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jpg

修行為何需要修真?

修煉和修道是屬於兩種完全不同的修行模式,也是很容易被忽視的問題。在這方面若是有一丁點認知上的偏差,就會造成白白地浪費幾十年的光陰(原地踏步)和迷失,這可說是修行人必須要瞭解的問題。

當然,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有些人修煉不是為了修道《修身養命》,那麼有些人修道(修行)卻不修煉《修心養性》,這是跟個人累世的根基,與其今生的選擇有著直接的關係。

但是無論如何選擇,都要明暸這些個區別,才能正確地選擇出適合自己的天命靈修途徑。修煉、修真和修道(修行)區別非常大,但它們也有著很深的關聯性。

修煉(包括氣功、禪坐)是對身體的鍛煉,和對人體潛在能力的開發,我們稱之為《潛能開發》,是這個世界潛在規則的外在體現(成就規則)。

修道(修行)則是對於生活、工作、社會、修煉、善的、惡的……均一視同仁,無有分別,並通過這些歷練過程,對世界種種規則的觀察體驗,來發現自己本來之面目《真我》。

這個修煉過程是否還有順序? 在此可分為三種修行次第.....修道→修煉→修真!

法性達到隨緣自在、及如何修煉到達空性,在這些修煉過程中,證悟融合漸次地達到以上的這些境界,也正如道家所云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亦為相融及運化所產生的相作用力,

其間不管是神通《靈通》還是氣功《靈療》,或說只是過程中的顯化及運用,而它僅是修行的付加產物,並非修行的最終目的《修真》。

道教中,學道修行,求得真我,去偽存真為「修真」。 修真者,借假修真也。借此四大假合之肉身,修成吾金剛不壞之真身。古今天下,沒有不死的肉身,只有永恆的法身。

所謂:本來真性號金丹,四大為爐煉作團。正所謂培元養丹,靈體淨化,在這些順逆養成中,不斷地修煉自我本身的身、心、靈,由個人的小周天,提昇到與宇宙的能量相結合,而能夠達到大周天的昇華境界;

這些過程是必須經過循序漸進的重復演化、修煉、昇華,正如道家所說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的修煉次第提昇!

修煉是規則的養成與應用。是對規則的研究、開發、實踐、應用,它的方式~如同世俗的一門“技術”一樣,是需要經過明師口傳心授的傳承引導~

如同證道仙佛的經典、心法、功法,師傳...傳承⋯等等,只有通過傳承與聯繫,才能精確地掌握技巧,以達到規範和預期的標準。

而它跟世俗的生活、工作一樣,是分別比較清楚的,雖然可以融入生活中修煉,但修煉的方法、方式和生活還是有明顯地分野。

而且修煉的效果,是可以用世俗的方法檢驗,而能被大家所共同接受,如同體操運動,很多高難度動作被訓練出來後,就會被大家所認同。

修道(修行)雖然也屬於研究規則,但不是為了應用規則,而是為了要去深入了解而尋找本身靈脈之《源頭》,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認祖歸宗》。

這就是為什麼得道的人說“世界如夢幻”~~因為他們發現世界的規則本來就是虛幻的,而痛苦的來源來至於規則,規則的起因則來至無明的執取。

修道的人在不斷地觀察和實踐當中,突破種種世俗規則,最後發現人生如夢幻泡影,於是突破了自己內在心靈之障礙,而獲得全然的自由解脫。

這種人基本上外在是看不出來,偶爾表現神蹟,或者像濟公活佛一樣瘋瘋癲癲,或者像禪師一樣灑脫,但他們是無法用世俗的成果來檢驗的,他們成就的則是自己內心能量的開發與累積。

修道(修行)是開啟尋根之旅,找尋自己靈脈之《源頭》、突破規則(不受規則影響),因此,世間的一切萬物都是修行者的題材和導師,所以,修行並非只依靠修煉而來,還是必須經過學修、參悟、證悟而證道《得道》!

對於修行而言,在內心留下軌跡《阿賴耶識》的任何萬事萬物都是修行的資糧和方法,因為有了苦惱,就一定有原因,若找到主因,就可知因了苦、解除困擾,正所謂《煩惱處,菩提心也》。

修行不拒絕生活,而是要求生活能更加精彩,更加有意識,以便能更清楚洞察和覺知。在這點上,修煉就不行,修煉要遵循修煉的法則和竅門,否則就不會產生你所要的預定目標。

真正有能力開宗立派的大師級人物,都是高級靈的修行者,而作為接受規則的修煉者縱使千變萬化,窮思道理、竭盡變化,其修煉原理的核心源頭,都不會有任何改變的,因為修煉者就是規則的傳承者,而不是突破者和締造者。

之所以會這樣,原因是這個世界的本質所決定的,源頭是一種共同的名詞與定律,如同人類有共同的語言名詞一樣,看待事物是否進入客觀的現實世界,這種約定在科學裏面,稱為集體無意識《潛意識》,在佛學裏面,稱為《阿賴耶識》。

但是大多數人,會接受修煉的方法,而不會有足夠的悟性、進行修道(修行)~~即追尋自我本來面目(尋找本我源頭),脫離苦惱而成就極樂,而這就跟各人的根基、道根有關了。

老子莊子沒有軌跡,他們沒有留下規則,但他們留下了對宇宙的洞察。佛祖也留下了洞察,如一些了義經,同時佛祖也留下了修煉的方法,如三乘權實之見,權巧方便解說,隨機引渡之法。

四依四不依,大乘佛教術語,語出《大般涅槃經》如來性品,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這些方便法門,如果以了義經(如金剛經、圓覺經等)為最終依歸,都能成就佛的境界,但大多數人,滿足於現狀,限於清規戒律,

和宗教感情,不敢跨越雷池一步。佛祖的洞察“空、幻、無相、無我……”,卻被抛棄一邊,還美其名曰:我還做不到這種程度。

修煉需要過程,修行往往是一念之間;而修煉需要刻苦努力地不斷的訓練,修道(修行)往往是心態調整漸悟、頓悟;修煉則著眼未來,修行則著眼現在,此時此地,一念三千。

修道(修行),是因為人們感受到生命的種種痛苦(佛祖四聖諦的第一諦苦諦)和無常,想要解脫,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了極樂和永恆的本來。如同佛祖當初成佛的起因一樣,這是求道最正確的心態。

四聖諦(又稱四真諦、四諦),即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和苦滅道跡聖諦,簡稱為苦諦、集諦、滅諦和道諦,是佛陀之基本教法,歷史上部派佛教和現代上座部佛教的基本教義。

修道人(修行),把修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變成自在和快樂,他們了解追求在當下而不在未來。並不會有太多夢想,不會幻想未來,只在意活在當下、即把握當下。

修煉,是人們帶著對未來的目標和信念,而投入在種種的修煉過程中,以期待將來能有所成就。經歷了種種人生之苦磨,但會對自己說,再堅持一下,快樂就到來了,成果就到來了!

很多人是從修煉開始,走向修道(修行)。他們通過修煉看到更多的東西,開拓了自己的視野,從而領悟到很多的禪機、禪理,於是自覺覺他,走向修道(修行)之路。

而權力欲強的人,會把修煉方向走向神權,成為論資排輩的權力。人的眼睛所看到的修煉者,可以根據修煉程度排資論輩,因為修煉本身是世俗的一部份,

例如靜坐,你能靜坐二個小時,他則能夠達到三個小時,馬上就能看出定力的區別。修煉者遵循一條既定的道路在走,遵循一組被“共同接受”的規則,走到哪裏,都是清清楚楚的。

而修道(修行、靈修)者,如同自由飛翔在天上的鳥,他們沒有道路,沒有規則,只有此時此刻的飛行軌跡,因為在現今二十一世紀是靈的世紀,

在這個紀元磁場的轉變下,靈體是活躍的、是靈敏的,於是靈修者的靈會依循自己累世的修行記憶來牽引肉體走修行、修煉之途徑。

最後終將如何地定位其《證悟程度》,這是需要引導師的肯定、認證,而並非是自我評鑑的結果!記得我們的啟蒙老師曾提到...世上沒有一步登天之事,

正所謂學、修、行、證、悟次第修行,都在於你盡了多少的心力與用功之程度,而以此來做為自我評量之依估。修行是需要達到證悟經典真實義,而不是活用經典理論之文字修行。

鳳凰山脈 慈凰宮 發表時間~~2015.11.29~~

arrow
arrow

    妙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