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jpeg

 

為何需要性命雙修?                   

 

修道為何需要性命雙修?性命雙修,內丹學術語,分性功與命功兩種,指「神形兼修」、身心靈全面修煉。道教內丹學亦可稱為「性命學」,即一套「性命雙修」為特徵的學問。

 

修道必先以性命二字為重,先知身有真假,心有虛實,元神識神當分明,人心道心當明白,清濁要辨,動靜要明,要除假求真,去動取靜者,必先修心也。

 

所謂《人心惟危而易顯,道心惟微而難見》,故必先除人心,去五慾,使五氣朝元而心自澄,神自清,使之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

 

蓋念從心發,心既無心,念從何生?心生於形,形既無形,心從何生?身從物發,物既無物,身生何處?三者既無,唯見於空。

 

性命相依,命為重。用燈作比喻,燈油是命,燈光是性;有燈無油,燈必不能發光;徒有燈油而無燈不能發光,則不能顯現油燈照明之用;

 

修道之意在教人積足油量,並教以點燈之法,則人生必充滿光輝。有句話說的很好:《身體才是靈魂的神殿》。

 

老師教導「性命雙修」之法,條分縷析,需要《復精》、《守氣》、《藏神》。尤其在《養神》方面,得益甚多。這「道法」的真正本領,也在《神氣》二字之上,

 

這與「密宗」卻是沒有兩樣的,道家的《無為大道》與密宗的《無上心法》,到最後竟然是相通的,無二分別的。 道法與密法的差別,在於枝葉之妙道微法不同,而真正的「根源」卻是一樣。

 

少陽南派李道純認為,「性」 乃指「先天至 神」,因而就是《元神》。 「命」以氣為本,乃「先天之精源」。 性命二者相互依存。故《性無命不立,命無性不存》。

 

李道純他批評道:不同的道門各執修命修性之爭,並認為惟有性命兼修,才是高上之士。「命哲學」可從性命雙修的丹道法訣作為進路。簡單地說,

 

丹道法訣的「性」是指靈性,而所謂「命」則指形軀生命。在廣義上,修「性」包括修德。當前的「生命科學」,基本上是企圖從形軀生命來研究「人」,而未觸及人的《靈性》。

 

然而人類是否具有靈性呢?丹道家是肯定人 類有靈性,「元神」就是其中之一。在丹道的修持上,尚能修煉出「陰神」及「陽神」。「元神」的意義尚待解釋,可能類似西方文化所謂的高級靈。

 

至於陽神及陰神,乃由炁之凝聚所形成的。在修持上說,性命雙修包括兩大環節,這就是修命及修性。大抵「命功」在於修煉精與炁,可延年益壽。然而,精氣又與「神」有關。

 

在少陽派,「性功」是以精氣為基礎,藉著修德而煉神。這就是所謂「煉津化精」、「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最後以「煉虛合道」為最終目的。

 

精、氣、神三者,在內丹學中稱為人身「三寶」,其中的「氣」是指「 真氣」。「生命 科學」沒有「真氣」的概念,但是,「真氣」的概念在丹道理論則至為重要。

 

真氣一部份來自先天,是屬於與生俱來的 。另一部份則來自後天,是由空氣及食物營養,在人體內經過《三焦氣化》所產生的。

 

真氣在人體的各部位,例如,在胃名胃氣,在脾名為脾氣,在表稱為衛氣,在裡稱營氣,在上焦為宗氣,在中焦為中氣,在下焦為元陰元陽之氣等。人體各部位之氣各司其職,

 

如營氣行於血管,向臟腑輸送營養,潤澤筋骨皮毛,其功能類似生命科學中的ATP。真氣在人體運行,所到達之部位尚有一定的時序,關於這方面,詳見於「子午流注」。

 

所謂人體各部位之「神」,是指該部位或臟腑運作之原理,這是把人體各環節運作原理「擬神化」。這樣所「虛擬」的種種神,又由《元神》所統轄。丹經常把元神的顯現稱為《玄關竅》。

 

實驗科學家測試氣功師所發放的外氣時,測出氣功外氣具有下述各種效應,包括︰受低頻張落調節的紅外輻射、低頻磁信息、微粒流信號、次聲及生物等離子流等。

 

謝煥章先生謂「外氣是人體輻射出的,受意念影響的,傳輸生命信息的能量載體」真氣是生命能量,並具有信息及靈通性,穿透力非常強,有光色效應。

 

至於信息的載體「參照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則可能是紅外輻射、 次聲、電磁場或微粒流等。丹道把真氣視為成就金丹及仙道之基本條件。

 

人身三寶中的「精」是指元精或稱為「先天精源」,因而有別於後天之精液。後者乃指男性生殖之精子, 丹家稱為濁精 。丹道以「煉精化氣」為基礎,李涵虛《道竅談》謂︰

 

「採元精而補元氣,煉元氣而養元神,煉元神以成真神」。「元精」乃一般所謂精力,丹家以「一陽初動」來描述元精的效應,此時便當運氣調息,以便把元精收歸下丹田。

 

所謂「採元精而補元氣」,就是把元精轉化為真氣。再進而用元氣來調養元神。這就是所謂「煉精化氣」及「煉氣化神」的 原理。

 

所謂「氣能養神」,又謂「氣壯則神旺」,說明丹道「煉氣化神」的大旨。荒怠修功難以精進上昇,唯有不懈功夫亦步亦趨,追隨神聖仙佛的步履邁進,只要「心清工深」,自是仙鄉之真。

 

道藏「靜中」卻是由「動」而發揚,世人欲求道功之提昇,必先經由「靜濾己心」,靜神寧身,方才能體悟出究理,此即智慧生矣!ㄧ旦智慧生出,尚要踐履聖事,渡化世人,才是ㄧ個真修行者也。

 

清淨為德,法道為真,氣和理順,丹法動念,

煉氣還丹,無畏無為,至心至為,內中涵養,

以德修中,修煉己性,至德至真,德性圓融。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5.05.24~~

arrow
arrow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