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jpeg

 

道家的修煉~5                         

 

依照靜坐之法,看到眼前有光,但是心中跟著高興起來,這個光就忽然看不到了,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也正是心性未定階段的表現。

 

上一篇有言,心定光即定,而心不定光亦不定,起初階段做到完全心定不太容易,會有不穩定的時起時伏,所以就要在具體功夫之中來修正之。

 

看到光之後,心中就跟著高興起來,說明心性還未降伏,如果心性已伏就不會起心動念。須知修煉之中,不好的心念屬於雜念,好的心念亦屬於雜念,所以必須做到心不動方可。

 

即前面所講的由初成“身不動”,進入中成“心不動”之後,才可以說心性初步定下來了,直至上成“意不動”之後,方可以說是心性大定。心靜之後,見到性光,是在心無所思、一念不生之時所發生,此時心性已聚。

 

但是一旦動了心念,則已聚之心性,又被擾亂而分散,自然性光隨之消失。所以我們說根據性光,可以檢驗我們自己的功夫。性光不見,即心性尚未進入清靜,性光現而復失,則心又動念而入於散亂。

 

所以根據性光,可知自己心性尚未完全凝定。這時就要注意掃除一切思慮念想,再從止念上下功夫,使心性做到完全不動念,則已現之性光,必然時時光明,而無得而又復失之憂。

 

至於在觀照之中,光的顏色,是否會不一樣呢?這是一個較為深入的問題,須要身心驗證方能見到。一般來說,如果完全入靜,眼前出現的是白光,古人云:“虛室生白。”但是人的五臟之炁,亦應五色。

 

白色之光,乃屬肺炁,炁主於肺,靜則炁聚,故為白色。其他心炁為赤色,肝炁為青色,脾炁為黃色,腎炁為藍色。隨著功夫的變化,都可能有所表現,但是不要管他,這是自然而產生的。

 

如果從功夫的較高層次而論,五臟之炁,會聚於中宮丹田,逐步結成大丹,中宮為脾屬土,則其所見之光,乃為黃色。這些都不要去管他,功夫只管繼續做去,只要見到光,就要順其自然,就是最正確的做法。

 

有人說眼前出現的光,就是丹書上秘而不傳的“玄關”,請問是不是呢?這是一個有層次的問題,也是很多人存在誤解的盲區。“玄關”之義,在道家修煉學是很關鍵的內容。但是若非功夫到處,則不易明白。所以秘而不宣,自有其難言之處。

 

簡要說來,玄關就是人天相通的一個機關,這是需要修煉達到一定層次之後,自然就會印證。但是在初乘的靜功修煉,我們所講修證的性光,和玄關並不是同一回事。性光就是性光,玄關就是玄關,在此階段,不可等同而語。

 

若見到性光之後,思想上頓時感到與平時大不一樣,自己看到光中好似有形象,有時看到像一條龍在雲中翻騰,有時又看到仙室宮闕金碧輝煌,請問這些都是真的嗎?見到性光的境界,此時身心已然入於靜地...

 

當然在思想上與平時感覺不會一樣,這時也須要正確把握。如果在光中看到某種事物的形象,就是說明在心念上尚未完全掃清思慮,還有一些潛伏的念頭在暗中作怪,因而無形的光會呈現有形的東西。

 

這個還要在掃除心念上再下功夫,前面講到無論光是什麼形狀,都不要管他,亦有這方面的含義。否則把光中感覺到的形象視為真的事物,就等於為自己的心念找到了另外的歸宿,如此,

 

不光對於靜功的修煉製造了無形的障礙,而且對於以後更高層次的丹功修為都會產生阻力。我們在前面已經講到,即使看到性光,也不要當成是怎麼回事,心中有任何東西存在,對於道家的靜功修煉都有妨礙作用。

 

至於靜功是許多人在一起做好?還是一個人單獨做好?這兩種形式各有利弊,不能說哪一種就是最好。許多人一起做,在彼此的互相觀摩與監督之下,容易對自己嚴格要求,也容易增強坐功的勇氣與信心,提高做靜功的興趣。

 

但是人多難免互相嘈雜與影響,一個人做靜功,雖然容易獲得清靜,身心較為自由,但是容易產生怠惰。從前道家叢林的圜堂和佛家叢林的禪堂用功的方法,就是集體在一起做。深山老林裡面住茅庵修煉的道人,就是單獨坐功。

 

雖然宗教家坐功另有信仰上的神秘含義,與普通人煉功的宗旨有所不同,但是其中的方法,也可以作為借鑒。今天我們煉功,最好是兩種辦法結合起來,互相增益。另外根據每個的實際情況,再作取捨。

 

我們所修煉的靜功,和其他功法有所不同。一般人認為,靜功就是靜,就是什麼都不想,這種認識不能說是不對。但是在具體的靜功修煉之中,還是要有一些方法,因為一般人如果不用任何方法去做入靜的功夫,實際上不太現實。

 

氣功上許多方法就是用意念,煉到一定程度也就沒有進展了。而在道家修煉的目標,就是把靜功作為初步築基的功法,築基是為以後更高層次的修為打下雄厚的基礎,所以道家靜功的起步層次就已很高。

 

這是為以後深層修煉的長遠考慮,靜功也就不是單純的靜功,即使不做靜功以上的功夫,僅做靜功也會達到較高的層次,這是道家靜功的層次本身所決定的。但是從前道家人士,拘於閉關自守的陳規陋習,所以才會有“一訣天機值萬金”之說。

 

但是學道與修煉並不是要拿著口訣去贏利,自古道家從來淡泊名利,而是要把口訣傳給符合修煉條件的人。所以道家本身修煉靜功的方法,從不輕傳,知之者甚少,相對來說幾乎失傳。我們所修煉的靜功之道...

 

是在道家內部傳授的基礎之上,經過自身驗證之後,修煉出的靜功法訣。是用最簡單的方法,印證高層次的功夫。所以和歷代丹經道書的宗旨,若合符契。之前所講到的“聽息”與“觀照”兩大法門,是自然而且無為的方法,不是強調用心念。

 

靜功止念的方法,主要也是在提倡我們於日常生活之中,去行持靜功的“清靜心”。陳攖甯先生五十年代曾寫過《神經衰弱靜功療養法》一文,那是當時在杭州屏風山療養院講授靜功的講義,因為主要針對治療神經衰弱而言,

 

所以和傳統道家修煉靜功的要求會有所不同。道家修煉所談到的“聽息”法,是道家靜功中的精華內容。從前做靜功修煉,身體出現會靈動(氣動)的現象,現代氣功則稱為“自發功”,但在正統道家修煉而言,是不可取的。

 

所以在有關靜功的修煉中著重辨析了這個問題。須知,道家靜功的修煉層次,所談聽息與觀照兩大法門,看似簡單,其實高深。學道修士應當從功夫印證中...實際深入去驗證《真修實煉》的進程階段,你就會明白箇中道理。

 

摘錄自~鳳凰山脈 慈凰宮~~2015.02.09~~

arrow
arrow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