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jpg

修行為何需要修心?

修心是設法除去後天沾染的不良習氣, 以回歸自己先天的本性, 我們心性原本是清淨的、平靜的、安定的、有智慧的。 

 

修心的過程和性質, 很像是時常拂拭鏡面的塵埃, 使其保持潔淨。人的本性本來就是善良、純璞、純真、無染的。

 

修心的方法  

 

1. 誠心懺悔:首先內心必須真實承認自已以往所犯的過錯, 誠心懺悔, 並下定決心改過遷善, 從今爾後將不再重犯。這樣的做法既可減輕內心慚愧, 與不安的包袱, 心靈重新得到安寧, 更可了解自己心中的缺憾, 以設法彌補和改進。

 

2. 行善斷惡:修心就是不管在任何時間, 都要心存正念、善念;多做好事, 不做虧心事, 除去妄想、執著;做人處世不貪、不瞋、不癡。內心自然能安、能靜、能定, 無所罣礙。

 

3. 淡泊少慾:儒、佛、道家都認為修心的重點在於淡泊少慾。儒家孔子盛贊弟子顏回的淡泊:「一簞食,一瓤飲, 人不堪其憂, 回也不改其樂。」;孟子也說:「養心莫善於寡慾。」 

 

佛教的修行強調「斷緣」和「簡事」, 就是要減低名與利的追求, 過質樸的生活, 放棄一些享受和慾望, 儘量簡化事務、淨化心靈。

 

道家老子《清靜經》亦云:「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 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慾不生, 三毒消滅, 所以不能者, 為心未澄, 慾未遣也」。人若能在平日生活中清心寡欲, 則心神自然清靜。

 

4. 專心一意:『活在當下』 無論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貫注, 把握眼前這一刻, 充分活在當下, 這包括在工作、做飯、打掃環境衛生,做任何事都必須對自己負責, 無時無刻都要專注於當下;過往事勿追思, 未來事勿迎想, 現在事勿留念。

 

5. 心量放大:心要想開闊, 必須學習將心量放大, 有如陽光普照大地、有如海洋無所不容(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眼界高遠、心胸開闊、心量廣大。凡事不能斤斤計較, 不為小事縈懷, 名利得失處之泰然。

 

這樣心中自然平平靜靜、坦坦蕩蕩, 心胸開闊的人對事情的看法, 會以不一樣的角度來看, 能夠以別人的立場『將心比心』來看, 待人處世多了幾分圓融。

 

『修心』除了改善心性之外, 也必須修改脾氣, 調整毛病與習氣, 這對身與靈來說有很大的作用。所以, 強化身與靈都必須先從『心』來著手。

 

善於養生者不僅僅只是養護有形之身, 而是兼顧心靈的修養。因為『心靈』是身體的主宰, 心靈得到適當的修養而趨於健全, 才能安排並維持適當的飲食、

 

睡眠、運動和休閒, 過正常而規律的生活, 這樣身體自然就能夠長久保持健康。『修心』可獲致內心的安寧、和諧、愉悅, 使每天的生活更輕鬆自在。

 

『修心』可逐漸幫助自己開發智慧, 使人們能夠通達事理、物理、人情, 無論做人或做事都會比較順暢, 能夠圓滿的去適應現實生活。

 

修心係由『內心深處』著手, 從根本上改良自己的性格, 從而改變觀念和行為, 並因此而改變命運。

 

修心對內氣系統的運作也有很大的作用, 因為修心有成之後, 身心經常處於比較放鬆、平靜的狀態, 腦波的頻率較低, 內氣系統的運作效率增強, 因此能量供應充足, 體質就能變得更好!

 

摘錄自~鳳凰山脈 慈凰宮~~2015.09.19~~

arrow
arrow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