周天開通之後,百病皆無;大周天開通之後,人天會通。

小周天與大周天打開之時,皆有真實景象,炁足自動,絕非意想可為。而且真炁發動之時,後天意識泯滅,自身無法做主,全憑真炁所為。

打開之後,則炁通有景,與初開之時,又有不同。初開之時,炁為有形,開通之後,炁為無形,其間變化,皆須親身證驗乃知。因此,

丹道所講的周天,與氣功上所講的周天,有著本質的不同。而且,丹道周天,不加後天意念導引,完全是炁足自動,自然而然,功到自成。

社會上流傳的氣功法,均以意念打開小、大周天,其實不過屬於後天意識導引之皮下氣通,也許偶然能夠得到速效的感覺,但與丹道所講的小、大周天之層次,有著雲泥之別。

前些日子,看《文始真經注》、《樂育堂語錄》,總覺看與不看的心境皆是稀里糊塗,偶爾增加了些修持之力,但維持不久便消失了。這到底是為什麼?

閱讀丹經道書,而覺收效甚微,甚至稀里糊塗,這是缺乏行持的原因。須知古代修煉家留傳下來的著作,都是根據他們的身心驗證切實得出的結論,是理法合一的東西,

必須知行並進,才有可能切身受益。倘若僅憑翻看書本,無異紙上談兵。好比閱讀拳書上面的所謂高招,自己不去訓練,功夫依然到不了身上,與人對搏一觸即潰。

修煉之道,貴在知行合一,知行並進,修真有份,有知無行非真知,有行無知是盲行。即便可以頓悟直超、即身證聖真~的上乘大法,若非超等根器,且有真實篤行,亦不免落於空亡。
 
無師看書上之法,採藥之際守絳宮(心窩),吸氣,而覺心慌,無法控制。此為何故?採法對否?

道功之中,方法很多,其中優劣混雜,不可不辨。採藥的作用,在於使其歸爐,即歸於丹田。然後興功煉養,補益三寶。

此際必須降下心念,以充爐火。所述採藥之法,卻將意念守於絳宮,又加吸氣,極易導致心火上竄,無法降伏。故此才覺心慌,難以控制。

如此一來,採藥未見收效,用功先見其害,焉能說是採法正確?倘若刻意照此蠻幹,惹起心火妄動,導致鼻血湧流,亦非絕無前例。

因此若無師傳,僅憑看書,按圖索驥,只求領悟性功之學理,尚無大礙;如果行持命功之採煉,無異盲修瞎煉,易有後患,學者慎之。
 
初習修功,收效顯著,到達一定階段之後,總是遲滯不進,如何才能改變?

初習修功,一般人都是較為認真,而且初級的功法,較為容易把握,因而收效顯著。經過一定階段之後,人們出於慣性心理,

往往執守已往的成效,以為這樣就能夠繼續進步,豈不知這種做法恰恰等於劃地為牢,自陷囚籠,反而束縛自己不能進步。

因為修煉是一個連續不斷、時時更新的過程,惟其如此,才能生生不已、深化生命、超越自我、步入聖域。故此功夫做到一定程度,

就要打破守舊框框,才能繼續前進,邁入更高層次,否則只會停滯不前。試圖用昨日的流水填充今日的溪流,其結果只會使溪水停止流動。

《禮‧大學》云:“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易‧易辭下傳》云:“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皆合修為之道。

故修真途中,行進一層,就要打破一層,跳出樊籠,才能不斷飛躍,直趨上乘。當然功夫必得腳踏實地去走,不可躐等而進,

否則恐不紮實,甚至誤入於岐途。另外功夫停滯的原因很多,有的人未得傳授,不知下一步如何去做;

有人悟性不敏,達到某個階段迷失了方向。總之都在原地踏步、作繭自縛而已。只有不斷更新,方合大道路數。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5.02.14~~

arrow
arrow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